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
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尤其在新課改發展背景下,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主題閱讀教學策略作為一種新型的探究式學習方式,也需要老師不斷探索以尋求更為適合小學生發展的教學途徑。本文立足主題閱讀教學的視角,提出了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的實踐策略。希望為全面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主題閱讀教學策略其實是指在特定的閱讀教學情境中,為實現主題閱讀探究式教學目標而采取的閱讀教學活動。由此可見,主題閱讀教學并不是單一的讓學生自主進行閱讀學習,而是圍繞一定的議題,安排具有共同主題的多個文本的閱讀教學,從而以一篇帶多篇、以課內文本帶動課外文本來增加學生的閱讀數量、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诖?,本文在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的實踐應用策略”進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老師說過“學習語文三分得益與課內,七分得益于課外。”同時,相關研究表明,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只有超過課本的四至五倍才能形成有效的語文閱讀能力。小學階段是良好閱讀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可塑性非常強。此時如果老師能夠借助主題閱讀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將會大幅度提高小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
如在學習《富饒的細沙群島》、《海濱小鎮》、《美麗的小興安嶺》這幾篇借景抒情題材的文章時,老師首先為學生推薦課外讀物《80天環游世界》、《地心游記》等課外刊物,讓學生通過略讀課外刊物,總結出文本主要內容。然后在課堂講解時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課外閱讀成果,探討同一題材的文章其語言構思、文章框架、作者情感、寫作手法等有什么異同點。最后老師根據學生的主題閱讀學習成果完善閱讀教學內容。這樣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閱讀教學主體作用,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自由發展的空間,還幫助學生通過主題閱讀學習構建了連貫的知識鏈條,進而大幅度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
行之有效、靈活機動的主題閱讀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閱讀學習負擔、提高小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而且還可以有效發展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在主題閱讀教學中,老師不想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閱讀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在閱讀理解、閱讀分享、閱讀體驗中輕松掌握教材中的閱讀知識、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例如,針對一些寫景的閱讀文章如《春天的聲音》,老師以聲音為主題,安排學生閱讀了《傘》、《春天怎么來的》這幾個文本。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結合老師播放的關于春天景象音視頻畫面來進行想象閱讀、詩歌唱讀、段落穿插閱讀等,從而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深度,又將文章讀出了畫面感、形成了認知。
再例如,針對記事類古詩文本如《古人勸諫的藝術》,教師就可以通過《弟子規》、《晏子勸諫》、《七步詩》等多篇文本,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分析探究的學習形式來進行角色扮演閱讀、情境閱讀等,從而從淺入深的讓學生在閱讀、理解中體悟到古人勸諫的藝術和智慧。
而議論性的文本也可以根據相應的論點,安排幾個題材和主題相一致的文本,讓學生在主題閱讀中,實現閱讀知識的補充和積累,并在分析、思考、知識的整合的過程中提高小學生的思辨能力。
“不求統一,力求自主創新”是主題閱讀的核心理念,符合新課標中提出的“發展小學生多元解讀”的要求。所謂多元解讀是指,在閱讀教學中允許、鼓勵、啟發學生對不同的文本來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和掌握,從而促進小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有效發展。因為,在文本閱讀教學中,同樣的文本內容放在不同的教學氛圍或者讓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來解讀,其情感體會和由文本閱讀來受到的啟發都是不同的,所以構建的知識結構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主題教學中老師要注重為學生創造發揮個性特長的平臺,從而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來實現個性化能力的有效提高。
例如,當我們在進行《新型玻璃》這篇文本的閱讀教學時,老師就可以通過主題閱讀的形式,首先讓學生以小組形式,課下搜集一些關于科學發明的課外閱讀資料。(如有的學生搜集到了帶有“轉向燈”的夾克,人們穿上它往那邊拐彎,衣服上的“轉向燈”就指向哪個方向)然后在課堂教學時,讓學生結合自己搜集到的課外閱讀資料與《新型玻璃》這篇文本中各種新型玻璃進行閱讀分析,并結合自己的理解,說說自己對這些科學發明的看法以及受到的啟發。從而激發學生科學探索的熱情,引導學生獲取豐富的、個性化的閱讀體驗。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主題閱讀教學,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和學生全面發展需求,對于全面提高小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就要根據議題,在選好文本的基礎上,注重發展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個性,從而為今后更加深入的閱讀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新集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