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時代也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為了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體制也開始進行變革。但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當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文章就如何提升其有效性做出相關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情境
一、當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部分問題
1.教師教學觀念落后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權威與主導,教師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并且有著絕對的正確性[1]。在小學階段,學生本身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弱,也不懂得什么內容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因此只會一味地對教師的言行進行模仿。這種方式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無法得到激發,對問題的思考也無法產生自己的見解,數學知識完全得不到內化和吸收。學生沒有數學學習的熱情,教師沒有給學生留出參與課堂環節的時間與空間,不主動與學生進行互動,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遇到困難也不會通過詢問教師來解決。久而久之,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益就會非常低下。
2.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
數學知識本身就是較為抽象的。在小學階段,學生往往更容易理解直觀圖像并且對具象事物產生興趣[2]。在學生普遍認為數學知識枯燥的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更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目的性的引導。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本身就是從生活中產生的,并且最終也將運用于學生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并且愛上數學,并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學習目標的指導。但在當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是“填鴨式”地向學生灌輸著知識。
3.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受到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當下的部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仍然把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首要目標,只注重向學生傳授數學基礎知識以及一定的解題技巧,通過灌輸式的方式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卻完全忽略了對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培養。學生無法在實踐中靈活運用知識,也就意味著學生沒有真正掌握知識結構。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1.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
社會經濟與科技在不斷發展變化,因此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水平也在不斷地提升,為了適應新課程教育概念理念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應及時轉變自己傳統的教學觀念。
教師應把課堂學習的權力轉交給學生自己,與學生之間建立起一種良好的互動與溝通的關系,并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與障礙時懂得向教師求助,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大膽假設與質疑。教師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出自己的引導作用,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與空間來激發他們自主思考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需要做到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與學生充分溝通,并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不同的性格、喜好,從而制訂出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來推動學生個人數學綜合素養的發展。小學數學教師要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們能夠在歡笑中接納數學知識,并由此產生對數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2.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通過兩種手段來進行。一是利用多媒體手段來進行輔助教學,二是在課堂中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教學游戲。教師可以通過圖像、視頻、音頻等多種媒介手段來調動學生的感官與情緒,將抽象的數學思維轉化為具象的圖像展現在學生眼前,有利于學生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掌握。
3.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還非常弱,所以純粹的理論傳輸并不能起到太大的效果。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創新自己的教學手段,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例如,在關于加減法的教學中,教師拿出三個蘋果和五個梨子,說媽媽吃了一個蘋果,爸爸吃了兩個梨,問還剩下幾個蘋果和幾個梨?
參考文獻:
[1]邢敦美.關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8(21):155,159.
[2]蔡艷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147.
作者簡介:王羚(1986—),女,甘肅卓尼人,小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