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
應用技術性本科辦學的關鍵點之一在于師資力量及水平,本文就目前師資考核評價中的問題、考核評價指標的構建方法及考核評價指標運行作用進行探討,為初步形成應用技術型本科教師考核評價體系提供了方法。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頒布以來,從七個方面提出了20條措施,要求下大力氣抓好職業教育,提出了要完善學歷教育與培訓并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完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與師資力量與水平息息相關,在培養應用技術型本科教師的過程中,教師考核工作作為教師成長方向的指揮棒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就應用技術型本科教師考核指標體系構建做一探討。
應用技術型本科辦學定位是“應用型”,主要面向技術應用,筆者認為,教師考核體系指標構建主要應該集中在職業修養、職業技能、教育教學能力、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
應用型本科作為國家提倡的新生事物正在快速成長中,教師考核評價還存在以下問題:
1.1 教師主體地位不突出。
教師承擔教書育人工作的同時,還有社會服務、學院行政事務等工作,教師評價往往更多的側重于教研科研、社會服務項目、競賽指導及獲獎等方面,無關教學的教師評價因素干擾較多,教師主責主業聚焦不夠。
1.2 教師重數量、重科研,輕質量、輕教學。
由于職稱評聘的引導作用,據調查,教師考核中的日常教學指標更加側重于教師教研科研能力及獲獎數量的可以量化的業績,對于教師教學能力、教學質量的關注度不夠,導致課堂教學質量、教師綜合成長內驅力不足。
1.3 考核評價結果的反饋及應用不足。
考核評價是教師工作指揮棒,但是對于考核結果數據的分析、反饋及應用往往容易被忽略,簡單的等級劃分不能夠發揮出考核督促、激勵及導向性作用。
教師考核評價應該把握區域性、動態性、可量化、層次性等原則。具體來說就是要針對教師教學技能、教學過程進行分析,提煉出相關可量化的指標,并設置不同的子指標,構成指標群,形成不同的指標層。綜合評價方法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已經被廣泛應用,特別是SAS、SPSS等統計軟件的使用更加提高了實用性,目前常用的綜合評價方法有模糊評價法、灰色綜合評價法、數據包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法等多種方法,現以層次分析法為例說明構建方法。
2.1 建立層次結構模型
建立目標層、準則層、方案層描繪出層次結構圖,具體見下圖:
2.2 構建判斷矩陣
在確定各層次各因素之間的權重時,如果只是定性的結果,科學性、客觀性不足,現按照一致矩陣法兩兩比較,提高準確度。
設準則層包含5個準則,C1職業修養、C2職業技能、C3教育教學能力、C4社會服務能力、C5創新創業能力、C6產教融合能力,相對于目標層“發展性教師評價”進行兩兩比較。
2.3 層次單排序
按照判斷矩陣最大特征根及其對應特征向量的求法進行層次單排序,公式如下:
2.4 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
所謂一致性是指判斷思維的邏輯一致性。如當甲比丙是強烈重要,而乙比丙是稍微重要時,顯然甲一定比乙重要。這就是判斷思維的邏輯一致性,否則判斷就會有矛盾。
2.5 層次總排序
確定某層所有因素對于總目標相對重要性的排序全職過程,一般從最高層到最底層進行,層次單排序結果一般就是總排序結果。比較公式較為復雜,本文不一一例舉。
(1)有助于提高應用技術型本科人才培養的質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提升學生能力和素質的關鍵,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踐教學條件建設等都以教師為主體,需要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貫徹落實,其言談舉止、價值觀念等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應用技術型本科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其掌握現代的科學文化理論知識,使其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要具備很強的工程應用技術能力,畢業后,能在企事業單位第一線上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技術設計和現代化管理,成為應用型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這些目標能否實現,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依賴于是否有一支強有力的應用技術型本科教師隊伍。
(2)有助于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優化教師結構、提高辦學實力。目前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普通本科轉型為應用技術本科,此類型高校為近年來教育部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主力軍,教師要主動從科研學術型轉型為技術應用型;二是少部分辦學實力較強、辦學經驗足的高職高專強強聯手升級為應用技術型本科,如2016年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大學,此類型學校教師動手能力較強,對崗位認知較為清晰,但是學術氛圍不濃,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師資水平的高低不僅是高校辦學實力的體現,而且事關高校未來發展是否競爭力,學校內涵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驗實訓條件建設等等)需要高素質教師的助力才能得以積累和推進。建立一支教科研能力強、職業素養高、職業技術技能水平與企業基本相當的教師隊伍是未來應用技術型本科高校能否走在職業教育改革前端的必要條件。
(3)對應用技術型本科教師個人發展有指導作用。就國內教師評價體系而言,缺乏對教師個人發展方向的引導,教師主要精力都放在寫論文、做課題等顯性成果方面,而對于師德師風、教師職業能力、應用技術水平等隱性的能力和素質往往容易被忽略,建立一個與應用技術型本科發展定位要求相適應的、動靜態相結合的的教師評價體系有助于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的發展,在評價體系中還要注意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差異化與分類化相結合,引導教師合理定位,幫助教師明確發展目標,激發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素養的積極性,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指導教師與應用技術型本科共同成長。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產教融合條件下應用技術型本科師資隊伍評價體系構建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