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摘要】小學數學興趣化教學,是為了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和需要,從學生興趣出發,激活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自覺地學習數學,探索數學知識,從而推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只要學生對數學有了興趣,他們就會有意無意地靠近數學,了解數學,從而走進數學世界,跟隨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學懂教學內容,學透那些他們渴求的數學知識,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也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用表揚和鼓勵,培養學生興趣。帶動學生積極參與,促進教學效率。運用游戲教學,豐富教學內容。
【關鍵詞】小學數學 興趣化教學 方法 表揚鼓勵 培養興趣 積極參與 促進 教學效率 運用 游戲教學 豐富教學內容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152-02
數學是學生知識素養里不可缺少的知識,但是好多學生由于一接觸數學,就沒有對數學產生興趣,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成績停滯不前。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當然不是學生真正對數學的學習沒有興趣,而是由于小學數學老師的教學方法不當,沒有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沒有在教學中使學生的數學智慧和思想得到啟迪,致使學生沒有對數學形成正確的認識,封閉了自己與數學接觸,或者深入了解數學,走進數學的意識和潛能。所以說,作為小學數學老師,在具體的日常教學中,不能只顧著給學生灌輸,還要注重學生對數學興趣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意識的培養。只要學生對數學有了興趣,他們就會有意無意地靠近數學,了解數學,從而走進數學世界,跟隨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學懂教學內容,學透那些他們渴求的數學知識,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也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可見,興趣對學生學習各科知識的重要性,但是,我們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主動性,讓他們投入其中,學而樂,樂而學,不斷提高成績呢?本人經過實踐,總結了以下一些培養學生興趣的原則和方法,與大家分享:
1.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的基本原則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所以,為了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大多數老師都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但效果卻不是很理想,不但學生的興趣沒培養起來,且教學效率直線下滑。究其原因,是老師培養學生興趣時太過急躁,方法太過單一,缺少科學性,忘了培養學生興趣要遵守一定的原則,所以收效甚微。因此,培養學生興趣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1.1適應性原則
小學數學的難度,已經是經過層層研究、把關設計的、適合小學生智力發展和思維發展的啟蒙數學知識,重在讓小學生認識數學,構建學生的數學思維。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活動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的興趣培養也不能超出這個適應的范圍,這樣才能真正培養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如果老師在教學中不顧忌學生的年齡、心理、知識的限制,讓學生努力克服一些深奧的、難懂的題目,肯定會培養出學生對數學的恐懼,而不是興趣。比如,目前非常流行的小學奧數比賽,這些連大人有時候都解答不出的問題,根本不適合學生的年齡,也超出了他們的知識結構,會給學生造成數學難學的錯誤認識。所以,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既然知道興趣是學習的關鍵,那就要在培養學生興趣的過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則,不要盲目激進,要實用、要符合,更要有發展性、持續性,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學好數學。
1.2發展性原則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時,我們不能只為了一時或者為了讓學生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識點,要結合社會生活和學生的自身特點以及數學本身的特點等,來培養學生持久的,可持續發展的興趣。所以,在培養學生興趣時,老師啟迪學生的問題,不能“奧數化”,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不能過于簡單更不能過于難,要理論聯系實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持續的、有發展性的興趣。當然,在這個培養的過程中,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要讓學生感到有挑戰性,又要感覺到好玩且有效。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一定的知識,也有繼續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從而,保證學習興趣的持續、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2.小學數學課堂中興趣化教學的策略
2.1用表揚和鼓勵,培養學生興趣
小學生都是6~12歲的孩子,他們在學習中不但愛表現自己,也希望老師能看到自己出色的表現,并提出積極的表揚和鼓勵,這樣才能使他們不斷進步,也才能讓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比如,當學生回答對一道問題時,老師要及時對學生提出口頭表揚:“你答得非常對!”“你的思路真不錯,繼續!”“你真棒!大家都應該向你學習!”等等,這些語言老師千萬不要吝嗇,一定要大方地給學生。不要看這些可有可無的語言,對小孩子來說,那可是前進的動力,也是學習數學興趣的因素之一。
2.2帶動學生積極參與,促進教學效率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所以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關系,他們特別敏感,老師在課堂上要小心維護他們的自尊心,不要讓學生覺得老師厚此薄彼,有不公平,不平等的待遇。老師在課堂上不能根據學生學習的好壞,給學生參與的機會,或者提問總叫幾個學習好的,讓他們來回答問題。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給他們適合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提高整個課堂的積極氣氛,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才能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提高。
2.3運用游戲教學,豐富教學內容
在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對于小學生來說最為有趣,最具有吸引力的莫過于游戲了。如果讓一個小學生在游戲和數學學習二者之間進行選擇,小學生一定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進行游戲。既然游戲對于小學生具有這么大的吸引力,老師就可以順應學生的天性,將數學教學同游戲相結合,開展“趣味性”的數學教學活動。實踐證明,將游戲納入數學課堂能夠改變以往沉悶的教學環境,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點燃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比如,在學習《乘法口訣》的時候,老師可以設置通關游戲,將1-9的乘法口訣設為九個級別,學生從第一級即1的乘法開始答題升級,如果答對升到第二級,答錯就仍然退回第一級,如此類推。為了最大化調動學生的興趣,老師不妨把學生分組競爭,并在通關游戲中加入“搶答”環節,營造競爭氛圍。“搶答”設置在最后,答對分數翻倍,答錯扣除一定的分數,但“搶答”的題目難度較大。學生在不斷的前進后退的通關過程中,不斷的重復乘法口訣的內容,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乘法口訣的內容。尤其是增加了“搶答”環節,每一小組都集中精神,參與搶答,爭取小組勝出。類似這樣的通關競技游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激發學生的斗志,會使得學生將數學課程想象為一個需要打敗的對手,不斷的對其發出挑戰,并且不勝出決不放棄。在這樣充滿斗志的數學競技游戲中,小學生會發現數學課程進行得很快,看似復雜的數學難題在自己通關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就解決了,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
總之,數學課程本身就是一門充滿趣味性的學科,老師在教學中在強化和突出它的趣味性,就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采用新的教學策略,挖掘數學教學中的趣味性因素,為學生創建一個愉快的數學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阿依克孜·艾買提.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小學生數學成績[J].課程教育研究.2015(04).
[2]尹智娟.管窺如何有效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J].讀書文摘,2016-05-23.
[3]殷乃明.快樂學、激情教——小學數學課堂的激情教學[J].成才之路,2014(36).
[4]黃書娟.巧用教學游戲,打造小學數學趣味課堂[J].考試周刊,2016(17).
[5]黃三中.小學數學快樂學習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小學), 2015(02).
[6]張濤.探究小學數學趣味教學[J].學周刊,2014(08).
[7]王秋麗.試論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