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東 張晶

摘要 目的:探討分析淚道探通術治療先天性淚道阻塞的最佳時機及療效。方法: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先天性淚道阻塞患兒640例(900眼),按不同月齡分為3組,所有患兒均在行淚道沖洗確診淚道阻塞點眼液1周后行淚道探通術,術后1周行淚道沖洗進行效果評價,比較不同月齡患兒的臨床療效。結果:經過治療,A組患兒治療總成功率98.70%,未見不良反應出現:B組治療總成功率93 7%,不良反應發生率5.7%;C組治療總成功率88.3%,不良反應發生率12.8%。說明患兒在5個月齡前治療,效果最佳。月齡越大,探通成功率越低,并發癥越多。3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 05)。結論:行淚道探通術治療先天性淚道阻塞的最佳時間是2-5個月齡。關鍵詞先天性淚道阻塞;淚道探通術;臨床療效
先天性淚道阻塞是由淚道系統“管道化”異常造成淚液排出系統發育障礙,是小兒眼科常見的眼部疾病,我國新牛兒先天性淚道阻塞的發病率約6%【1】,雖然淚道探通術是治療先天性淚道阻塞的首選治療方法,但對于于術的時機選擇目前仍有爭議【2】。為探討淚道探通術治療先天性淚道阻塞的療效及其治療最佳時機,2016年7月-2017年5月行淚道探通術治療先天性淚道阻塞患者640例(900眼),對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報告如下。資料與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先天性淚道阻塞患兒640例(900眼),按就診時年齡分為3組。A組2-5個月199例(300眼),B組6-9個月213例(300眼),C組≥10個月228例(300眼)。本研究對象為根據癥狀和體征,排除繼發溢淚或有眼部分泌物的眼部其他疾病,行淚道沖洗確診為先天性淚道阻塞,在確診l周后行淚道探通術,術后l周能按時復查的患兒,年齡2個月-7歲。不同組別患兒在年齡、癥狀和體征等一般資料的比較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①確診淚道阻塞:患兒出生未滿2個月,給予抗生素眼液保守治療。≥2個月齡時行淚道沖洗,分別從上、下淚小點進針,沖洗液分別從原路或下、上淚小點反流,淚道沖洗不通暢,伴或不伴黏性分泌物。沖洗術后淚道阻塞眼點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4次/d,l滴/次,連續1周。②淚道探通:淚道阻塞眼點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連續l周后到眼科門診行淚道探通術。于術前0.5 h不要哺乳,術前5 min給術眼點0.5%丙美卡因滴眼液2次,1-2滴/次。將患兒仰臥位放置于治療床上中單上并包裹,患兒家長用雙臂肘部夾緊患兒肩部,雙于置于患兒面部兩側及下頜固定患兒頭部,并用胸腹部壓住患兒雙下肢。術者用拇指和示指輕向外下方扒開下眼瞼內側,用淚點擴張器擴張下淚小點,將淚道探針從已擴張的下淚小點垂直進針,深約1.O mm,將探針尾部向顳側做90。轉動,沿淚小管走行慢慢向內眥方向進針,始終保持淚道探針在淚道中央位置。當探針頭部觸及骨壁時,后退約1.0 mm,將探針尾部向頭頂力向做90。轉動,繼續緩慢進針。在淚道探通過程中發現淚道中某個部位阻塞或狹窄時,小心給予機械探通。若探針有落空感,停止進針,同定好探針,與含有沖洗液的注射器相連,推注沖洗液,鼻腔有液體流出或伴有吞咽動作,說明探通成功。若無液體流出或不伴吞咽動作,說明還有阻塞,繼續進針探通并沖洗,直至探通成功。術后診室門口觀察15 min左右患兒無異常可以回家。術眼用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點眼,4次/dl滴/次,繼續用藥l周,術后l周復查行淚道沖洗如淚道阻塞,立即行第2次探通,最多行3次。③藥品:行淚道沖洗和探通時沖洗液均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表麻藥0.5%丙美卡因滴眼液。
療效判定標準:①治愈:淚道探通術后,患兒再無溢淚和分泌物。在裂隙燈顯微鏡下淚河寬度正常,結膜囊未見分泌物,淚道沖洗通暢無反流及分泌物。②無效:淚道探通術后,仍有溢淚或伴有分泌物。在裂隙燈顯微鏡下淚河仍較寬,結膜囊見分泌物,淚道沖洗不通有反流或伴有分泌物。
統計學分析:選用SPSS 19.O專業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用(x s)表示計量資料,結果用t檢驗;以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用x-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
本研究患兒640例(900眼),經過治療,A組患兒治療總成功率98.7%,無不良反應;B組治療總成功率93.7%,不良反應發牛率5.7%;C組治療總成功率88.3%,不良反應發牛率12.8%。說明患兒在5個月齡前行淚道探通,效果最佳,月齡越大,治療難度越大。3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l。討論
雖然淚道探通術治療先天性淚道阻塞療效確切,治愈率較高,遠期效果好,但各個文獻報道的成功率差異較大,鄭建華等報道淚道探通于術治療先天性淚道阻塞的治愈率分別是67.35%和100%[3],考慮和治療時機選擇有關。國內外部分學者主張6個月齡前應予保守治療,不建議6個月齡內手術治療。他們認為嬰幼兒Hasner瓣有白行開放的可能性,有望通過保守治療白愈。且患兒年齡較小,容易出現醫源性損傷,患兒呼吸系統未發育成熟,容易發牛嗆咳、誤吸。本次研究中3組淚道探通術的成功率分別為98.7%、93.7%和88.3%,A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出現。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先天性鼻淚管阻塞應盡早實行淚道探通術治療,因其治愈率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降低,這與之前的有關報道接近。考慮隨著年齡的增長,阻塞伴隨的炎癥刺激可導致淚道出現炎性粘連,瘢痕使阻塞越來越嚴重,增加治療難度。而且長時間不治療,淚囊長久擴張使淚囊壁失去彈性,日后即使淚道通暢流淚依然存在。所以必須及時治療,盡早祛除隱患。
綜上,對于先天性淚道阻塞患者,5個月齡前治療治愈率最高,可避免和減少不良反應發牛,安全性高,能盡早消除患兒眼部不適感和家長的心理負擔。臨床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趙云忐,丁錦屏,劉衛東,等淚道探通術聯合淚道沖洗治療新生兒淚囊炎的療效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97):77-79
【2】張建萍,湯艷華.先天性鼻淚管阻塞淚道探通最佳時機的探討【J】床眼科雜忐,2011,19(5):435-436.
【3】鄭建華,賴世佳.綜合治療先天性淚道阻塞133例臨床分析【J】空軍醫學雜志,2016,32(6):38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