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甄妮
共享經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一種重要方式。本文將以共享經濟的定義為基礎,探究共享經濟對于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作用。共享經濟的理念和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自然觀相契合; 共享經濟倡導人和人之間的平等、和諧、共生,倡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這和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完全相符; 共享經濟發展趨勢和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一致。
“共享”,也可稱分享,即和他人共用物品或信息。依托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共享行為成為了一種影響力巨大的經濟模式。 我國共享經濟起步較晚,但是在規模和創新應用等方面,我國共享經濟毫不遜色于其他共享經濟大國,而且我國在共享經濟的某些方面還處于世界前列。由此不難發現,共享經濟在我國呈現出極其迅猛并且穩定有序的發展態勢。本文將由共享經濟對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影響進行分析,探究共享經濟從何處影響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
共享經濟,即向陌生人轉移物品使用權并獲得相應報酬的經濟模式。共享經濟實際上就是整合線下的閑散資源,如物品和勞動力等等,進行租賃并獲得報酬。部分人認為共享經濟即人們公平享有社會資源,通過自己的方式付出或從中受益,共同贏取經濟紅利,實現雙贏。共享經濟需要依托互聯網進行落實。
第一,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自然觀是由馬克思主義的辨證唯物自然觀發展而來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對自然的能動活動也受限于自然規律。共享經濟是互聯網時代的新生事物,是人們對工業文明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反思。首先,共享經濟能夠幫助保障市場經濟的高效性,能夠修正資本主義文明的部分錯誤。共享經濟參與人以利益獲得為最終目標,因此共享行為仍舊是等價交換行為,并不會撼動當前的社會分工體系和市場經濟基礎。共享經濟所倡導的是“使用但不占有”的兩權分離理念,通過將所有權和使用權進行分離,讓更多人明白滿足自身需求并不一定要占用資源。其次,共享閑置資源,是人類適應自然規律的一種表現,而人類和自然之間合理的物質變換又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途徑。再次,共享經濟能夠幫助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共享經濟可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共享經濟以租賃代替購買的消費模式,符合低碳經濟的要求。最后,共享經濟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模式,在“不增加資源消耗”的同時“增加人民福祉”,是符合時代以及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的新經濟模式。大力發展共享經濟能夠幫助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綜上所述,共享經濟在理念和實踐等方面都和新時代生態文明自然觀相契合,是我國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
第二,共享經濟能夠協調人與人的關系,同新時代生態文明發展路徑相符。馬克思生態價值觀中提到了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的關系。共享經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與人的關系,具體表現在: 一,共享經濟可以縮小人與人之間的收入差距,維護社會公平,緩解貧富差距兩極化的矛盾; 二,共享經濟可以賦予人們更大的自由; 三,供需合一的特征使得共享經濟能夠迎合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為消費者帶來更加舒適的消費體驗; 四,共享經濟提倡人與人之間要平等、互信、和諧共處。這對于調節當下人與人之間關系疏離,人情冷漠的情況有極大的正面作用。
第三,共享經濟發展趨勢和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相符。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是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新局面。而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和經濟強國,更應該為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也是中國的使命和責任。共享經濟的發展趨勢和建設美麗中國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相符,共享經濟是符合新時代發展需求的新經濟形態。共享經濟倡導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資源消費量,這對于實現經濟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都有極大的幫助。而且通過共享經濟的發展和壯大,還可以讓更多人樹立起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意識,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共享經濟是能夠切實為人們創造更多利益的新經濟模式,共享經濟不同于傳統經濟的“零和博弈”,而是倡導“雙贏”,甚至是“多贏”,旨在讓更多的人從中獲益,而不僅僅是滿足于某一部分人的利益。此外,共享經濟的出現還能夠幫助建立共同協商機制,進而提高溝通效率和經濟效益; 互聯網時代的全球化傳導機制可以幫助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全人類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這和共同利益觀的要求也是相一致的。由此,共享經濟的重要性及其價值也可見一斑。
文章以共享經濟的定義為基礎,探究共享經濟對我國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影響。共享經濟屬于新興事物,可以幫助建設新時代生態文明。而共享經濟的理念和調節方式等內容又和新時代生態文明自然觀等要求相一致。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共享經濟的作用及價值,利用共享經濟來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經濟和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