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不應僅僅教會學生計算機基本知識,純粹的學習計算機技術,更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轉變教學方式的同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以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就如何優化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淺談四點看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教學評價
信息技術學科納入高中生技術素養考試,提高了學科價值。但是,我省的技術素養考試成績并未與高考錄取直接掛鉤,所以部分學生對其不夠重視。信息技術老師應多一份付出,讓學生因喜歡老師而愛上信息技術課。
我一直在向這個方向努力。由于這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所以我還未達到預期的理想境界。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實踐,我總結了一些微薄經驗,想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 端正教學態度,用真情架設課堂
我的孩子正在上幼兒園,有幸遇到兩位很敬業、很負責的老師。我驚奇地發現孩子每天都有收獲、每天都在進步。這讓我意識到,原來一個好老師能夠幸福無數個家庭。教師的社會價值,使我認識到身上擔負的責任。平時我們總是教導學生要端正態度,好好學習,時不我待。現在的我也是先拿這句話教育自己。因為只有自己做到了,才可以理直氣壯、語重心長地去教導學生。學科的特殊性有可能使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的地位被邊緣化,有時我們或許會有這樣那樣的牢騷,但是我們更需要的是及時調整心態,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教學,用真情架設課堂。
二、 依據課程標準,精心組織教學內容,讓學生學以致用
高中現有五套信息技術教材,在這些教材中,編者采用的事例大多具有地方特色,我們的學生未必感興趣。在教學中,我依據課程標準,參考教材,結合學情選擇教學案例、組織教學內容。比如,學習“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時,正趕上學校的科技文化藝術節活動,我就讓學生制作邀請函。學習“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時,正值期中考試,我就引導學生利用Excel對考試成績進行分析。學習“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時,我就組織學生制作班級的宣傳材料。像這樣,以技術為載體,讓學生能夠使用學到的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提高自身能力,體驗知識的價值。在信息技術銜接教材中的“回收站”的學習中,我播放了這樣一段錄像。錄像的內容是一對新婚夫婦搬了新家,搬家當天,他們把所有的廢品扔到垃圾箱里。搬到新房子后,妻子突然想起他們以前互贈的禮物也被當作廢品扔掉了。這時,妻子想去撿回來,可垃圾箱已被清潔工人清空了,她懊悔不已。這段錄像雖然不是很精彩,但學生的興趣卻很濃,隨后我提出了幾個問題:回收站的功能是什么?放入回收站的數據文件能恢復嗎?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回收站是硬盤上的一塊區域還是內存中的一塊區域?回收站的大小能改變嗎?學生通過比較、討論,很快就總結出答案,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三、 認真備課,使課堂結構緊湊、內容充實
現在,我們的學生越來越重視信息技術課,所以我在備課時也絲毫不敢馬虎。我和我們主任同帶一個年級,她的敬業精神深深影響著我。以前我想,像她這樣的省級教壇新星、學科帶頭人,上課還不是信手拈來,哪兒用得著備課。有一次聽她說準備一節課至少要用一到兩天的時間,即使這樣,感覺還不夠滿意。我幡然醒悟,也按這個標準要求自己,果然,備課充分,上課就自信,學生的興趣就更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要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晴雨表。積極倡導學生從“做中學”。我們要多用一把尺子來衡量學生的發展,就會多一批好的學生。我們要看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能力差異,要因材施教,要樹立“每一個學生都有其發展的潛能”,“每一個學生都是潛在的天才”的觀念。
四、 制定作業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前我總是很疑惑,為什么學生的作業完成率不高,甚至有的學生根本就不做。聽了李冬梅老師的講座之后才知道,老師布置了作業,但又不批改,不能及時給學生反饋信息,久而久之,學生覺得做不做沒什么區別。為了改變這種困境,我開始及時批改作業,并將好的作品在班級、甚至年級展示,有進步的同學及時表揚,作業不交的同學給以督促。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學生的積極性果然被調動起來了,學生之間形成一種你追我趕、不甘落后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體會到了成就感,也就有了更高的學習熱情。
教師多一份付出,精心組織教學內容,打造精品課堂,讓學生不僅能夠學到知識、掌握技能,而且能夠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提高自身素養。這樣,學生會因敬老師而愛上信息技術課!
參考文獻:
[1]趙洪陽.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探討與研究[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8(8).
[2]趙琛.初中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滲透[J].讀寫算(教研版),2015(2).
[3]多元智能與教育改革——浙江省慈溪市宗漢實驗區的研究成果和報告[M].北京:學苑音像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王鳳彪,安徽省界首市,安徽省界首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