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緒榮
摘 要: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在教學基礎、教學方法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隨著信息技術的地位日益提高,必將帶動教學基礎的不斷完善。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學基礎 教學任務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8-0-01
一、教學基礎上存在的問題
1.由于信息技術課是剛開設的學科,專業的教師的嚴重缺乏,而有的學校沒有專業的信息技術教師,就只有從其他學科抽調來兼任,或只是這些教師經過短期培訓轉到信息技術的教學之中。他們雖然都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但這些經驗只是相對于他們以前所都學科的經驗,而這些教學經驗相對于信息技術教學是不適應的。
2.學生的問題:我校是農村中學,學校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學生能接解計算機的很少,同樣家長也如此,所以說學生和家長對信息技術的概念還很陌生,不能足夠的重視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而在應試教育下學生們覺得信息技術不參加應試考試,學習重點都放在主教學科上,覺得信息技術只是課余之后的興趣愛好。另外學生對計算機理論與上機實踐這樣的教學模式也比較陌生。
3.教學經驗不足:信息技術還是一門新生的學科,其教學經驗、理論不成熟,不像其它學科有現成的經驗可循,信息技術還沒有一套現成的可供參考教育資料,只能根據語、數、外等學科的教學經驗來摸索,而這摸索來的經驗有的并不適合信息技術教學。信息技術全國各地所使用的教材不統一,教學參考資料也不多。
4.教學設備的限制:信息技術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的教學并不能在普通的教室,需要在網絡計算機教室來完成教學,它需要學生們大量的上機實踐和教師對軟件操作過程的講解。有的學校配有微機室但是滑配備網絡連接,就無法完成網絡部分的知識,有的學校雖然有計算機教育,但是因為學校的資金有限,沒有配備相應數量的學生機,學生在上機操作時只能兩人或三人共用一臺微機,這就相應減少了學生上機實踐操作時間。
二、明確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它是為了培養所有成員具有計算機應用的終生有用的基礎能力的課程之一。現各地區教育都重視信息技術教學,初中階段已經把信息技術列入升學考試學科。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總結為以下幾點:
1.能夠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基本技能。
2.能夠快速有效地獲取信息能力、正確評價信息能力、準確地處理信息能力、合理地使用信息能力。
3.能夠具有獨立自主的學習信息技術的能力,并能夠利用信息技術知識對其它課程進行探究的能力。
4.能夠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道德文化,能夠自覺的遵守網絡道德規范。
三、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充當的角色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知識“講述者”、信息“傳授者”、教學活動“倡導者”。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中心位置,學生圍繞著教師轉。現在社會信息發展迅速,學生獲取信息不再只是從老師那里獲得,可以通過多渠道獲得,所以教師要正確認識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教師應明確在教學過程中不再只是教的過程,而是學習過程,在教學生的同時從學生那里學習知識的過程,所以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應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導學者、合作者、評價者、競爭者。
四、信息技術多采用的教學方法
1.課堂演示,講解為主:隨著信息技術的開設,大多數學校都建設了計算機教育,不僅配備了相應的電腦設備,而且也陸續的配備了多媒體網絡教室。教師在上課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作出適當的演示并加以詳細的講解,從而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1]。
2.強化練習:為了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技巧,必須通過定量的實踐練習。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可以制定多種練習方式:①課堂提問,對基礎性知識,課堂上提問學生,加深基礎性知識的掌握。②上機實踐操作練習,在上機操作練習時,給學生布置有針對性的練習內容。例如:在介紹完教育資源平臺的使用后,就讓每位學生查找和下載自己所需要的學習資源,并且查找其它網站和教育資源。
3.網絡教學: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信息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幫助。現在各個學校也都陸續建立了多媒體網絡教室,多媒體網絡教室的使用可以培養學生的上網操作能力。
網絡為學生們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信息知識。學生可以通過上網獲得豐富的信息資源。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怎樣從網絡上收集學習網站及學習資源,下載學習軟件,這樣即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還培養了他們對的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及加工能力。
4.任務驅動教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可以采取各種方式設計教學模式,這樣就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要求。
“任務驅動”的教學過程就是對教學內容分成一個個任務,把這些任務分給學生,讓學生在這些小任務中完成這節信息技術的學習任務,這每個任務都是相互連接,這樣即可以讓學生在任務中學習,又培養了學生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5.開展小組學習,培養學生合作與探究學習能力:在農村中小學中,有的學生家庭條件優越,家中有電腦,他們對計算機操作有了一定制基礎,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在問題,只稍稍指點提示一下就完成,而大多數的學生對計算機還很陌生,在遇到問題時教師沒有及時講解,就根本不能進行上機操作,一節課的時間什么都沒有做到就下課了,幾節課下來學生對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就失去了興趣。老師不能及時解答所有學生的問題,這就可能影響到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學習興趣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采取開展小組學習、小組競賽,鼓勵同學之間互助學習,互相幫助[2]。
6.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意識: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教學模式,只要能適合學生的學習任務,就是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制作電子相冊》這節課上,我讓學生提前預習內容,需要的素材學生自己準備,鼓勵學生也可以從網上搜索下載,讓學生充分發揮定自己的想象力,讓學生們自由創作,制作一份完美的電子相冊。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在教學基礎、教學方法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隨著信息技術的地位日益提高,必將帶動教學基礎的不斷完善。這更需要我們明確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探索出適合信息技術這一特殊學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來完善信息技術教學。
參考文獻
[1]高麗麗.淺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
[2]郝翔.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具體思路分析[J].時代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