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摘 ?要:運動訓練往往伴隨著疲勞和運動損傷的產生,少數運動員甚至要在受傷后進行手術治療。因此,運動醫學面臨三大問題有待解決,包括緩解運動性疲勞,避免疲勞積累,預防傷病;受傷急性期合理處置;術后康復期快速康復。冷療作為一種運用廣泛的物理治療方式,在體育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以往研究并未對訓練恢復、急性損傷、術后康復中冷療的應用進行集中探討,本文將全面地對三項內容中冷療的應用進行論述總結,以為運動員訓練后恢復、急性期處置、術后康復提供幫助。
關鍵詞:運動訓練 ?康復 ?冷療
中圖分類號:G80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7(b)-0024-02
冷療作為物理治療的一種,在體育領域廣泛運用,但往往局限于急性創傷期,對于運動訓練后的身體出現的疲勞堆積和代謝產物消除,冷療的運用不夠深入。本文整理冷療在體育領域運用的相關研究,對疲勞恢復、急性運動損傷和術后康復中冷療的運用現狀及方法進行綜述討論。
1 ?冷療的定義
冷療是將低于人體正常體溫的物理因子(比方冰、冷水、液氮等)作用于人體全身或局部的物理干預療法。通過降低局部溫度,刺激外周溫度感受器,減緩局部神經傳導速率,大腦反饋控制收縮血管,減少腫脹和滲出,刺激循環和乳酸代謝。最終達到降溫、止痛、緩解炎癥和消除疲勞的作用。
2 ?冷療的分類和方法
2.1 冰敷
冰敷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冷療方式,通常使用冰塊作為媒介填充冰袋,形成冰水混合物,溫度保持在0℃,冰袋攜帶方便快捷,不受場地和受傷部位限制。一般建議一次冰敷時間10~20min,每隔1h觀察患處情況,避免凍傷[1]。
2.2 冰水浸泡
冰浴是指人體在6℃~15℃的水中局部浸泡,通過低溫刺激,緩解腫脹和疼痛的擴散,冰水浸泡可以在訓練前也可在訓練后,浸泡位置可以膝蓋以下、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下,每次浸泡時間可持續6~15min[2,3]。
2.3 冷熱水浴
冷熱水浴,又稱冷熱交替水浴,是指交替在冷水和熱水里浸泡,冷水水溫0℃~15℃,熱水水溫40℃左右,冷水浸泡1min,熱水浸泡2~3min,持續循環3~4次。冷熱水浴的效果優于冰水浸泡,同時,反復刺激血管收縮和舒張,有助于代謝產物的清除,提高外周神經功能[4,5]。
2.4 冷噴霧
冷噴霧是填裝液化氯乙烷的噴霧劑,氯乙烷的沸點只有12.5℃,噴出的液化氯乙烷瞬間氣化,從外界吸收大量熱量,這就是為什么運動員感到冰涼的原因。同時氯乙烷有麻醉作用,受傷部位在經過冷卻降溫、輕微麻醉后,受傷部位的腫脹和疼痛便會緩解。使用冷噴霧時一般噴頭與患處距離保持在20~30cm,噴射持續6~10s[6]。
2.5 全身冷凍療法
全身冷凍療法是近年來被引入體育和運動醫學領域的物理治療手段。全身冷凍療法通過壓縮制冷或液氮,使受試者短時間(2min左右)內處于-100℃左右的環境里。研究表明,全身冷凍可以增加肌肉耐力,減少運動后氧自由基的產生,減少代謝產物堆積,緩解運動性疲勞。同時,全身冷凍療法也被證實是安全和可耐受的[7]。
3 ?冷療在體育領域的應用
3.1 運動員急性損傷的處置
3.1.1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是體育運動中最常見的受傷類型,包括肌肉拉傷、韌帶撕裂、挫傷等,特別是踝關節扭傷,占所有運動損傷的40%以上。當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出現時,機體由于組織撕裂,內出血,組織液滲出,導致患處出現淤青、腫脹、疼痛。
目前經常使用的急性損傷治療一般遵循POLICE原則:保護、適當負荷、冰敷、加壓包扎、肢體抬高,其中I和C分別代表了冰敷和加壓包扎。一般建議,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發生之時,可以用冰噴霧進行局部噴射,48h內,依據POLICE原則,用彈性繃帶對患處加壓包扎后,每隔2~3h冰敷一次,每次15~20min為宜[8]。
3.1.2 閉合性骨折
冷療在閉合性骨折損傷中的應用,主要用于骨折后急性期和手術后兩個階段:骨折后引起的軟組織損傷會導致患處腫脹、疼痛;骨折行內固定手術后,患處的腫脹和疼痛會影響康復的進程,影響關節活動度改善。冰袋冷敷可以緩解骨折急性期及手術后早期的腫脹和疼痛。研究表明,每天2次,每次20min的冰敷,可以明顯消除腫脹、緩解疼痛[9]。
3.2 運動員關節鏡手術后康復
