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華 金寧敏
信息技術是讓學生接觸知識、篩選知識的重要途徑,在新教學模式的探究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熟練掌握信息技術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具備主動創新、創造的意識形態,教師應該努力提升知識水平,加強知識技能訓練,在日常學習中為學生做好教育標榜,將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等靈活地運用到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之中。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依據信息技術學科知識不斷更新的特點以及現代教育理論和與時俱進的要求,設計出更靈活、更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不斷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今的時代是典型的信息化時代,由于互聯網的出現,各類行業信息傳播不再受阻,而是呈現信息大爆炸的狀況,對于中學生而言,適當學會計算機基礎應用,進行收集信息和使用信息尤為必要,教會學生正確使用計算機操作,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計算機的使用理解,同時也為學生課外增加所學提供了新的途徑。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隨著多媒體的快速發展,計算機也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日常通訊、購物、觀影、聊天等都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同時也為我們獲取更多信息提供了技術載體,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獲取信息、處理篩選信息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基本技能要求,這也在進一步的提醒我們掌握信息的重要性,因此順應時代發展,教會學生正確使用網絡是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的話題,因此構建正確的信息教學模式是當前的重要內容。
1.1 讓學生認識信息技術教學的作用
中學生對于信息篩選的意識并不強,對于信息的輸入往往是來者不拒,無論是有誤導性的還是錯誤性的信息,中學生在接觸時一般區分清楚,而中學正是為學生思想教育打下堅實基礎的重要階段,因此老師需要正確指導學生明確此次教學的意義,向同學舉例說明為什么需要進行信息教育,讓學生從思想層次有目的的進行學習,老師可以適當舉例,比如針對近期的熱點問題,告訴學生在本次事件中的錯誤信息,以此引導學生不被輿論牽著走,又例如,在課文中出現某些生僻的句子或者內容,老師也可以現場演示如何通過計算機加深對該知識的理解,這樣在言傳身教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能夠理解計算機教學的真正價值,從而一心投入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增加學生的興趣
學生理解了學習信息技術的原因后,部分學生由于不清楚其可以為之帶來的具體價值,容易對信息技術心生厭煩,因此教師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指導信息技術能幫助學生解決的事,選用大部分學生都知道的案例進行講解,比如有些學生喜歡籃球,老師可以演示如何通過計算機找到打籃球的要點以及高手打籃球的視頻,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感覺到計算機的使用可以與自己平時的點點滴滴相關聯,另一方面也鼓勵了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讓學生真正對計算機產生新的興趣。
1.3 增加其實際操作訓練
在進行計算機教學中,實踐永遠是重要的一步,尤其是我們經常發現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演示之后,學生在操作中仍會出現失誤,這是由于教師進行操作時,學生不需要動手實踐,自然容易走神或不認真,因此讓學生自己動手,從第一步到最后一步進行實際操作之后,學生對該知識的認識會加深,也加速了對知識的有效吸收。
創新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在社會的飛速發展中,一味遵守舊有規則,不免會陷入被時代淘汰的危險,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也應該集思廣益,根據學生的思維方式,制定相應的教學模式,將傳統課堂的死氣沉沉轉變為新世紀課堂的滿滿生機。
2.1 改變教學觀念
教學應該從傳統守舊的教學觀念中掙脫出來,課堂教學也應該不僅僅限于理論常識,而是應該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同時,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豐富課堂內容,從自身出發做好引導,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為學生提供精神導航,指導學生認識信息技術,篩選有效信息,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2.2 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指人們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引起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動機,并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向、愿望和設想。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一步,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時,應該給予學生輕松的教育環境,建少學生的課堂壓力,讓學生的思維得以飛躍,敢于通過不同的方式達到相同的目的,同時,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加以鼓勵支持,讓學生在創造過程中獲得自信心,進一步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確切來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2.2.1 培養其求知欲
教師應該適當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課堂中不能將知識僅限于課本,而是需要向學生展示課堂之外的,更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內容,中學生大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適當向學生普及一些冷門而有趣的知識點,一方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一方面也拓展了課堂知識的寬度,在進行新知識的輸出過程中,學生一旦對某些內容產生興趣,就會開始自主尋找和研究相關內容,而此時則可以借計算機平臺完成相關檢索。
2.2.2 增加其好奇心
對周圍的一切保持好奇是一個人進步的動力,中學生的優勢就是剛剛開始懂事,對一切未知的新鮮事都希望能知道所以然,因此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多關注周邊的事物,生活處處皆學問,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的問題才能夠真正開拓他們的思維,另外,有強烈好奇心的前提也是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學生基礎,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多鼓勵學生學習和閱讀新的書籍,百科知識等,當學生的知識面不斷增加時,對于世界的好奇也會隨之增加,從而產生更渴望學到新知識的心理。
2.2.3 培養創造欲
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往往不錯,許多孩子在未接觸物理知識之前就已經接觸過拆卸電子設備,在學生想要進行創造時,老師應該適當對其作出引導,告訴學生注意事項,必要時可以指導學生正確的方法,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也應該多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對知識提出新理解,在實踐中找出達到目的的新方法等,這些行動都會讓學生不自覺的養成開辟新思路的習慣。
2.2.4 培養質疑欲
如果每一位學生都對書本上的所有知識深信不疑,那么我們的教育將會培養出許多的書呆子,這些學生一旦離開學校就是什么都不會的小孩子,這絕對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敢于質疑別人的言辭,質疑某知識點的正確性,只有在不斷懷疑中才有新探索,也只有在不斷懷疑中,我們的時代社會才會有新的進步。
2.3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好的課堂應該是老師做引導,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在信息技術教學的工程中也應如此,比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示例“垂直定律的原理分析”,通過搜索篩選出正確的理論展示給學生,然后老師布置一個新的題目,如“杜甫的生平是什么樣的?”“XXX著作是在什么環境下寫成的?”,讓學生模仿老師的步驟進行信息技術實訓,則在一定程度了增加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課堂負擔,使教師可以將更多心力放在豐富課堂知識,引導學生創造等相關教學中。
總之,對當今的時代而言,信息技術是讓學生接觸知識、篩選知識的重要途徑,在新教學模式的探究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熟練掌握信息技術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具備主動創新、創造的意識形態,教師應該努力提升知識水平,加強知識技能訓練,在日常學習中為學生做好教育標榜,將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等靈活地運用到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之中。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依據信息技術學科知識不斷更新的特點以及現代教育理論和與時俱進的要求,設計出更靈活、更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不斷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者單位:1銅仁學院 2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桐木坪鄉九年一貫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