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典文學名著最大的特點是情感豐富,內容積極向上,能夠洗滌人們的心靈。但是初中生往往不喜歡閱讀名著。筆者結合初中語文的教學經驗,并且在閱讀大量文獻的基礎上,從中探索出幾條激勵中學生閱讀古典文學名著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閱讀;古典文學名著
古典文學是一種文化的起源,因此我們應該重視青少年的古典文學教育。而他們作為文化的學習者和繼承人,學習古典文化理所應當。但是初中生并沒有閱讀古典文學名著的習慣,究其原因主要是,古典文學名著比較枯燥、難懂、考試要求不高,所以很多初中生不去閱讀古典文學名著,但這對于其未來的發展無疑是非常不利的。為此,教育者必須針對其對古典文學興趣缺乏的原因,加強引導,以加深其文化底蘊,使其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
一、 對古典文學名著缺乏興趣的原因
(一) 古典文學名著枯燥
古典文學名著因為寫于古代,所有的故事情節全部用文言文表達,但其用語習慣與當代存在較大的差異,故初中生在閱讀古典文學名著時興趣不大。初中生通常喜歡充滿刺激和情節曲折的偵探、冒險小說,并且對于能夠充分發揮想象的內容比較感興趣,但不喜歡抽象的東西。而古典文學名著恰恰比較抽象,所以很多學生不喜歡,再加上部分書中沒有令人感興趣的插圖,這也影響了初中生的閱讀興趣。
(二) 古典文學名著難懂
每部古典文學名著往往傳遞著一種核心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一般離初中生比較遙遠。比如:奉獻于社會,終生學習,堅定不移的意志等,初中生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難于接受,這種論題離初中生的生活比較遙遠,所以學生沒有很大的興趣閱讀名著。
(三) 古典文學名著不考
在初中生的試卷中很少存在對古典文學名著知識的考查,因此導致了部分學生不重視古典文學名著的閱讀,這也是應試教育的缺陷。這種情況下,學生以考試為重,教師也以完成教學計劃為最終目標,在教學上普遍也采用滿堂灌的方式,不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引導,這也限制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 提高閱讀古典文學名著興趣的策略
(一) 課堂多元化,吸收新元素
初中生即使有閱讀古典文學名著的意向,但由于教學方式的單一化,故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教師需要借助多元化教學手段,針對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教學的手段,提高學生的興趣。例如詩歌,一般是抒發詩人心中豐富的情感,所以初中生不能很好體會。老師可以利用插圖的形式和情景還原等教學方法讓學生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對于長篇文學名著,由于篇幅長,人物多,情節復雜,老師可以讓初中生觀看電視版的文學名著,電視比較形象,學生也比較容易接受,動畫對于學生理解故事主旨非常有幫助,學生也不會混淆人物和故事情節。對于關于論辯的文言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隨意組合,然后針對辯論內容,學生之間相互辯論。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論辯能力,又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二) 課內外結合,學以致用
對于古典文學名著的學習可以采用課內結合的方式,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學習時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學生就更能明白名著的主旨。比如在介紹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在寒暑假外出期間學習寫作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采用課內外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結合實際經歷明白古典文學名著的內涵。比如在學習關愛老人時,可以參加周圍公益組織舉辦的孝敬老人的活動,以此讓學生既學習了古典文學名著,又加深了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認識。總之,課內外結合,既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情感,又讓學生學到了知識,有利于其明白古典文學名著的核心價值觀。
(三) 個性化閱讀培養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而且每個學生以前閱讀的書籍不同,閱讀量也不同,所以教師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閱讀古典文學名著的計劃。如果太簡單,學生會覺得無聊,失去閱讀的興趣。如果太復雜,初中生會覺得太難,枯燥,也會失去閱讀的興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可以教授簡單的名著,高年級學生則可以提高難度。對于不同個性的學生,老師可以推薦不同題材的古典文學名著。比如當學生對于教感興趣,通過差異化、個性化的教育,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以實現自己的價值。
三、 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古典文學名著對于培養優秀的初中生非常重要,為此必須加強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而就具體的落實來看,可利用課堂多元化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利用課內外結合等方法,讓學生學以致用,從生活中學習,解決古典文學名著晦澀難懂的問題。最后還需要根據學生的需求,開展個性化教學。但需要注意的是,提高學生閱讀古典文學名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也應循序漸進,終有一天學生會提起閱讀興趣。
參考文獻:
[1]徐丹.我談如何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J].讀寫算:教師版,2015(43):98.
[2]王梅.激發學生名著閱讀興趣的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4(23):47-49.
[3]王玲.初中生名著閱讀指導[J].新教育,2015(3):70-71.
作者簡介:
張虹英,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