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雙雙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予以了高度的重視,特別是農村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我國農村文化是原生態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形式廣泛且內涵深厚,已經深入人心,但同時在其發展過程中也相應的暴露出了一系列的缺點,因此為了更好的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應該積極加強農村人民的傳承意識、培養文化傳承的接班人,在充分保護和尊重文化遺產的基礎上不斷打造出具有農村特色的文化產品。
1.1 政策保障
一個國家的傳統文化是其民族的血脈,是人們的精神支柱,在我國五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各族人民團結一致,自強不息,創造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黨中央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進行了高度重視,尤其是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強調了傳統文化在我國農村的政策性保障,用實際行動弘揚農村文化文明建設,促進了傳統文化在農村的傳承。
1.2 物質保障
現階段我國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建設,不斷加強對“三農”工作的重視程度,通過加大對農村進行資金投入和科技投入的方法調動農民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提高農民生產效率的同時增加了農民的平均收入,使我國農民居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從而為傳統文化在農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2.1 農村傳統文化的內涵深厚
在大眾的思想觀念中,傳統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發展一樣,都是發達地區要優于農村地區,事實上盡管經濟物質水平我國農村地區發展較為緩慢,但精神文化文明的傳承農村地區卻有所長之處。在多數大中城市中人們的生活節奏過快,早九晚五的工作生活致使鄰里間的關系冷漠,而農村則保留了完整的宗族家庭觀念,人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更為密切,大多數農村地區都保留著豐富完整的禮樂文化。從以往經驗上來看,我國許多的文學作品,藝術創作,包括美術、音樂等方面的靈感都來自于農村。我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可以說華夏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絕大多數都源自于農業生產、根植于農村地區。因此,從這方面來說,我國農村傳統文化具有極其深厚的內涵。
2.2 農村傳統文化傳承主體缺失
近年來,我國農村傳統文化較為明顯的特點變化就是傳承主體缺失現象嚴重。隨著城市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大量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創業,農村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另外農村留守兒童逐年增多。這種青壯年缺失現象直接導致了農村傳統文化傳承主體的減少。現階段一部分農村傳統文化已經遭到人們的遺忘,很多非物質文化,例如禮儀、民俗、民間手藝等都因找不到合適的接班人而逐漸走向沒落。如果這一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必然會成為農村傳統文化傳承的一大阻礙。
2.3 農村傳統文化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
凡事都具有兩面性,農村的傳統文化并非全部都是優秀的文化,它同時也具有鄙陋的一面,例如在農村地區存在著大量的喪事大辦現象以及一些封建迷信信仰。鄰里交流溝通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聚眾賭博現象,這些無疑都是農村傳統文化中必須祛除的糟粕,因此總結來說,農村傳統文化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需要我們用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進行辨別,去粗取精,選擇優秀的部分進行發展和傳承。
3.1 從基層抓好保護、傳承工作
首先要充分意識到我國大部分的文化都源自于農村,因此為了更好的傳承農村傳統文化,應該從基層抓起,各地的基層政府和基層單位應該在黨中央的帶領下不斷加強自身的責任意識,將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視為工作的重點,另外還要不斷的加大對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使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深入到我國農村內部,滲透到廣大農民心中,久而久之使農村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對農村傳統文化加以繼承和發揚。
其次,基層政府和部門應該對農村傳統文化加以整理和總結,對即將失傳的傳統文化加以及時的搶救和保護。另外可以更新對農村傳統文化的管理方式,對重要的文化文物進行館藏處理并加以修復。
最后應該鼓勵農村青壯年以及各地大學生學習、繼承中華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有機融合,以一種更容易被年輕人接受的方式加以傳播。
3.2 充分保護和尊重文化遺產
要充分的保護和尊重文化遺產,即對各地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藝術工藝、傳統習俗等加以尊重和保護,有關部門可以將這些習俗和工藝以影像的方式進行記錄保存。另外各地的文化產業部門應該對當地的傳統文化進行如實的考察記錄,不能單純的以自己的評判加以選擇揚棄,例如對于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符合現代社會能量的文化可以對后人加以教授,對于跟不上現代社會發展要求,不符合現代社會能量的可以留下相應的影像文字,以便后人進行考究。
3.3 打造具有農村特色的文化產品
要更好的對農村傳統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承就要與當地的市場相結合,使農村傳統文化成為一種品牌文化,例如可以與旅游部門聯合打造以當地民俗、工藝為主題的文化游,另外也可以對農村的文化以及農民的真實生活進行研究,組建文藝團體根據研究的結果編排相關的藝術節目,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藝術作品,使真實的農村傳統文化以藝術作品的方式展現在更多人的眼前。
(作者單位:中共撫順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