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倩 李靜
【摘 要】綜藝節目一直以來深受觀眾喜愛,尤其是近幾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文化類、推理類、生活類等一大批種類繁多的綜藝節目進入到觀眾的視野,這對于豐富綜藝節目市場來講具有重要意義。其中,觀察類綜藝節目一躍成為2018年的爆款,深受觀眾喜歡。特別是由芒果TV自制的《妻子的浪漫旅行》上線播出后,節目的口碑和收視率都持續上升,引燃了相關話題的討論熱度,受到專家和學者的一致好評。本篇文章就以《妻子的浪漫旅行》為例,探討觀察類綜藝節目的創新發展之道,為未來綜藝節目的創新提供借鑒。
【關鍵詞】觀察類綜藝;節目模式;節目內容;創新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1-0097-02
2018年,對于觀察類綜藝節目來說,是非常火爆的一年。從年初的《我家那小子》《心動的信號》到《妻子的浪漫旅行》,每一檔節目都引起不小的關注,均有不錯的收視和話題表現。在當前同質化綜藝節目的發展趨勢下,由芒果TV自制的夫妻治愈觀察真人秀《妻子的浪漫旅行》獲得超高人氣,它以旅行記錄+觀察的創新形態,讓四對夫妻在跨時空對話中重新審視彼此的關系,用極具創新的場景和情境,解讀夫妻關系和婚姻之道的傳統命題,探討個人成長的價值觀,展示出了獨樹一幟的風格。
一、融入互聯網思維,創新節目模式
“互聯網 +”是創新 2.0 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 2.0 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1]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這樣一個大的時代背景變革下,從互聯網的角度對各行各業進行重新思考,就是所謂的互聯網思維方式。對于綜藝節目制作者來說,“互聯網+綜藝”就是將互聯網與綜藝節目進行深度融合,這就要求制作者不能僅僅從節目制作本身出發,而要從受眾需求導向進行節目策劃與制作,要有大數據意識,要充分考慮受眾心理,與受眾對話,真正將互聯網思維融入節目制作的血液中,形成互聯網基因,創作出真正滿足受眾需求的綜藝節目。
(一)多視角觀察,探索婚姻生活
《妻子的浪漫旅行》從受眾的情感需求出發,重新塑造受眾的期待視野,在節目形式上有所突破。既不同于以往帶有“慢綜藝”屬性的觀察類綜藝,也不同于受眾單一的觀察視角。而是以一種三線觀察視角,開拓了多維觀察類綜藝節目的新形式。節目主要有三個觀察視角:戶外的“妻子”浪漫旅行、演播室內主持人與“丈夫”的現場觀察以及“懂事會”成員點評。通過這三個部分層層遞進,讓受眾從多角度對婚姻生活進行探索。
對于節目制作者來說,“妻子”的戶外旅行相當于錄了一檔戶外的真人秀節目,用鏡頭記錄妻子們的日常旅行,讓妻子跳脫日常的家庭生活,與閨蜜一起旅行來反觀各自的夫妻關系和家庭生活。而坐在演播室的主持人和丈夫則類似于一種室內訪談節目,丈夫們聚集在一起觀察妻子旅行時發生的一些狀況從而進行探討,使談論的話題更具有真實性和即時性,更加符合當下信息化時代的信息傳播方式,使受眾對于節目內容產生新鮮感。而“懂事會”的點評環節則是從受眾的觀察視角出發,綜合觀察戶外的“妻子”與演播室的“丈夫”,進而從更加宏觀的角度對夫妻關系、婚姻生活進行探討,從而引發某些社會現象的思考。比如:婚后能否穿性感的衣服、家庭財政大權該由誰保管、婚后妻子是否該留守家庭等等。這樣的話題總能引發輿論的關注,從而讓觀眾對節目產生強烈的情感投射。在碎片化娛樂消費的時代,這種從多角度觀察、空間上隔開夫妻二人的模式,不僅滿足了受眾多樣化的情感需求,給予受眾更多的選擇空間,也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節目形態創新。
(二)多元素融合,詮釋浪漫旅行
《妻子的浪漫旅行》這檔節目在制作中融入了愛情、婚姻、旅行、閨蜜等多個元素,使得整檔節目處處營造出浪漫的氛圍,看點十足。
