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走進了中學語文教學的課堂。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祖國未來藍圖的設計者,這個職業偉大而圣神。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下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率,這是語文教師追求的永恒目標。因此,我們一線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重視提升教師駕馭教學能力,了解學情、以學定教,適應課改、轉變觀念,培養興趣、激發熱情。
【關鍵詞】中學語文 課堂教學 教學模式 素質教育
【課題】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民勤縣農村中學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214。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032-02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我們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逐步被時代所拋棄,新一輪課程改革走進了中學語文教學的課堂。《新課改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體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科學的掌握知識,讓學生從“學會”知識向“會學”的方向前進。在現代教育的背景下進行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學生不再被動的接受知識,更不是書本的奴隸和裝灌知識的器皿。他們是一個個充滿朝氣,生動活潑的青少年。在我們中學語文的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充當好“課堂主人”的角色,如何科學的讓學生獲取知識,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攔路虎”。在教學中,倡導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給學生多給一些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傳統教學的“一言堂”變成“多言堂”。徹底轉變教師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積極引導學生,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歡聲笑語,學生在沒有壓力,比較舒適的環境中才能淋漓盡致的展現自己的魅力。下面筆者就談談在現代教育的背景下,如何進行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
一、轉變思想,營造氛圍
在以往的教學中,受傳統的應試教育影響,教師和學生之間是上級和下級的關系,課堂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的學習必須按照教師的思路去學習,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交流。這樣的教學環境抑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使得課堂教學沒有一點活力,學生心隨而身違,這樣的課堂氛圍,很難提高課堂效率。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民勤縣的農村中學語文課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現代教育的背景下,我們要想提高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教師要改變傳統教育教學思想,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改變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輔助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圖文身形并茂的特點,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把學生的眼球吸引到課堂上來。例如,在朗讀《海燕》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大海烏云密布、狂風大作、海浪排山倒海的景象,塑造在惡劣的天氣下,海燕像黑色的閃電,搏擊海浪,翱翔于大海上空的畫面效果。在這個基礎上再讓學生去朗讀,就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海燕的形象及其象征意義。
二、尊重學生,區別對待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這正是我們現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標。我們中學語文現在的教育目標,最重要的不是培養精英,而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發展,使全體學生在學校、在課堂都能得到健康成長。他們的知識與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之情感升華、態度端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如果只讓班里幾個綜合素質好的“尖子生”暢所欲言,而讓絕大多數學生在臺下當“觀眾”,這樣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會受到挫傷,他們也就逐漸對這樣的課堂失去了興趣。就我們語文課堂數學而言,先練后講,先試后做,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用于教師輔導學基礎差點的同學,同時給優等生提供獨立思考、方法創新的可能,是滿足學生差異發展的基本保障。
三、促進合作、共同發展
合作精神、團隊精神是每個人取得成功的關鍵。探究式學習需要學生們合作,按照一定規則開展討論,準確地與他人交流向別人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想法,善待批評以審視自己的觀點、獲得正確的認識,學會相互接納、贊賞、分享、互助,否則就只能產生盲從、人云亦云,從而在理智上缺乏獨立性、自主性。因此,具有合作交流傾聽的心理,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格。讓學生克服依賴、自卑的心理,在參與過程中獲智,在親身體驗中認識,在獨立探索中成長,在自主發展中成熟。“只是告訴我,我會忘記;只是演示給我,我會記住;如果讓我參與其中,我就會明白。”教師在新課程里,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激發學生內在驅動力,使學生獲得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發展能力的愉悅,從而促使學生精神境界、個體品德、語文水準得到完整的提升。在這樣一個提升過程中,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和理解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愛護,師生在共同探討、平等對話的心理基礎上完成教學。這種學習心理的改變,定會為農村中學語文探究式教學展現廣闊的碧海藍天。
四、培養興趣,自主學習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人都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特別是孩子,這一點表現得尤為明顯。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上面介紹的培養學生自信心的幾點內容,實際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我平時還特別注意做了以下幾點:第一,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盡量控制自己少說少講,而是以精當的教學設計吸引學生說、寫、讀、唱、動手操作等。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多形式、多層次、立體化的活動,在活動中學習知識、樹立正確的觀念。第二,設置情境,吸引學生。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因而在教學中,我不斷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不由自主地積極參與,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五、科學評價,及時評價
自古以來教學都離不開評價,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評價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通過評價,能把對學生及其行為的認識傳導給學生。學習最大的快樂在于經過刻苦努力的學習而獲得成功,學習好則受到教師的表揚,那么他的內心價值就得到了外境的承認,學習成就也得到了滿足,自尊心、自信心增強,會感到自我價值的快感,隨之而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就加強了。能推動學生進一步刻苦努力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對學生評價時,切不可敷衍了事,一筆帶過。
總之,在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切實的付出行動,不去盲目的追求高分,放下暫時的“面子”,通過不斷摸索和努力,播下合作學習的種子,給這粒種子提供良好的土壤和人性化的管理,使學生從厭學到想學、從會學到樂學。同時,我們在大力推行新的學習方式的同時,合理使用好傳統的學習方式,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為農村的語文教學做貢獻。
參考文獻:
[1]賴曉輝.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年08期
[2]王麗莉.新課程中教師課堂行為與角色的轉變[J].繼續教育研究,2006.04
作者簡介:
柴新明(1978.09.22-),男,漢族,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