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曉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的變革,初中語文的寫作教學方法不斷推陳出新,“微寫作”逐漸成為一種頗受教育界推崇的教學手段,它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也表現出更多的靈活性,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而“微課”同樣作為新興事物,也具備時間短、內容精、主題突出等特點,本文將站在基于“微課”的視角,研究和分析如何利用“微課”的優勢,開展好初中語文“微寫作”的具體教學策略。
關鍵詞:微課 初中語文 微寫作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 (2019)08-0-01
引言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人們的逐漸養成了快速、便捷、精簡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社會慢慢進入了一種叫“微時代”的生活形態。在這種大背景的影響下,“微課”不斷在各學科的研學中掀起浪潮,初中語文的寫作教學也在不斷探索新的突破口,并推出了一種“微寫作”的教學模式,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二者異曲同工,相輔相成。因此,把“微課”的優勢巧妙地運用到“微寫作”教學中,從基于“微課”的角度推動“微寫作”教學研究不斷進步,是本文重點研究的內容。
一、當前初中語文“微寫作”的教學特點
一是篇幅簡短,內容精煉。“微寫作”不需要大量的文字堆積和鋪墊,而是根據選題確定中心思想,根據觀點構思出文章的要素和結構,重點在于呈現事實,濃縮語言。采用“微寫作”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幫助學生整理清晰的思維脈絡,更容易抓住重點,點名中心,提煉精華。
二是貼近生活,形式靈活。盡管“微寫作”的篇幅不長,但涵蓋的信息量卻很豐富,寫作的空間也相對寬泛,例如,“微寫作”可以根據生活和學習實際,隨機進行訓練,小到課間的一次口頭訓練,大到對一個片段進行描寫,可以是小作文、也可以是小詩歌,在寫作形式上更加強調靈活性、多樣性。
三是趣味性強,壓力性小。初中學生大多數對寫作有心理抵觸,他們所面臨的作文要求具有一定的難度和高度,這使得作文教學在初中學生中很難達到預期目標。而“微寫作”更加貼近生活,在題材的選擇和立意的把握方面給學生造成的壓力較小,更容易讓學生找到寫作的切入點,從而對寫作產生興趣,有利于隨時隨地用文字表達和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四是建立思維,提升能力。雖然“微寫作”相對于寫作而言較為簡單,但要想達到以小見大的效果,是需要學生培養敏銳獨立的思維,以及強大的文學素養做根基的。因此,“微寫作”教學對于提升學生思維、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都有較大幫助。
二、“微課”在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中的優勢
一是教學形式更加靈活,有助于實現學生自主寫作。把“微課”運用到“微寫作”教學中,改變了以往在課堂上以教師為主題的教學模式,不再進行教師決定選題、學生被迫完成、教師統一批改的教學流程,而是教師根據選題錄制好微課,將文章的各項要素寫作技巧、各種體裁形式、可以運用的修辭方法、生活中的啟迪源頭以及各種類型的描寫方式以微課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并能夠進行反復回放。當學生對學習掌握了自主權,學習興趣將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是教學設計更加精細,有助于提升教師創新能力。“微課”的制作需要教師建立強大的思維模塊,既要做到精簡時間,又要做到濃縮精華,要有效引用相關資料的片段,對教師而言,是自我修煉的最佳課堂。除此之外,在“微課”錄制完畢后,教師在向學生進行導入時,還要根據“微寫作”的選題,為學生設計任務和問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掘寫作靈感,而不是在課堂上空想。例如,布置一篇《我眼中的老師》這一主題作文時,教師可以在“微課”中首先引入問題:第一,你最想描寫的老師是誰?第二,你的老師外貌和性格特征是什么樣子?第三,和老師之間最難忘的一件往事是什么?問題導入后,要引導學生主動接近老師,和老師交談,了解老師的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文學靈感。
三是教學思路更加明晰,有助于培養學生創作水平。利用“微課”進行“微寫作”教學,將使教育者的教育思路更加清晰,更加直接的抓住要點,省略了繁雜的鋪墊,直奔主題引導學生;對學生而言,“微課”讓他們在自主觀看視頻教學的同時,轉變了身份角色,從被迫寫作轉變為主動思考,寫出的文章頗具自己的特色風格,不再是老師眼中的千篇一律,有助于培養他們創新創作的真實水平。
三、基于“微課”的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策略
1.更換師生主體角色,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寫作也是如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將學習的主體從教師轉變為學生,將“微課”和“微寫作”的特點和模式傳導給學生,把寫作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按照“微課”內容進行學習。同時,堅持從學生出發,積極為學生創建平臺,例如創建班級“微寫作”群或其他網絡共享平臺,將學生的優秀“微作文”在平臺上展示,為學生營造樂觀向上的寫作氛圍。
2.精心設計微課方案,提升教學運用效果
在“微課”基礎上研究“微寫作”教學,無疑對教師的課前準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靈活性強、發散性高的課程模式,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課程設計,一方面要在課堂上精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差異性,因材施教準備教學素材,明確教學的整體思路、教學目標和引導流程,并精心設計出課堂準備問題導入的方案,為學生設計任務單,指導學生按照學習目標有序開展自主學習;另一方面要在“微課”制作過程中廣泛收集資料,結合學生關注的主題、準備的圖文信息等素材,截取相關資源的片段,并將寫作技巧和方法有機融合在一起,最終形成5-10分鐘的“微課”課件,以此不斷提升教學的運用效果。
3.鼓勵開展研學活動,豐富教學評價手段
寫作離不開生活,脫離了生活的文章是空洞乏味的。因此,教師在“微寫作”教學中應堅持充分貼近生活的原則,讓學生在生活中選取題材,通過觀察生活來寫作。可以組織或鼓勵學生開展研學活動,鼓勵學生到感興趣的地方進行郊游學習,通過眼睛的觀察、耳朵的傾聽,進而升華為心靈的感受,再用文字來抒發內心的真情實感,在貼近生活的基礎上進行“微寫作”。同時,要不斷完善和豐富教學的評價手段,可以采取老師點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方式進行作品的反饋,方便學生相互學習、彌補不足,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結語
“微寫作”教學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借助于“微課”的平臺進行系統的研究,形成完善的教學體系,并通過“微寫作”的教學方式,最終推動初中作文整體水平的提升。這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課題,值得教育界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