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周寸
摘 要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有力保障。人類在生存生活的過程中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是生態文明的體現之一。生態文明標志著一個國家和人民自身素質的文明程度,因此應積極倡導生態文明建設。現代林業的發展離不開生態文明建設,兩者緊密聯系不可分割。林業要想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必須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從而促進現代林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現代林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X322;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4.034
現代林業的發展必須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做保證,而林業的生態化建設又有利于有效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實現生態平衡。林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是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的[1]。天峨縣平礦林場主要經營范圍為林木種植、果樹種植和木材等。本文從現代林業發展的意義、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林業生態化建設的原則等方面進行闡述,提出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策略,旨在為當地林業蓬勃發展提供參考。
1 發展現代林業的意義
1.1 林業生態化建設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
現代林業發展應遵循生態學理念,對自然進行改造、利用,以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現代林業發展的方向和方針,在實施林業發展的過程中應注重生態化建設,在提高林業經濟效益增長的同時,有效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以保證林場生物的多樣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保證林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平衡。
1.2 實現林業經濟的穩步提高
現代林業發展涉及的范圍廣、內容多,除了林場本身的林木及果樹種植、木材帶來的經濟效益外,還可增加諸如生態旅游等經營項目,實現產業多元化發展的同時獲取附加經濟效益。旅游業的發展可擴大林場知名度,增進林場與外界的互通,確保林業經濟穩步提高。
2 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
2.1 林業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
可持續利用的林業資源是林業發展的有力保障。林業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以及可持續利用是現代林業發展的內容之一。因此,具備充足可利用的林業資源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現代林業的發展離不開生態環境的治理。對林業資源進行治理可有效改善水土流失、環境污染等問題,從而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進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保障林業可持續發展。
2.2 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現代林業的進一步發展
生態環境不是商品,是適合人類生存生活的自然環境,包括空氣、濕度、水質、土壤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現代林業發展不可缺少的舉措之一[2]。我國近十幾年來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存在犧牲環境實現經濟增長的問題,導致我國環境污染程度日益嚴重,給人們的生活和生存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同時環境的惡化制約了現代林業的進一步發展。隨著近年來我國對環境污染的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已清楚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不愿因為自身的不良行為而承受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因此,保護環境、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是當前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和必要措施,對推動現代林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 林業生態化建設的原則
林業發展應結合生態文明建設,兩者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兩者的同步發展需把握以下3個原則。
3.1 平衡原則
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應遵循平衡原則,充分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適應客觀規律。
3.2 以人為本的原則
在實施林業發展的過程中,應始終貫徹生態建設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愿望的生態化建設目標。
3.3 科學合理的原則
林業發展實施生態化建設,應遵循科學合理原則,必須有充分的理論依據和指導及可行性案例借鑒,以便對林業生態化建設進行全程監管[3]。
4 促進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措施
4.1 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對非法侵占林業資源的處罰力度
完善的法律法規是保護林業資源的前提,可有效制約林地被非法侵占。在利益的驅使下,林地被私自侵占的現象時有發生。因而,在對林地資源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對林地資源產權的合理流轉應加以規范,同時結合人性化的解決辦法,積極探索協商調解。以讓利共贏的人性化策略處理糾紛。對林場周邊林地爭議的村屯,與當地群眾貼心溝通,促膝長談,認真開展調解協商,通過從心溝通,以情動人,成功調解林地爭議問題,為造林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實現場群和諧發展、共同富裕的目標。針對林地用途、性質改變的情況,應嚴格按當地政府審批的方案和流程實施,不得私自改變用途,非法擴建。對非法侵占、亂砍亂伐等行為應加大懲治力度,限期整改并恢復。
4.2 完善林業基礎設施,拓寬產業類型,促進林業良好發展
現代林業的發展離不開完善配套的林業基礎設施,因而應加大林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以完善配套的林業基礎設施促進林業的良好有序發展。例如,要不斷建設和完善交通、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將林地防火設施、林木種苗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工作都納入林業發展范圍,保證林業管理工作順利開展。此外,要轉變觀念,創新思維,引進和投入第二產業,拓寬林業發展的產業類型,實現產業多元化發展,提高林業資源帶來的附加經濟效益。
4.3 強化生態建設觀念,加大林業生態化建設的宣傳力度
現代林業的良好發展離不開生態建設的科學理念,因而應加大林業生態化建設的宣傳力度,取得當地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與積極配合。可通過廣播、媒體等方式擴大宣傳范圍,提高當地人民群眾對生態建設的正確認知,從而提高民眾對林業資源的保護意識。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發展宣傳活動,通過一系列宣傳活動,讓當地民眾知曉生態建設和林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和作用,自覺約束不良行為,保護環境,主動參與林業建設、植樹造林等活動。
4.4 加強林地資源的培育,擴大林地面積,節約木材資源
林地資源是現代林業發展的基礎。林業資源面積的充足與否、可持續再生利用與否關系到林業能否長期發展,因而必須加強林地資源培育,擴大林地面積。具體說來,在植樹造林過程中,事先制定科學可行的方案,并對方案的可行性與否進行市場調查。借鑒成功案例,以充分的理論指導為依據來實施,如樹種、種苗的選擇,是否具有強適應性、生長迅速、易存活的特點,林木種類是否具有多樣性,以營造混交林效果。引進先進的種植栽培技術,將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到林木撫育工作中,如人工林的培育技術、管護技術等。同時,加強與科研單位的合作,重視林木產業的研究與創新,提高木材利用率,以節約木材資源。
4.5 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生態效益,推動經濟增長
現代林業發展應始終貫徹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和原則,轉變傳統觀念,開拓新的發展空間,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實施林業生態化建設,既能為當地居民創造和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又能實現共同富裕的目的。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著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態建設,如生態旅游、生態養殖、綠色農莊等觀光體驗。林業生態化發展不僅能推動當地林業經濟的增長,還可解決當地的扶貧問題,促進傳統產業與生態林業的有效融合。
4.6 加強林地資源保護和防護工作
積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預防各類森林蟲害和林木自身的病害,降低病蟲害等帶來的經濟損失。同時,加強林地防火工作。火災是森林資源的天敵,因而進入林區不得攜帶火種。建立防火隔離帶等護林防火設施,有針對性地選取樹種,借助樹種的生長特點營造天然的防火隔離帶。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實現信息的全面監管與全面覆蓋,以便對森林火災進行監管,防止火災的發生對森林資源的消耗。此外,林場應配備森林打火把、油鋸、風力滅火機等滅火工具,以應對火災的發生,做到快速反應,及時滅火。林場平時也要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滅火應急預案的演練,確保火災發生時的戰斗力。
5 結語
生態文明建設和現代林業發展是相互融合相互影響的,應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現代林業的發展應響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以適應新時代新形勢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在林業發展過程中,不斷加快推進林業發展的改革進程,實現林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的高度融合,促使林業發展帶動林業經濟提高和生態文明建設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實現共同發展和同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呂宏宏,趙聶生.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8(18):153-154.
[2] 汪冰,余振國,姚霖.歷史語境下生態文明內涵及其特征探析[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8(2):75-81.
[3] 王衛東.現代林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問題探究[J].現代園藝,2018(20):15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