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嬌 米丹丹


[摘 要]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的人口數量與結構變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產生了巨大影響。合理的人口數量和適當的人口結構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將產生良好的影響.本文以陜西省人口數據為基礎,利用線性模型和灰色預測模型對人口數量進行分析,并預測出最近五年的人口數量變化,通過分析結果得出灰色預測模型更適合人口數量預測的結論;其次,根據陜西省歷年人口性別比繪制出折線圖,針對圖中顯示的平穩序列選擇2002年之后的人口性別比進行分析,根據數據規律以及兩種模型的對比,最終確定采用指數平滑法進行預測分析;最后根據分析得到的結果,對政府在實施人口政策和改善人口問題方面提出相關建議,以便借鑒.
[關鍵詞]灰色預測模型;指數平滑法;人口性別比
[中圖分類號]C924.2 [文獻標識碼]A
目前人口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自新中國建立以后,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醫療條件的極大改善,人口死亡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過多的人口數量對環境、經濟和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適當地控制人口數量與性別比成為我國發展過程中需要克服的主要難題。
1 研究對象及方法
1.1 利用線性模型對人口進行預測并對模型進行檢驗
若將年份看作自變量,以1970年為基數,人口總量為因變量,可利用線性回歸模型y=β0+β1x對人口進行預測分析,利用數理統計學中極大似然估計法對模型中的系數進行估計得出方程為y=0.03x+1894,并根據SPSS20.0軟件對方程以及方程中的系數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下:
由上表知:模型整體擬合優度R2=91.6%,方差分析中各個參數的顯著性檢驗P<0.05,綜上可知,模型的整體擬合效果良好且各個參數均顯著,則模型可以很好地對人口數量進行預測.
1.2 利用灰色模型對人口數量進行分析討論
記X (0)為非負的原始數據序列,有n個觀察值,X (1)為X (0)的一次累加生成序列,設灰色模型的微分方程為:
求解微分方程得到如下預測模型:
根據1978年至2013年我國人口年度統計數據,選取2009-2013年的總人口數據,求解出方程為X (1)(k+1)=15218e5k-11494。根據該模型,利用2009年至2013年的數據預測2013-2017年的人口數量。然后計算人口預測值的方差為104.300。
在沒有外在因素影響的情況下,人口數量不會隨著年份發生較大的變化。將線性模型和灰色預測模型二者對于陜西省2013-2017年的人口數量的預測值的方差進行比較,明顯可以看出,灰色預測模型對于人口預測值的方差遠遠小于線性模型對于人口數量的預測方差。綜上所述,本文利用灰色預測模型對于陜西省人口數量的預測更為合理。
2 人口性別比的研究分析
2.1 陜西省人口性別比
以陜西省的人口性別比作為分析人口質量的切入點,根據1978年至2013年陜西省人口年度統計數據,計算得出每年的人口性別比,繪制1978年至2013年人口性別比的折線圖,可以知道,陜西省的人口性別比從1999年的1.1驟降到2002年的1.06;而在2002年至2013年之間,人口性別比又穩定在1.065左右,相較于之前的人口性別比,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所以本文重點分析處于穩定狀態后的人口性別比,即2002年至2013年之間的人口性別比。2.2 一次指數平滑法
(1)指數平滑法模型的建立
Ft+1=Ft+α(xt-Ft)=Ft+αet
分別討論不同α取值所對應的權數變化,當α接近于1時,對于下一期的預測值產生的誤差更為明顯。這時,新的預測值包括對前一期的全部修正值;相反,當α無限接近于0時,新的預測值只包括很小一部分修正值。
(2)指數平滑法的應用
根據2002-2013年的人口性別比的數據,利用公式計算出當α=0.1時的人口性別比,同理也可計算出α=0.3和α=0.9時的人口性別比的預測值,分別計算不同平滑指數的均方誤差。
2.3 人口性別比合理性的分析
對陜西省2010年各市、區人口普查數據進行合理性分析,結果顯示,陜西省所有的11個市、區中,僅僅只有西安、寶雞、渭南和漢中這4個城市的人口性別比處于比較合理的狀態,而其余各市人口性別比處于失衡狀態。究其原因,2002年,我國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但政策的落實情況在省內各市區存在差異。一方面,不同市區經濟發展程度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情況存在明顯差異,某些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人口數量與人口質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人口性別比長期處于失衡狀態;另一方面,從全局角度分析,人口性別比嚴重失衡的地區人口數量占陜西總人口數量的比例相對較少,對于研究人口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可適當忽略不計。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根據以上的分析研究可知,陜西省人口在數量上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并且可以利用本文中所涉及的灰色預測模型對人口數量進行短期預測,同時預測結果與真實值的差距不會太大,與此同時,在沒有較大的自然災害發生或者人為因素(有關人口政策的頒布實施)影響的前提下,陜西省的人口性別比基本穩定在1.06左右,同理,若要對陜西省未來某一年的人口性別比進行預測分析,可用文中的指數平滑法進行分析預測。根據人口性別比合理性的討論結果可知,雖然陜西省各市區的人口性別比存在一定差異,但是由于各市區之間相互抵消,使得陜西省總人口性別比處于合理狀態。
3.2 建議
3.2.1 對于人口數量進行分析預測的時候,當一段時間內的人口數量處于較為平穩時,完全可以利用本文所涉及的灰色預測模型對人口進行分析。
3.2.2 對于人口結構(性別比)進行分析預測時,當一段時間內的人口數量處于較為平穩的時候,也可以利用本文所涉及的指數平滑法對人口性別比進行處理分析。
3.2.3 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在經濟不發達的偏遠地區,大力宣傳計劃生育政策,提高人們對計劃生育政策的認識,從思想上轉變人們重男輕女的觀點,樹立正確的人口觀。
3.2.4 穩定社會,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人口的發展,人們生育觀念的轉變需要良好的生存環境,而社會經濟的發展才能促使生存環境的改善。所以我國必須加速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這樣才能更有效的改善人口性別比失衡的現狀。
3.2.5 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更加健全、完善的醫療、養老、就業的社會保障體系,使得每個人都能得到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社會保障,民生問題得到改善與保障,經濟社會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原新.中國出生性別比偏高與計劃生育政策[J].人口研究,2005(03).
[2] 楊菊華.生育政策的地區差異與兒童性別比關系研究[J].人口研究,2006(03).
[3] 喬曉春.中國出生性別比研究中的問題[N].江蘇社會科學,2008(02).
[4] 徐國祥.統計預測與決策.第四版[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