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要】在整個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語文作為學習當中的一門主要課程,對學生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在對高中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散文閱讀教學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應該提高對其重視程度。在高中散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的審美體現了我國審美教育的一貫品質。但是在現階段我國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此,必須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高中語文散文教學,加強語文散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散文閱讀 審美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087-01
1.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
在進行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明白,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與我們簡單地對散文進行閱讀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許多的教師在沒有認識到教學的可操作性的情況下,對學生的審美觀念產生了一定的破壞。首先,在當前語文課堂的教學當中,許多的語文課堂都是一種“預設課堂”,根據文章的主題去對這個文章進行相應的講解。但是我們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明白,散文這種審美題材包含了許多無法進行歸納的、無法言明的以及不能進行系統表述的緘默性知識,這種問題并不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過多的講解,而是需要引導學生引起共鳴。而在大多數高中語文教師進行散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都會提前對學生進行“預設”,通過公式化的程序將散文的內容固定在教師所給的條條框框當中,導致學生的審美內容經常會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除此之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過于關注學生語文散文閱讀方面所得到的分數,以分數作為切實的依據,將標準答案作為評定學生閱讀能力好壞的依據,對學生進行表面的評價,這就導致了學生在進行語文散文閱讀的過程當中,無法提起學習的興趣,對散文進行分析的過程當中也僅僅思考如何將答案與標準答案靠的更近一點,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導致學生的散文閱讀審美能力無法提高。
2.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突破策略
為保證高中生能夠在短時間內突破散文閱讀審美困境,就需要結合高中生現有學習狀況和高中語文散文教學要求改善各篇散文教學目標,保證各篇散文教學目標的合理性,確保高中生能夠按照相應教學目標學習散文,有效突破高中生散文閱讀審美困境。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一文時,由于學生對該篇散文的閱讀理解能力不足,這就需要從引導學生掌握散文意思的角度入手,規劃合理有效的散文閱讀教學目標。使得學生在了解散文意思的條件下自主開展散文閱讀。逐步提升高中生散文審美意識,確保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沖出固有思想束縛。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剖析散文中深層含義,比如了解作者創作思想和散文主題感情等。同時還可以在散文文章的支持下培養學生自主欣賞能力,找出散文中潛藏的“美”,確保高中生在散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突破自身審美困境。
此外,教師還需要將語文閱讀課堂“還給學生”,充分彰顯學生在語文散文閱讀中的主導地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高中生滿懷興趣的閱讀各篇散文,使得高中生突破散文閱讀審美困境。如果學生在散文閱讀過程中遇到問題,教師可以從學生現有學習能力的角度出發對學生展開有效指導,并要求學生自主解決自身在散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使得高中生更深入的體會到散文中所表達的情感,繼而強化高中生散文閱讀審美能力。比如在學習《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散文思考作者帕斯卡爾創作該篇散文時的心理變化趨勢,使得學生更好的融入散文閱讀氛圍當中。之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問一系列與該篇散文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利用自身對散文的了解自主解答相應問題。這一舉措不僅能夠保證學生對該篇散文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還能實現高中生散文閱讀審美能力提升的目標,繼而突破相應審美困境。
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經常會根據散文所存在的“主題”:來對學生提前進行預設,使學生的思維整體都是隨著主題的制定而轉動的,但是散文本身就是一種無法言明的、需要自己去進行領悟的文體,而教師在對其進行設置后,學生就無法探索散文當中所存在的細節之處的美感。因此,我們應該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拋開“主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去領悟散文當中的“意象”,構建自身的審美方式。
參考文獻:
[1]張延.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探究[J].科學中國人,2017(4Z).
[2]肖冬梅.關于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研究[J].課外語文,2016(9).
[3]毛遇婷,張軍莉.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26):77.
[4]付小芳.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J]. 人文之友,2018(1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