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是學生身體發育的最關鍵時期,近年來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初中體育課程也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而中長跑是初中體育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項目,這就要求一線教師在新時期要著重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改進以不斷適應教學發展并滿足學生需求。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初中中長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接著探討了提高初中中長跑教學效果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程;中長跑運動;教學方法
中長跑是初中體育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主要是指距離在800米以上的中距離跑和長距離跑,其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呼吸系統與心血管系統功能,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也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堅強意志和品質,使學生逐步養成不懼困難并勇于戰勝困難的正確信念。
一、 當前初中中長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初中學校的體育課程都開設有專門的中長跑運動項目,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其教學現狀仍然不容樂觀。其一,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許多學校對體育課程都不夠重視,認為“體育只是一門讓學生玩耍的雜科和副科”,不愿意對體育課程投入資金等資源,進而使各項體育教學設施都得不到有效維護與更新,體育課時也很容易被其他科目教師所“借走”;其二,部分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都比較落后,對于體育教學缺乏必要的責任心和榮譽感,在課堂中只是單純地讓學生跑步或直接讓學生自由活動,不注重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也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引導;其三,中長跑對學生的體力和耐力都有著較高的要求,部分學生在運動初期都會出現頭暈、嘔吐、體力不支等現象,進而使學生逐步產生害怕和恐懼心理,認為“中長跑太難、太苦,自己怎么也跑不了那么遠”。這些因素就導致中長跑教學在初中體育課程中往往無法得到完全落實,教師不知道該怎么有效地教學生,學生也不愿意長期堅持學習,從而使中長跑教學淪為空談,無法對學生的成長產生切實推動作用。
二、 提高初中中長跑教學效果的具體方法
(一) 激發學生的中長跑興趣
初中階段學生要學習的科目數量相對較多,知識難度也相對較大,在面對中長跑這類形式枯燥且需要持續訓練的運動時往往就會感到倦怠、抗拒和厭煩。因此在中長跑教學中教師首先就要激發學生的中長跑興趣,改變學生對中長跑運動的固有刻板印象,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中長跑的樂趣,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能夠愿意跑、主動跑、努力跑并使教師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在體育課上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介紹馬拉松運動起源、村上春樹從跑步中獲得寫作力量、特里·福克斯跑步傳遞愛等與中長跑有關的小故事,通過藝術形式來進行課程導入,在情感層面拉近學生與中長跑之間的距離;而后在跑步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爵士樂、搖滾樂、鼓樂等動感的音樂歌曲,營造出活潑熱烈的中長跑氛圍,指導學生先跟隨音樂節奏隨意擺動身體再自然而然地進入跑道進行專業運動。
(二) 豐富中長跑的教學內容
與籃球、足球等集體運動相比,中長跑的運動形式相對比較單調乏味,只需學生不停擺動雙手并交換雙腿。因此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著力豐富中長跑的教學內容,不斷拓展更加多樣的中長跑活動,使學生在創新的運動中得到更加多維的鍛煉,從而幫助學生突破中長跑難點,促進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針對中長跑的過彎環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圓圈接力跑的專項活動,指導學生圍成一個圓圈并繞著圓圈不斷傳遞接力棒,使學生能夠重點訓練過彎時的技術要領;針對長時間跑步學生缺乏動力的問題,教師則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追逐跑、蛇形跑、障礙跑等有趣活動;同時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重點,教師也要積極組織學生進行中長跑比賽,創設出競爭的學習情境,不斷增強學生爭先恐后的學習態度,通過這些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就可以不斷保持中長跑運動的新鮮感并使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
(三) 指導學生掌握中長跑技巧
理論上來說中長跑運動只與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個人態度有關,但若學生能夠對跑步技巧善加利用,則也可以有效彌補身體等客觀上的差距。因此在中長跑教學中教師就要指導學生掌握中長跑技巧,幫助學生不斷規范跑步動作并采取正確的跑步姿勢,從而減少學生在運動中的體力消耗和綜合壓力,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不斷提升中長跑技術。比如在肢體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上體保持稍前傾狀態,手臂屈肘握拳并前后交替擺動,落腳要采用“扒地”方式;在呼吸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盡量用鼻子呼吸,避免口鼻共同呼吸,跑步時可以2~3步一呼氣和2~3步一吸氣并與手臂擺動相配合;在預防“極點”問題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看待這一現象,當“極點”出現后應首先保持頑強毅力,克服恐慌心理,而后逐漸調整呼吸和跑速,做到“心靜體松”和“呼吸自然”,通過這些技巧訓練就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使學生在中長跑中感到輕松自在,避免出現氣急、岔氣等不良現象。
(四) 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
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對于中長跑這類體育運動來說,教師的評價更是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信心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在中長跑教學中教師就不能對學生過于苛責,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進步,而要充分運用“賞識教育”思想,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從不同方面對學生做出表揚,進而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使學生能夠在教師引導下不斷堅持向前跑。比如在課堂上對于運動天賦較高、能夠輕松完成中長跑任務的學生,教師可以直接從成績入手對學生作出肯定回應,使用“跑得真快、太棒了、我都跑不贏你了”等語句正面評價學生,對于體質較差、難以跑完全程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從跑步態度、努力程度等方面入手對學生作出鼓勵回應,使用“別灰心、加油、慢慢來、下次一定可以的”等語句不斷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通過這樣的分層激勵性評價就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運動心態并能夠不斷努力訓練。
三、 結語
總之,初中中長跑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系統訓練的復雜教學過程,而教師作為教學主導者且對學生負有直接的引導責任,就更應該結合實際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改進,從而為學生打造出更具活力的體育課堂,使學生在中長跑中能夠跑出人生、跑出未來。
參考文獻:
[1]田中平.淺談初中田徑訓練應注意的若干問題分析——以初中中長跑為例[J].科教文匯,2017,49(22):114-115.
[2]張國余.如何做好初中體育中長跑教學工作[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46(14):214.
作者簡介:
李樹培,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