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瑜
【摘 要】長期的壓力會引發個體的抑郁、焦慮、孤獨感、自我效能感低等不良情緒,而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助于緩解以上問題。本研究對大學生社會支持現狀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城市學生社會支持得分顯著高于農村學生,獨生子女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在學生成長和個人發展中,引導他們注重社會支持,形成求助意識,養成主動求助行為,對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十分重要。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支持;現狀調查;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1-0191-01
一、問題的提出
當今社會,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引發了各界人士的關注。研究顯示,長期的壓力會引發個體的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1],而社會支持是個體的一種重要的社會心理資源,能夠顯著性抑制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并能促進個體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心理健康水平。本課題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為今后從社會支持角度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提供基礎資料。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通過問卷星發放問卷獲得,共收集有效問卷171份,被調查對象為來自江蘇、浙江、湖南、云南等多個省份的在校大學生。
(二)測量工具
調查采用的是肖水源編制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2]。最終調查內容由3部分組成,分別是:從家庭成員得到的支持和照顧;從同輩群體獲得的支持和照顧;從其他關系網絡獲得的支持和照顧,共計12個小題,從5個方面進行測評,分別是無、極少、一般、經常和一直。
(三)數據錄入及處理
運用 SPSS 19對數據進行錄入處理和分析。
三、分析結果
(一)大學生社會支持的總體情況
運用 SPSS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得出全體學生社會支持的平均分,結果見表1。
肖水源編制的SSRS量表指出,正常被試的社會支持得分在30-40分表示社會支持度非常好[3]。由表1數據可知,本次調查的大學生總體社會支持度處于比較好的水平。
(二)城市與農村大學生的社會支持的比較
對農村和城鎮大學生的社會支持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2。
表2的數據顯示,城鎮學生的社會支持總分高于農村學生,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
(三)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社會支持的比較
對是否為獨生子女的大學生的社會支持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3。
表3的數據顯示,獨生子女的社會支持總分高于非獨生子女,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四、討論
(一)大學生社會支持的總體情況分析
171名大學生社會支持平均分為33.99,根據常模量表的解釋,說明本次調查的大學生總體社會支持度處于較好水平。
(二)大學生社會支持的生源地差異比較分析
城市學生的社會支持得分是高于農村學生的,這與已有研究結果一致。因此,在教育中應該充分考慮到生源地的差異,關注農村大學生,幫助他們提升社會支持水平。
(三)大學生社會支持的獨生子女差異比較分析
獨生子女的社會支持高于非獨生子女。獨生子女所獲得的家人的關注以及學習教育資源多于非獨生子女;而非獨生子女正好相反。
五、結論與對策
(一)結論
1.大學生在不同生源地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來自城鎮的學生在客觀支持上的得分顯著高于來自農村的學生。
2.大學生是否是獨生子女在總分上也是存在顯著差的,獨生子女的社會支持高于非獨生子女的社會支持。
(二)對策
1.學校層面
(1)開展團體輔導項目課程,提升人際交往技巧[4],拓展大學生朋友圈。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獲取交際技巧,拓寬大學生獲取社會支持的渠道,提升大學生的社會支持水平。
(3)關注社會支持相對較弱的學生群體,疏解心理問題[5],引導他們關注社會支持的方方面面,形成求助意識。
2.個人層面
(1)認識自身社會支持程度的不足,調整自我情緒,正確面對困難[6],激發自身獲取社會支持的主觀能動性,在主觀上尋求幫助,從而提高主觀社會支持水平。
(2)同時了解自己的人際網絡,在遇到困難時及時求助,提高自身社會支持利用度及人際交往能力。
參考文獻:
[1]涂勤建,王辰,胡峰. 大學生的壓力、社會支持與自我和諧的關系[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7,25(5):710-712.
[2]肖水源.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 臨床精神醫學雜志,1994:98-100.
[3]劉歡,馬素紅. 大學生耐挫力及其與社會支持的關系[J].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4(2):78.
[4]胡鈺. 大學生宿舍沖突的介入路徑探索[J]. 文學教育,2018,(11):140-141.
[5]王琪雯.關于校園暴力的研究綜述[J]. 文學教育,2018,(12):150-151.
[6]彭趙星,趙熹悅. 社會化視角下大學新生學習適應性的問題研究[J]. 文學教育,2018,(11):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