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麟
近年來,在綏化市委“都城地”建設的發展思路帶領下,綏化市整體的田園養生之地建設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然而,在實際建設過程中,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通過對現階段綏化田園養生之地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簡要說明,分析日本成功的城市管理經驗,并對日本城市管理經驗助力綏化田園養生之地建設的策略進行研究。
以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論斷為科學性指引,以綏化市委“都城地”建設的發展思路為引領,近年來綏化田園養生之地的建設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綏化田園養生之地的建設工作,近年來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并采取“醫養結合、體醫結合”等方式,將建設養生之地與中醫治療結合在一起。然而,現階段綏化在建設田園養生之地的過程中,依然存在部分問題。
2.1 “綠化”工作有待進一步深入
回歸自然、傳遞自然,并非完全忽視對田園養生之地的人為綠化工作。在氣候溫暖適宜的時節,綏化市內外充滿自然形成的綠色景觀,例如安大東湖濕地、望奎縣西洼荒濕地、綠夢湖等地。然而,在進行田園養生之地的建設進程中,綏化過于依賴于所在區域天然形成的綠色景觀,而忽視了對養生之地的“綠化”工作,造成綏化市的養生之地在開放過程中,具有較為明顯的季節性。春末和夏季,大批被自然景觀吸引而來的各地消費者,在綏化田園養生之地親近自然、體會人文風情、度過休閑寧靜的時光,然而秋末以及整個冬天,田園養生之地的自然風景開始凋零,制約了田園養生之地的開放以及經營。
2.2 “文化傳承”工作開展不夠徹底
現階段,綏化在開展田園養生之地的建設過程中,文化建設、文化傳承、文化宣傳工作開展質量較低。現階段,綏化在建設田園養生之地的過程中,主要圍繞綠色農業、現代化養生為核心不斷展開,尤其是對寶山湖區的開發過程中。文化傳承工作開展的不夠徹底,使得很多養生之地缺少濃重的帶有綏化地方特色的文化底蘊。
2.3 “以人為本”式細節建設有待完善
現階段,綏化在開展田園養生之地的建設過程中,雖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新建建筑以及完善室外景觀,然而在田園養生之地的細節建設中,“以人為本”的細節建設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對無障礙設施的投入存在嚴重的空白,很多田園養生之地在初始設計過程中,未充分考慮前來享受養生服務的群體的特殊性,無論從室外環境的建設還是室內設施的布局,都缺乏對無障礙設施的充分考慮。同時,綏化在建設和開發田園養生之地的過程中,對其內部或者周邊的相關醫療、金融、購物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存在嚴重不足,受前期資金的限制以及后期經營狀況不良的影響,也難以吸引相關的陪同設施入駐養生之地。
2.4 本地人對該建設工作參與度較低
現階段,綏化很多已經完工或者處于在建階段的田園養生之地項目,基本未面向綏化本地群眾展開意見調查,也未從本地群眾集體中吸收其有意義的意見和建議。單純由政府主導、由相關設計以及建筑單位進行建設的田園養生之地,雖然在景觀設計上具有專業的美感,然而卻不具備較強的吸引力以及當地群眾的集體支持。
日本在進行城市管理過程中總結了很多優秀的經驗,本文主要列舉部分與綏化田園養生之地建設有關的經驗。
3.1 將“綠化”融入到城市管理的各個角落
日本在進行城市管理過程中,將綠化充分融入到管理的各個角落之中。例如針對本地氣候特色以及區域文化特色,將櫻樹、松柏、日本楓、精修的花草等點綴到街角、公園、公共綠地等各個空間之中。同時,在進行城市管理的過程中,日本并非片面的強調綠化植被的種類或者綠化面積,而是將城市建筑以及綠化設計協調在一起,共同體現和諧統一、相輔相成的城市風景。
3.2 突出“文化傳承”在城市管理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文化傳承在日本的城市管理過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日本對部分街區進行重新規劃的過程中,會對原有的具有濃重文化底蘊的老舊建筑進行修繕,根據原有的需要保留以及修函的老舊建筑的風格、高度,對新建建筑的高度、布局進行設計,進而形成了不同風格的建筑在同一區域協調統一的風景。
3.3 城市管理的細節工作處處充滿“以人為本”
日本在不斷進行城市管理的進程中,對很多城市管理的細節工作都進行了較為明顯的調整。例如,將交通信號燈、監控與道路指示牌合并成一項;將變電箱等市政箱從人行道挪開,移入綠化帶之內,為行人開拓更多的通行空間;針對人行道、公園以及銀行、商場等公共場所,設計并安置合理而齊全的無障礙設施;在為公園以及街道設計并安置足夠的座椅,為行人提供休憩等。
3.4 提高公眾對城市管理的參與程度
日本在高度重視城市管理的同時,多年以來,始終堅持在普通的國民群眾中宣傳、強調保護城市環境的重要性,引導普通的國民群眾將城市管理工作維系到個人責任之中。因此,在日本高質量的城市管理工作中,不僅有對城市進行充分合理綠化、突出文化傳承、以人為本等管理理念和經驗的支撐,同時也是活動于城市內的每一位普通國民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所形成的良好習慣的鼎力支持。
針對綏化現階段在建設田園養生之地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借鑒日本城市管理經驗,綏化在后續建設田園養生之地的過程中,可以關于以下幾點策略。
4.1 將“綠化”與“綠色”進行融合
單純依靠綏化當地的綠色植物,難以實現所建設的田園養生之地一年四季皆美景的目標。因此,在對田園養生之地內部以及周邊進行構建時,不僅應該注重對本地現有植物的綜合搭配,點綴在田園養生之地的室內以及室外,同時還應該充分考慮氣溫寒冷、當地植物凋零時節,如何通過不同種類的松樹對田園養生之地的室外環境進行美化和點綴,以當地的“綠色”植物支撐起大部分“綠化”工作,以“綠化”彌補當地“綠色”不常在的空白季節。
4.2 集合群眾的智慧共同完善“文化傳承”
綏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從舊石器時代到我國古代夏商時期、從一二九運動領導人之一林楓的故鄉至奧運冠軍王鎮的故鄉,綏化不僅擁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商品糧基地和農副產品出口創匯基地,綏化還擁有以海倫剪紙、蘭西掛錢、望奎皮影等為代表的獨特的民俗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綏化當地的普通群眾對綏化產生了濃厚的感情。因此,在建設綏化田園養生之地的過程中,應該走下基層、走進普通群眾之中,聆聽他們有關該類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在集思廣益的過程中將“文化傳承”充分融入到田園養生之地的建設工作之中。
4.3 深化“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
無論是針對殘障人士,還是針對老年人、兒童,在建設田園養生之地的過程中,綏化應該不斷深化“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提高對無障礙設備的投資力度以及對相關設備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不斷提高進入綏化田園養生之地的綏化當地人以及外地游客的舒適度。
綜上所述,位于黑龍江省重要交通樞紐位置的綏化市,不僅有著中國北方光伏產業城的美麗稱號,同時也是黑龍江省重要的客貨運中轉中心之一。建設田園養生之地,不僅是推動綏化是旅游業的發展、助力黑龍江省整體旅游業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綏化市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此過程中,有必要持續深化與“綠化”、“文化傳承”、“以人為本”等內容有關的工作,進一步推動綏化田園養生之地的建設工作。
(作者單位:綏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