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金秋我校舉行了高年級思維導圖大賽。其間,只允許帶課本兒。不允許帶任何教輔資料。我班參賽的五名選手都是平日里思維導圖較突出的孩子。但比賽的結果卻不盡人意,有喜有憂。
賽后,我仔細翻看孩子們的作品,孩子們能做到在短時間內畫出主題圖,并以分支的形式找到文中的字詞,布局較合理,條理清晰,色彩搭配適宜,濃淡相宜,書寫中字跡工整,卷面整潔,沒有涂、劃、重復的痕跡。
優點雖然值得肯定,但比照獲獎的同學作品,許多地方有待提高。不足之處如下:
1 孩子們的思維導圖多注重基礎知識的梳理而忽略了年級特點。導圖還停留在低年級學生的水平,對于深入的拔高的內容,不想探究,思維浮于課本表面。比賽的內容是孩子們沒有沒有學過,也沒有接觸過的詩歌,毛澤東的《長征》。拿到題目,孩子們沒有靜下心來研讀詩歌內容,而是急于求成,下筆就畫。中心圖的定稿就已經失敗了。中心圖應按詩歌內容定,比如內容中有“萬水千山”“千里雪”“大渡橋”“金沙水”,那構圖就應該和這些內容相關。可能孩子們畫的卻是房子、氣球、棒棒糖等與主題相差甚遠的中心圖,沒有獲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2 孩子們的導圖中,比較、分類等方法運用得當。但歸納總結的能力較弱。對于語文專業術語的提取關鍵詞有難度。這雖然在平日的訓練中,始終在堅持,但從這次比賽中能看出,孩子提煉關鍵詞的火候還不夠。有的學生甚至把整句詩抄在分支上。
3 整體構圖不夠大方,分支不夠舒展,還有偏重的現象,畫面不夠協。大部分同學都只有一級分支和二級分支,幾乎看不到三級分支。可見孩子思維的延伸度不夠。
4 我對孩子們思維上的引導不夠深入,只求把導圖做美,做精即可。忽視了最根本最實質的東西,那就是:思維導圖是一本書或一篇課文的精華所在,看到思維導圖就等同于看到這本書或這個人。
5 板塊和板塊之間沒有形成嚴密的邏輯關系,各自獨立。知識點、小圖標、關鍵詞之間沒有聯系,各自為政。沒有起到相互扶持的作用。
6 各板塊中只記憶了書中內容,沒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收獲。這個要放在最后板塊,當然也是讀書的精華所在。否則只為完成任務而做,失去思維導圖的意義了。
7 沒有完整的按要求把內容看完,規劃構圖。而是看一點就畫一點,想到哪就畫到哪。大綱和重點分不清,沒有實現思維導圖板塊間相關聯的功能.沒能體現出思維導圖就是一篇課文的大綱所在。
改進措施:
1 畫圖時,提前畫好分支,特別是二級三級分支。中心圖要與主題相呼應(可到網上借鑒簡筆畫)畫之前務必要做到胸有成竹。在自習課中,帶領孩子挨篇課文訓練,讓孩子快速瀏覽課文,然后說出大概意思和構圖思路。
2 訓練孩子們提取關鍵詞的能力。也就是培養孩子們的歸納總結能力。想要提高歸納總結能力,首要的就是多讀書,讀好書。只有了解了課文內容,才能從中提煉大綱,進而提煉出關鍵詞。
3 引導孩子們深入研究課本,挖掘知識,拓寬思維。以“基礎知識—實際應用—能力提升—拓展拔高”為一級分支,帶領學生做出有內涵的利于記憶的導圖.帶領孩子由淺入深的做,首先規定一級分支內容,形成習慣后,在自主的完成思維導圖,相信到時候自會水到渠成。
4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而思維導圖恰恰是一個人想象力的展現。所以,今后在教學中要加大對孩子們想象力的培養。不光是數學學科,語文,英語,綜合實踐等學科全方位訓練
5 專門利用一節課時間訓練孩子們畫線條的能力。利用工具書畫中心圖。利用簡筆畫讓孩子們畫小圖標。既培養孩子的手上功夫,又培養孩子大腦思維能力.
6 開發右大腦思維能力。中國的孩子從小就用右手寫字、干活。偶爾有孩子用左手,還被家長糾正。所以孩子們的從小左腦較發達,右腦相對遲緩。從現在開始我要針對性的訓練孩子們左手的動手能力。以留作業的方式讓孩子們使用剪刀、撿豆子、刷碗、掃地等活動,家長監督。還可利用班會時間開展系列的比賽活動,以增強右大腦功能,使孩子們的靈感,想象力有所提升。
7 利用好碎片時間訓練思維導圖。時間就是金錢,就是生命。這個道理孩子們都懂,但實踐起來卻很難。很多的碎片時間在孩子眼中都不叫時間。所以想讓孩子們重視起碎片時間,就要從思想上統一認識。除了會利用,還要學會“擠”時間,善于節省時間。然后把這些零散的時間集中起來,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下課十分鐘,三分鐘上廁所,剩余七分鐘就可以構思思維導圖;第二個七分鐘就著手畫分支;第三個十分鐘瀏覽書中內容提煉關鍵詞......以此類推,利用碎片時間就可以完成一份思維導圖。這樣既讓孩子學會合理利用時間,又讓他們學到知識,一舉兩得。
我相信,只要我和孩子們共同努力,一定會在思維導圖的道路上披荊斬棘,開拓創新,一定能編織出“喜看稻菽千重浪,傾聽幼竹拔節聲”的美好畫卷。
(作者單位:白山市渾江區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