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榮
高職院校的使命不僅僅在于能夠培養出多少高技能的學生,還體現在是否能夠培養出一支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具有優良素質的教師隊伍,并借此來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傳承優秀文化。教師綜合素養高,學校的辦學質量,可持續發展才能夠得到保障。鑒于此,為了能夠培養出一支具有高素質、高能力的教職工隊伍,廣大高職院校都會在人才引進方面下大功夫,只有這樣學校才能完成對知識的傳播儲備以及創新工作,才能可持續優良發展。然而在人才競爭激烈的新時期下,如何轉變思想、建立完善的人才引進制度來確保高校人才的運轉,成為高校管理工作當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永遠是高職院校迅速發展、保持活力的基礎,因而高職院校的人才引進就成為了推動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在不斷補充人才、相對穩定人才的同時方可實現高職院校整個人才結構的持續優化。結合現階段高職院校的發展來看,人才引進工作的現實意義與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1.1 人才引進是推動學科建設的基本前提
高職院校的辦學以及發展過程中,隨著招生數量的擴招,很多地區的高職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團隊領軍人才匱乏、專業教師數量與實際需要不匹配的現象。面對這種局面,有效的人才引進、特別是對一些專業性較強的高層人才的引進,可以在短時間內彌補這種不足。學校可以通過人才強強聯合的優勢,力爭在短時間內打造高水平的學科團隊,以此來應對新時期下的競爭局面,最終實現整體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1.2 人才引進是優化師資結構的手段
對高職院校而言,人才引進不僅能夠對國內外的專業人才進行充分利用,還能在不斷完善優化師資隊伍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以及年齡結構的同時,具有針對性的進行內在資源梯隊優化,以此來最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培養周期過長而導致的師資隊伍結構層次不齊等現象。
1.3 人才引進有效推動專業發展
人才引進對于高職院校而言,同樣也可以對整個專業發展以及創新帶來全新的顛覆。一些高精尖端人才的引進,不僅能夠為原有的辦學過程提供源源不斷的理念創新,同時也能夠在教學手段、科研方式等角度將學校現有的教學手段進行推陳出新,真正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才的引進能夠促使高職院校在教學科研以及學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時,也能有效的推動專業以及專業群的發展。
結合高職院校辦學特色以及人才引進工作的意義,對高職院校人才引進工作的具體策略有如下思考:
2.1 按需設崗、科學編制
在高職院校進行人才引進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實際需求情況按需設崗。以競爭上崗、公開競聘和合同管理等方式來推動高職院校人才引進工作的創新與改革。此項工作中,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實際,結合學校未來發展規劃,結合學校專業建設目標,結合學校學科構建規劃等進行充分考慮,在現有學科以及專業教師編制的同時,制定出更加貼近需求的人才引進發展目標。另外也要對現有教師、學科建設以及專業特點進行綜合考量,在大數據的引導和幫助下對現有教職工的學歷結構、學科方向、年齡結構以及學生滿意度等情況進行綜合考量,真正讓引進的人才以及現有的人才都可以能夠在短時間內“人盡其才、人盡其用”,最大程度上避免人才引進過程中所造成的不必要浪費。
2.2 處理好培養與引進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人才大會上明確指出:高校建設必須要充分利用復合型、多元型人才資源,所以在高職院校進行人才培養與引進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培養與引進并重的原則。只有堅持“引進為手段、以培養為主體”的科學融合,方可以對現有的教育體系進行優勢互補和雙贏。與此同時,處理好培養與引進的關系,其目的還在于保持一種新老員工的內心平衡,以此來構建和諧的工作環境,促進整體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例如,一旦學校對引進的人才提供了相對狀況下更便利的條件、更高的薪資、更好的授課與科研環境,就很容易導致原有教職工內心的不平衡,久而久之便會導致教職工隊伍出現不穩定性。為此在面對這一問題時,高職院校必須要堅持培養與引進并用的方針,充分結合教學需求以及人才培養體系的需要,優先對現有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培養方案,而對于引進的學科帶頭人等人才則要通過給與其重點科研項目資助等方面來發揮其才能。通過這種不同側重點,來讓引進人才和內部培養的人才都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心理上的平衡點,特別是對于一些中青年骨干教師,更是要通過定期的思想談話和科學可行的職業發展規劃,來構建一種階梯式的人才培養,以此來實現師資隊五的可持續性發展和壯大。
2.3 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使用體系以及評價體系
對高職院校人才引進體系而言,人才的使用和有效評價,同樣是進行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的核心要素。在人才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選拔的全過程中,科學合理的人才使用體系和評價體系不僅發揮著重要的監督、選拔作用,同時也是實現公平、公正、公開的重要基礎與保障。在進行體系考評制度建設的過程中,學校必須要結合專業、崗位來區別對待,在考核之前做好充分的調研以及同領域的類比,同時也要針對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融入一些自身發展要素來考慮。在堅持德才兼備考評體系的基礎上,對于一些有特殊專長的人員給予高度評價,可以突破身份、資歷、學歷以及職稱限制來實現內部人才引進。除此以外,還應當建立公平、公正、擇優的用人機制,確保各類優秀人才可以不拘一格脫穎而出的局面下,做好合理的人才配置。在防止人才資源浪費、人才資源重復的同時,最大程度上挖掘現有員工的自身作用以及潛力。
2.4 強調成就感在人才引進中的作用
高職院校的人才引進工作中,要求引進的人才和學校自身的發展目標緊密融合。通過目標融合激發他們產生一種由內而外的強烈工作欲望,工作成就感,實現對其個人潛能、工作效率的充分發揮,最終將內在素養轉變為外在貢獻,進而應用到日常教學實踐以及學科帶頭當中。強調成就感在人才引進中的作用需要優化各項引進人才激勵機制,在充分考慮學校實際情況以及人才需求特點、時代發展與甚至新時期職業教育的大環境前提下,構建出適合自身發展的激勵體系,以此實現各類引進人才創造性、積極性與主動性的提升與發揮。
2.5 堅持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
高職院校的的人才引進策略中,一方面要關注社會榮譽以及經濟利益對引進人才的雙重激勵作用,找準人才積極性突破口的同時為他們提供最佳的成就動力源,最終實現對人才積極性的充分調動。另一方面則是要強調其價值展現的需求。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優秀引進人才交流會”、“優秀引進人才家屬慰問”等活動,讓引進的優秀人才感受到學校所給予的重視和精神獎勵。
綜上所述,人才引進是充實師資力量、強大師資隊伍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教職工隊伍整體水平最為便捷、有效的手段。特別是新時期下,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結構的不合理更加導致了教師資源的匱乏,每所高職院校更應該充分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人才引進策略,同時展開合理布局與規劃,充分發揮內在人才,階梯培養以及人才的主觀能動性,為切實提升學校整體的內在競爭力、實現優質的辦學水平,良好的辦學效益提供最佳保障。
(作者單位: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