在旅途中不僅融合了國內外風景,而且還有旅途日常瑣事的呈現,使整個戶外旅行的拍攝更加豐富和飽滿。同時,妻子們在旅途中通過參與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娛樂項目,不僅對自我成長有了新的認識,也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呈現出人與人之間暖暖的情義,讓觀眾為之動容。包括妻子們在旅行中的讀信環節,對丈夫們愛的表達,呈現的都是愛情、婚姻的甜蜜與浪漫。因此,這檔囊括了多種元素的節目將即時性的“劇情”與娛樂要素相匹配,支撐起了整檔節目的看點,為觀眾呈現了一場浪漫的視覺盛宴。
(三)鏡頭語言,捕捉旅途細節
電視節目作為聲畫兼備的音影敘事文本,運用話語、畫面、文字、音響和音樂這五種表現材料作為敘事載體。[2] 能夠讓觀眾迅速理解節目內容,并沉浸在光影聲畫的視覺體驗中。這檔節目口碑俱佳,呈現效果突出,與芒果TV一直以來都秉持的精良創作理念密不可分。無論是節目中的暖心文案、趣味動畫、還是通過鏡頭捕捉到嘉賓的細節變化,都增加了節目的觀賞性和趣味性。
第一季中謝娜丟三落四的小毛病與觀察室張杰的“神預言”和“小吐槽”形成對比,這種仿若“上帝視角”的丈夫與不自知的妻子形成的反差,通過節目畫面對切集中表現出來,不僅增加了節目的趣味性,也透漏出夫妻日常生活的默契。節目組對丈夫們表情包的制作,肢體語言的捕捉,直接帶給觀眾捧腹大笑的節目效果。同時,節目組的暖心文案也是這檔節目的一大亮點,一度上了微博熱搜。由此可見,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綜藝節目的鏡頭語言和包裝設計直接關系到節目的質量問題,要想獲得節目的競爭力和觀眾的吸引力,就要認真對待,不斷創新。
二、深度挖掘節目內容,堅持價值引領
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時代,節目的生存都取決于節目內容本身,“內容為王”成了所有節目的真理。[3]內容創新是節目的核心競爭力。觀察類綜藝節目也不例外,通過采用“紀實+觀察”這一模式,使得節目內容更具看點的同時也增加了節目的思辨性。《妻子的浪漫旅行》這檔節目就是基于當今離婚率居高不下,年輕人似乎不再相信婚姻。以旅行為由,展現夫妻關系,以一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深度挖掘婚姻生活的美好,傳遞主流價值觀念。
(一)現實主義題材引發情感共鳴
一檔優秀的節目,一定是立足時代特點,反映時代特征,體現時代風貌的,這是節目的內核所在。所以不論我們觀察的內容是什么,其背后的實質性內容一定是能夠對當下社會有所關照的。《妻子的浪漫旅行》從現實主義題材出發,圍繞夫妻如何相處,職場女性婚后危機,全職主婦的價值等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話題,引發觀眾情感共鳴。節目中程莉莎為了老公當了11年家庭主婦,不僅放棄了事業還在懷二胎時患上了抑郁癥。而這樣的問題也折射出現代女性普遍所面臨的家庭與事業的選擇難題,從而引發網友的集體大討論。這種感同身受是現實社會所不能給予的,而這些正是觀眾所希望在觀察類綜藝節目中尋找到的認同感,從別人的生活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不僅使得觀眾的代入感更加強烈,也與節目建立起了親密關系。
(二)主題聚焦婚姻觀和自我成長
《妻子的浪漫旅行》這檔節目透過四種不同類型的夫妻呈現出的婚姻類型多元化,潛移默化地向觀眾傳遞出婚姻生活的美好。與此同時,妻子們在旅行和交流中也在不斷地尋找自我,反思在婚姻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引發觀眾對婚姻觀和個人成長等價值觀念的探討。郭曉東和程莉莎這對夫妻是給觀眾驚喜最多的一對,也是引發話題量最多一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對“中國式婚姻”所暴露出的問題是當下很多夫妻共同存在的,他們的“鋼鐵直男”和“小公主”的組合使得很多觀眾都具有共鳴,而這種婚姻關系對觀眾而言,更具有自我觀照價值,也給觀眾留下更多的思考人生的空間。
