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 盧佳園
校企協同,合作育人。以產業與技術發展的最新需求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要充分調動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深入推進校企協同教學培養模式并深化校企協同育人培養模式的研究。在以提高學生培養質量為主要目標的同時,使企業在校企協同育人過程中,成為參與者與受益者。
產業升級,高等職業院校辦學,都離不開產學合作。該合作的最重要形式之一就是“深化校企協同育人”,也就是要充分發揮企業的重要主體作用,使企業在校企共同育人過程中成為參與者和受益者。
自2014年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已面向企業征集合作項目,由企業提供支持,以產業和技術發展的最新需求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改革,以深入推進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匯聚企業資源支持高校專業綜合改革和創新創業教育。
2017年12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深化產教融合的三個原則之一:“校企協同,合作育人”。就是要“充分調動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政策引導,鼓勵先行先試,促進供需對接和流程再造,構建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因此,“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協同育人”是高等職業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企業轉型升級對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徑。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與重慶耐世特轉向系統有限公司合作,簽訂了“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協議。同時,在機械設計與制造、機電一體化技術等專業中選拔了25名學生,成立了“耐世特實驗班”,目標是培養企業所迫切需要的“高級藍領”和車間基層管理者。為鼓勵“耐世特實驗班”的優秀學生,公司還設立了耐世特獎學金,畢業后實驗班學生采取雙向選擇進入該公司工作。
在耐世特班的校企協同育人培養的過程中,出現了部分不足,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需要深化校企協同育人培養模式的研究和創新。
2.1 企業教師授課能力問題
企業教師的強項在于專業能力和工作能力,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但缺點在于沒有教師工作經驗,不善于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在授課過程中,企業教師缺乏授課技巧和授課經驗,對學生的接受能力不了解,造成學生聽不懂、教師授課效率低的問題。
2.2 企業實習實訓標準問題
目前,很多企業由于生產任務緊,以校企合作方式安排的頂崗實習大多采取頂一個崗的實習,很少采取輪崗實習方式,更沒有重視頂崗實習是一個教學過程,導致學生感覺頂崗實習是被作為勞動力,或者剛到每天重復相同的工作,枯燥乏味,相當多學生選擇了辭職換崗。這些問題在校企協同育人的合作模式下,如何處理,也是需要校企共同探索和通過實踐去解決的。
2.3 教學內容的精選和教學資源的建設問題
一個企業由于所生產產品的特殊性,其生產崗位、知識和能力要求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別,這形成了企業的個性問題或者特殊問題。同時,為了使學生未來對各種制造企業都具有普遍的適應性,需要培養他們掌握大多數制造類企業都需要掌握的知識和能力,也就是共性問題或者說一般性問題。
3.1 創新育人標準,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按照現代制造企業“高級藍領”和基層管理者標準,根據學生的基礎現狀,校企共同研究“高級藍領”和基層管理者的培養模式,探索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并從中總結出具有普遍意義的培養規律。同時,探索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深化產教融合。
3.1.1 校企共訂人才培養方案
學校和企業應該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應該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因此,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必須有企業的參與,而且企業主導位、學校配合制定。
以耐世特實驗班為研究對象,并在多家企業進行調研,通過企業工作人員和學校的專業教師共同探索,在“校企協同,合作育人”的基本原則上,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崗位發展規劃相結合,研究并制定培養現代制造企業普遍適合的“高級藍領”和基層管理者的人 才培養方案。
通過雙方研討和調研,確保制定出來的人才培養方案,在立足于現有的學習和實訓條件基礎上,即能夠滿足企業對人才的專業需求和綜合素質需求,又能夠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
3.1.2 校企共訂課程標準
為了培養能滿足大多數現代制造企業對于知識和能力需求的“高級藍領”和基層管理者,以及學生真正掌握企業基層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和技能培養流程,體系中充分體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和“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理念。
高職層次的基層管理者和“高級藍領”知識架構,應以能力訓練和實際操作為重心,關注企業基層管理工作的具體工作內容,如熟練掌握現場管理、精益生產、價值工程、成本管理、預算管理、車間核算、生產統計、人員組織、文化建設、組織協調等方面的方法和技能。課程體系應具有基層管理工作內容相關的課程,并與企業生產過程相對接。
在“校企協同,合作育人”的基本原則上,校企共同研究并確定的具有共性的教學內容,進行教材編寫、教學設計、實習實訓標準制定,開發教學資源,促進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的各個教學環節。
3.2 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師教學質量
3.2.1 創新網絡視頻教學
為了解決企業教師生產任務與教學工作時間沖突問題,擬采取校企合作開發網絡視頻課程的方法。企業教師和學校教師合作開展教學,制作授課視頻及課程任務,并將授課視頻和相關文件上傳至重慶知名在線教學視頻網站,在提高校企雙方知名度、推進重慶市產教融合、響應國家政策引導的同時,還豐富了學校的在線教學資源庫。
3.2.2 雙師型教師培養
探討培養“雙師型”企業教師和“雙師型”高職院校教師的方法和途徑,不斷提高教學方法,總結培養規律并形成研究報告。通過企業工作人員在耐世特班執教,以及我校專業教師在重慶耐世特轉向系統有限公司從事制造生產相關的科研項目研發工作,提升了企業教師和高職院校教師的綜合素質,為企業和高職院校共同培養了優秀的工作人員和專業教師。
3.3 校企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讓學生真正掌握專業理論和方法,建立面向企業工作需求的實踐教學平臺是加強實踐教學的基礎。探索校企協同建設校內實訓基地,以企業標準完善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
探索建立校內實訓基地,降低企業培訓成本。長期的往返于企業與學校的教學方式,既增加了企業和學校的共同的培育成本,又浪費了學生的學習時間,而在校內和企業合作建設實訓基地,以企業的生產制造標準來進行建設,既能保證學生課堂學習知識能在實際中得到及時的補充應用,又能保證學生所學的知識與企業生產制造相一致,有利于學生畢業于企業的高效對接,能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課題名稱:校企共育“高級藍領”育人模式的研究與創新,課題編號:183318。
(作者單位:重慶交通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