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圖平, 吳永強,徐高福,王志平
(1.浙江省淳安縣林業局,浙江 淳安 311700;2.淳安縣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浙江 淳安 311700)
森林生態系統富含森林風景旅游資源,已經成為我國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產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充分保護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森林風景資源,對于高度重視生態文明的新時代如何加強充分發揮林業的綜合效益,推進林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我國,森林公園是森林旅游的主要載體,是改革開放后的新生事物。40年來,我國森林公園生態旅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森林的價值也實現了從“砍樹”到“看樹”、從“賣木材”到“賣景觀”的根本性轉變。
目前,我國共有898處國家森林公園,2018年,我國森林旅游年旅游量已經突破16億人次,約占國內旅游人數的三成[1],森林公園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浙江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因兼具森林、湖泊兩類景區的優勢而受到眾多游客的熱捧。筆者根據其森林風景資源評價分析,提出新時代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的定位與提升策略。
千島湖是1959年我國建造的第一座自行設計、自制設備的大型水力發電站——新安江水力發電站而攔壩蓄水形成的人工湖,位于中國浙江省杭州西郊淳安縣境內,東距杭州129 km,西距黃山140 km,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后花園,是世界上島嶼最多的湖,因湖內擁有1078座翠島而得名。浙江千島湖與加拿大渥太華西南200多km的金斯頓千島湖、湖北黃石陽新千島湖并稱為“世界三大千島湖”。千島湖被譽為“天下第一秀水”,山水資源豐富,縣域森林總面積、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三項指標均列全省之首。
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南方最大的森林公園,成立于1986年,地理坐標為東經118°29′19″~119°13′52″,北緯29°18′13″~29°49′38″,最近(2017年)規劃總面積為923.24 km2,其中陸域面積379.25 km2,水域面積543.99 km2。30余年櫛風沐雨,特別近些年實施全生態引領、全領域發展、全產業融合、全社會治理一系列舉措,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已經成為休閑度假、商務會議、戶外運動、親子游樂、單位團建和療休養等中高端消費人群越來越青睞的旅游目的地。
根據標準對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的現有景物、景點旅游資源進行賦分,由得分值確定景點的等級。
根據有關資料記載和實地勘察、核實,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共有森林風景旅游資源7大類、16亞類、37種基本類型、84處旅游資源單體。
經定量評價,森林公園特品級(五級)旅游資源22個;優良級(四級和三級)旅游資源53個;普通級(二級和一級)旅游資源9個。優良級以上旅游資源點89.3%。且沒有未獲等級的旅游資源。各類型分級現有景物、景點旅游資源詳見表1。

表1 現有景物、景點旅游資源等級評價
依據《中國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等級評定(GB/T18005-1999)》標準,對森林公園整體的森林風景資源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
評定結果,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等級評定分值為46.3分,屬符合一級的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其資源和旅游價值高,應在加強保護,建立健全保全、保存制度,保證其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資源質量評分詳見表2。

表2 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評分
千島湖座落在淳安縣,隨著千島湖配水工程即將竣工,當地要求建立特別生態功能區呼聲應運而生,意味著需要建立與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相匹配的體制機制,提升發展策略。
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有著豐富的森林動植物資源[2,3],在森林、水體、島嶼及湖周群山共同作用下,形成獨特的山與水、島與湖交融而富有哲理的文化,這種文化是綠色發展的內生動能。
千島湖水質在全國湖泊(水庫)中屈指可數,擁有淡水魚114種, 178億m3的一級水體,屬國家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是浙江省優質水源地之一,也是杭州市飲用水水源戰略保護區域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優質戰略儲備水源。基于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資源評價和現實發展需求,其森林經營的功能定位是風景型水源涵養林,要堅持生態優先、綠化發展的理念,不斷提高森林公園旅游經濟、社會、環境的綜合效益。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建設和旅游經營過程中,加強資源與環境保護,堅守生態底線,嚴控臨湖紅線,筑牢安全防線,推動風險防控。重視發揮森林多種功能特別水源涵養作用,倡導低碳旅游,推行綠色消費,注重生態保護,保證景觀資源、水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不因旅游而降低。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這個時代中國旅游的奮斗目標。交通改善使千島湖進入了“兩高”(高鐵、高速)時代,正在破舊立新,開創康美千島湖高水平轉化、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和森林景觀,還有魚文化、茶文化、畬鄉風情、古城文化、歷史文化等其他景區不能媲美的優勢[4]。“傳統土壤開新枝”,優化升級“吃、廁、住、行、游、購、娛”傳統的七大旅游基礎要素供應類型與服務質量,面向“文、商、養、學、閑、情、奇”等七大新旅游發展要素進行產品與服務提升[5]。深度開發公園內旅游資源,利用特色旅游資源,打造“千島湖生態”、“千島湖記憶”、“千島湖夜色”、“千島湖味道”等品牌,將整個森林公園形成旅游產品譜系,提供系列旅游產品,包括觀光、運動、康療、商務、度假等。
機構改革之后全域旅游可以認為是一個新的“大旅游”時代的到來。她是一個覆蓋面廣、產業鏈長,涉及多個領域、多個業態聯動的融合產業,需要依托與醫學、體育、教育、文化等部門的協作,跨界發展。當下健康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森林康養成為一種時尚,但需要多業態、多產業的布局。如依托特色森林發揮特定療養功能[6]。致力于將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建設成森林康養的典范,利用森林公園品牌向社會傳遞綠色生活理念,通過 “森林康養+” 跨界進行關聯業態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化的生態旅游產品,推動森林釋放多功能價值[7]。
積極開展社區參與,融合周邊鄉村旅游,使當地居民受益,使旅游業進一步成為精準扶貧、惠民富民的重要途徑,發揮森林公園對周邊鄉村旅游發展的帶動作用,促進周邊社區支持森林公園發展,實現森林公園與周邊鄉村共享發展成果。
多渠道展示、多平臺推銷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使一流的資源、一流的服務與千島湖國家級森林公園的稱號完美地結合起來,通過提高知名度和森林旅游服務質量,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生態旅游的迫切需要,更好地服務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