關節鏡手術是微創治療關節運動創傷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于韌帶撕裂、半月板損傷的運動員,需要在關節鏡手術后盡快康復,避免關節活動度降低、韌帶黏連、肌力減退等現象的出現,但術后面臨的關節腫脹和疼痛是影響術后康復的一大障礙。研究證明,通過間歇冰敷、加壓冷療等方式可以明顯改善關節鏡手術后出現的關節腫脹和疼痛。在臨床實際應用中,術后48h間歇冰敷(20min冰敷,20min休息,反復循環)被證實對于術后緩解疼痛和腫脹效果更好[10]。
3.3 運動員訓練和比賽后疲勞的消除
對于許多項目的運動員(例如田徑、游泳等)來講,往往一天之內要參加多場比賽。如果上一場的比賽的疲勞未能及時緩解,可能就會影響下一場比賽的狀態和成績。除此之外,運動疲勞可能會導致技術動作變形、肌肉代償等情況的發生,增加了運動損傷發生的幾率。
因此,越來越多的運動員和教練員開始關注比賽后的疲勞消除,消除疲勞的方法也多種多樣:積極性會恢復、肌肉和筋膜放松、按摩、營養補充、水療、冷療。近年來的多項研究已經證實,冷療對于緩解運動后疲勞具有明顯作用[11,12]。冷療對于炎癥的控制、對于外周代謝產物如肌酸激酶、乳酸的廓清作用明顯。針對運動后的疲勞,一般會選用冷熱水浴、冷浴和全身冷凍治療來進行緩解。
4 ?冷療的禁忌癥
雖然冷療在體育領域用途廣泛,但同時也有很多禁忌癥:出現大面積損傷的運動員,例如皮膚擦傷、開放性創傷的運動員不能使用冷療;運動員慢性炎癥或者出現化膿情況,為了促進炎癥的吸收和消除,應選用熱療;其他體質較弱和對冷過敏的運動員慎用冷療。
參考文獻
[1] 夏玲,張兆波.冷療法在骨科康復中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29(6):591-594.
[2] 瞿超藝.不同冷療方式對中長跑運動員運動性肌肉微損傷時序性恢復的影響[D].上海體育學院,2017.
[3] 李游,楊健科,鄧偉,等.水浴療法對運動員體能恢復影響的研究進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40(5):67-71,94.
[4] 吳趙昭,徐旻霄,趙杰修.冷熱水交替療法對運動后機體恢復的研究進展[A].2014年中國運動生理生化學術會議論文集[C].中國體育科學運動生理與生物化學分會,2014.
[5] 王潤極.水療技術對運動員疲勞恢復及運動能力影響的研究[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5,29(Z1):5-8.
[6] 劉曉光.冷療法在運動醫學中的應用[J].福建體育科技,2006(2):26-28.
[7] 周超彥,馮連世,韓照岐,等.全身冷凍療法在運動醫學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2,31(1):82-87.
[8] 陳愛寶,穆繼宏,龔琦,等.不同處理原則對官兵踝關節扭傷后功能恢復的比較[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5,29(12):918-920.
[9] 宋連新,彭阿欽,吳春生,等.冷療在脛骨Pilon骨折術后早期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27(2):174-175.
[10] 蘇浩,張志強.加壓冷療系統在前交叉韌帶術后康復訓練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3,36(5):17-19.
[11] Lindsay A,Carr S,Cross S,et al.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 to cold-water immersion following a mixed martial arts training session[J].Applied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2017,42(5):529-536.
[12] Costello JT,Baker PRA,Minett GM,et al.Cochrane review:Whole-body cryotherapy (extreme cold air exposur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muscle soreness after exercise in adults[J].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2016,9(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