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是人類發展的源泉,是一個國家強勝與持續發展的有效保障之一,是一個民族進步的支柱,也是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內容之一。
關鍵詞:創新能力;信息技術;培養
信息技術是一門與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緊密聯系的課程,它的內容更新快、實踐性強、應用廣泛,使得信息技術教學對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有著獨特的優勢。那么在新形式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應該如何抓住機遇,在創新教育方面做出獨有的貢獻?下面就談一下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 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
具有先進教育觀念、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而事實上,我國這些年一直在“課改”,“課改”的過程就是創新教育的過程,教師應積極推進“課改”進程,讓自己成長為專業的創新型教師。具體地,教師首先要深刻領會“課改”精神,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教師職責從“傳道、授業、解惑”提升到“培養合格的人”的層面;擺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角色關系,教師不再是權威的象征,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指路人;課堂教學也不再是“填鴨式”的滿堂灌,而更多地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其次,教師要積極投入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學校教育的成敗在課堂教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是學校教育永恒的主題。目前大多數學校的硬件設施(網絡及多媒體教學系統)已初步完善,但在備課及課堂教學上的使用率并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是新備一節多媒體網絡互動課確實要花很多的時間,不如傳統堂教學模式省事。但多媒體網絡互動課的容量和實效要比傳統堂高得多,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帶頭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除了用好PPT外,更應用好網絡資源平臺如教學助手、互動課堂、希沃助手、UMU教學平臺、智學網、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等,利用這些平臺為教學服務,開展創新式課堂教學。
二、 營造民主、和諧、積極向上的課堂教學環境,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成長提供沃土
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 時刻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信息技術感興趣了,才能把信息技術學好。興趣更是創新的起點,學生只有對一個項目感興趣了,才會積極主動地花時間和精力去探索、鉆研,才會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應該經常通過多種媒體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大膽質疑,平等交流
創新往往從提出問題開始,只有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才會有后來的創新成果。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應“一言堂”,而應在教學思維中留有空白,引導學生積極思索,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探索、勇于發現。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非常“弱智”,可能與所學知識“風牛馬不相及”,或者所提問題教師自己也解答不了,這時就要求教師本身具有海納百川的寬容精神,要能容下學習不好的學生,要能容下個性特別的學生,更要能容下學生對自己說“不”,讓每個學生敢想、善思,敢于標新立異。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老師出現一時回答不了的問題很正常,但不能對學生說“不”,而是應該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或咨詢專家來解決問題。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且有些學生不善于發言,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更應通過網絡平臺為學生搭建一個課外的交流平臺,使得師生間可以在平臺上質疑、討論,拉近師生時空距離,讓學生的思想在交流、碰撞過程中不斷成熟。
(三) 注重合作學習,成就小組智慧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可見集體智慧的強大。合作學習也是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鍛煉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和調控,不要使小組合作流于形式,要注意小組成員的搭配,小組成員的分工與合作。
三、 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開展興趣小組活動,可以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增大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學會探索,學會合作、學會創新。作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搞小發明,小制作等活動,帶領學生參加各項創新大賽。
創新教育是當前課改的重點,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積極創設適合學生創新素質發展的環境,為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做出貢獻。
作者簡介:
肖萬靈,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