在當下泛娛樂化的時代下,《妻子的浪漫旅行》能夠在眾多綜藝節目中脫穎而出,吸引很多嘉賓參加,就是因為其所蘊含的多重能量和現實意義,始終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弘揚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婚戀觀。而觀察類綜藝為這種價值觀念傳遞提供了傳播渠道,采用紀實和觀察的形式,讓觀眾能在節目中從不同角度看到不同思維的沖突和碰撞,這也是該類型節目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
三、精準定位,引發大眾廣泛關注
電視觀眾決定著電視的價值和地位,賦予節目以目的和意義。[4]在某種程度上,觀眾對于節目的選擇反映了觀眾的情感訴求。《妻子的浪漫旅行》這檔節目雖然是一檔以“婚戀”為核心的綜藝節目,但實際上涵蓋了很多年輕用戶。截至2018年11月14日收官,在長達3個月的播放期間前臺播放量超20億、累計微博討論量高達225億。足以可見這檔節目的火爆程度和關注度,同時也說明這檔節目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眾的情感訴求。
(一)不同類型節目嘉賓的選擇
《妻子的浪漫旅行》節目組通過邀請四對不同類型的夫妻,呈現出了多元化的婚姻相處模式。付辛博和穎兒是90后新婚夫妻的代表,他們的婚姻滿是青春愛情的浪漫,像極了青春偶像劇;張杰和謝娜則是新手爸媽的代表,進入了人生甜蜜的另一階段;陳小春和應采兒這對老夫老妻,是最有煙火氣息的代表,而最受大眾關注的是郭曉東和程莉莎的中國式夫妻,涵蓋了當下很多夫妻的甜蜜和婚姻問題。節目通過不同類型夫妻的選取,精準定位觀眾,讓觀眾看到婚姻生活的各個階段,從而引發處在不同婚齡段的觀眾的興趣,也為即將進入婚姻關系的觀眾探尋婚姻保鮮的秘籍。節目組通過人氣嘉賓的選擇,使得節目與明星嘉賓互為帶動,形成了熱點正面循環的局面。
(二)多媒體互動引發話題熱度
一檔節目的價值觀和情感話題往往都是自帶話題屬性的。《妻子的浪漫旅行》這檔節目通過鏡頭將嘉賓各自的婚姻觀和價值觀傳遞給觀眾,觀眾通過彈幕或微博等社交網絡平臺發表自己的看法,這種高互動的節目模式不僅擴大了節目的傳播力度,也抓住了一大批觀眾的心,從而增加觀眾與節目的黏合度。與此同時,這檔節目的新聞曝光度較高,多家媒體形成互動,通過節目內容展開一個又一個熱點話題的探討,使得這檔節目進行了有效的二次傳播。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這檔節目在年輕受眾中的影響力。
2019年,《妻子的浪漫旅行2》火熱開播,持續引領觀察類綜藝節目發展,足以看出這檔節目不僅是一檔旅行節目,更是一檔具有教育意義的情感觀察類節目,將趣味性和教育意義相融合,不僅能給觀眾帶來觀看的愉悅,還能對觀眾的生活方式,價值理念產生一定影響,為我國情感觀察類綜藝節目未來的走向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萬佳.“互聯網+”時代的綜藝探索——電視綜藝與純網綜藝比較談 [J],《南方電視學刊》,2015 年第 5 期.
[2]田龍過,高婧.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的敘事特點分析[J].新媒體研究,2017(15).
[3]萬馨.網絡自制音樂類選秀節目《中國有嘻哈》的成功因素分析[J].試聽,2017(11):88-89.
[4]張艷.戴維·莫利的電視文化理論[D].新疆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