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彧
摘 ?要:主要以農民體育的鍛煉現狀為研究對象,本文將運用文獻資料法和調查問卷法以及實地考察法的方法對農民體育鍛煉的開展現狀與影響因素分析:從調查結果來看,發現了目前在我國限制發展農民體育的許多因素,因此將對于發展我國農民體育鍛煉提出了幾點重要的對策與建議,使我國農民體育鍛煉的發展提供重要幫助。
關鍵詞:我國 ?農民體育 ?開展現狀 ?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0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7(b)-0181-02
例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民的人口數量的比列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如何提出更好的方法,推動發展我國農民體育的開展,將是推進我國農民體育開展的重中之重。對于農村體育設施的基礎建設是開展我國農民體育運動的重要點,也是影響我國農民健身計劃及開展體育鍛煉的關鍵因素。我國農民體育鍛煉的開展不但影響著農村和城鄉居民的身心健康,也使得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受到限制。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主要以我國城鄉農民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調查法
對我國農民體育鍛煉現狀的實際情況,進行了重點現場考察研究。
1.2.2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所需要材料,利用西北師范大學圖書館,查閱了大量有關農民和城鄉居民體育鍛煉方面的文獻資料與相關數據,將對查閱的資料分析和整理,為論文的寫作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
1.2.3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的實際情況,設計了相關調查問卷,向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問卷效度和信度驗證,對我國甘肅、寧夏、貴州、新疆等地方的發放調查問卷四百多份;回收的問卷為380份,回收率為95%;有效問卷為290份,有效率89%。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影響農村體育發展的主要因素
2.1.1 農民文化知識水平較低
認識體育鍛煉對于身體發展的重要性以及事物的發展規律都與文化程度的高低有重要的關系,不但影響著農民的生產方式而且還影響著生活方式。對于國農民文化程度的調查顯示:我國農民文化較低,從而影響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根據國家政策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受阻。
2.1.2 農村經濟收入普遍較低
根據農村城鄉居民的經濟收入調查明確表明:他們的消費水平是非常低的導致他們在物質文化方面的消費也處于中下水平,除家庭主要消費與家庭日常消費外,其次就是對于體育娛樂的消費以及購買體育用品器材;然而大部分城鄉居民僅僅選擇非常簡單的體育用品,比如籃球鞋等。另外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開始舉辦各種體育類活動,通常他們都是以村為單位進行參加的,但是每家每戶都要進行資金的支持,有時農民會因為出錢而拒絕參加活動,從而可以看出他們對于體育鍛煉意識是非常薄弱的。如果像每逢重要節日以及過年時有包工頭以及鄉政府贊助,所組織的體育活動都將受到農民的積極參加。
2.1.3 農村體育地區發展不平衡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以來社會資源分布的不平衡,造成了城市與農村,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體育發展的不平衡,尤其在體育意識、場地設施、經費的投入、科學的指導有著巨大的差距。在中西部貧困山區,類似于參加體育休閑方式幾乎是沒有的,農民精神文化的匱乏問題十分的突出,這就導致大多數農民在閑暇時感到精神空虛,這與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精神文明的提高形成了突出的矛盾。
2.1.4 青壯年外出打工,農村體育人口偏低
從以往的體育活動的參賽人員來看,基本都是一些年齡偏大人群的參與,青壯年為了追求更好地物質文化生活,背井離鄉涌入大城市,提高生活質量,留在農村的基本都是小孩和老人,導致參加體育活動的人越來越少。
2.1.5 場地及器材的匱乏
政府以及企業為廣大群眾無償提供了方便,廣大群眾參加體育健身的內容和手段得到了不斷的豐富,各大健身場所健身器材增強了群眾經常性身體鍛煉的頻率,擴大了我國體育人口的規模,全民健身路徑的廣泛使用也更新了人們的工作觀念,拓展了思路,對推動我國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人們在注重健康、享受運動帶來快樂的同時,人們對場地器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鍛煉者對傳統的體育活動方式及健身場地設施使用后的效果完全達不到人們的需求。
2.2 目前對于農民體育活動項目開展的現狀
2.2.1 農村體育開展涉及的主要項目及其特點
農村體育是指在農村中由農民參與,運用簡易體育設施和器材,或者依托自然環境,通過符合農村地域環境特點的傳統項目、鄉土項目或者形式靈活的現代項目來實現強身健體、休閑娛樂、社會教育、社會交往的群眾體育活動農村體育主要特點是:活動項目多樣化、鄉土化,活動時間農閑化,活動形式分散化。農村能夠堅持開展的體育活動項目主要以秧歌武術為主的農村傳統體育項目,還有以籃球、乒乓球為代表的城市體育項目和以農村生產勞動競賽為主的一些新興農村體育項目。除秧歌、武術占有絕對比例外,其他項目并沒有形成發展主流。農民認為在當地農村能夠持續發展的體育項目是當地傳統體育項目和發展與當地農村生產勞動、生活方式相適應的新興農村體育項目。
2.3.2 農民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
季節的更替對農民的體育運動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占總體的75%農民選擇在冬夏季參加體育運動,其次,農民相對于來說比較少選擇春秋季節體育運動的,這主要是由于農民從事的農業所造成的。在工作之余進行身體鍛煉是大多數農民的選擇,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對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提高以及農民收入水平實際上也在增加與他們對于生活質量有了明顯的上升。所以,他們的閑暇時間逐漸的增多。
3 ?結論
(1)繼續改善農村勞動生產方式,提高農民物質生活水平。這是農村體育活動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2)發展立足農村生產勞動和生活方式的體育活動項目。這是農村體育活動可持續發展的源泉。
(3)創新與新農村建設、與時代農村密切相關的體育活動項目。。這是新農村體育活動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4)抓住現階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利時機,作為發展農村體育活動的切入點。
(5)正確認識體育在新農村建設初級階段的特殊功能。在新農村建設的初級階段,體育的本質功能并沒有發揮出來,反而它的社會、心理功能更顯著一些,要發揮體育在農村的本質功能,也需要一個發展過程。這對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農村體育活動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曾理.中國農村體育現狀及對策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體育科學研究所,2003.
[2] 朱彩鳳.我民健身條例實施推廣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1.
[3] 鄒均人.安徽省欠發達地區農村體育現狀調查與分析[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9.
[4] 秦小平.城鄉體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5] 尉麗敏.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民體育鍛煉行為特征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