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鴦 尹積棟 彭崧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農村現有物流配送模式,剖析農村物流配送所存在的問題,為電商環境下的農村物流配送模式的優化研究提供一定依據。
[關鍵詞]農村物流;電子商務;物流發展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電子商務在農村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好。但農村居民居住太分散和需求量小的特點影響農村物流實現批量運輸,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農村物流的到村服務無法實現。這樣的農村物流配送狀態不足以支撐電商在農村的開展。因此,本文通過分析農村現有物流配送模式,剖析農村物流配送所存在的問題,為電商環境下的農村物流配送模式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據。
1 我國現有農村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我國農村物流發展較晚,與城市物流相比更復雜、實施難度大。我國現有傳統的農村物流運作模式有四種:農村郵政物流模式;連鎖超市主導型的物流模式;契約型物流模式;依托村級客運汽車站點的物流模式。
1.1 農村郵政物流模式
農村郵政物流模式主要是“生產企業+配送企業+農戶”,以縣城的郵政局作為配送中心,以各個鄉鎮的郵政支局作為管理節點和物流分撥點,為農民配送各種農資產品和生活用品。中國郵政自1999年起開始在農村開展連鎖配送業務,到目前農村的服務網點數量占總數的70%以上。目前郵政物流正在構建一個“省市縣鄉村”五級分銷配送網絡服務體系,建立“連鎖經營+配送到戶+科技服務”的運作模式。在電商迅速進入農村市場的環境下,郵政物流應尋求合作,以提高資源利用率。
1.2 連鎖超市主導型的物流模式
這種模式針對的產品大多是農村日常用品。連鎖企業在農村建立連鎖超市進行日常消費品的售賣。目前,以連鎖超市為主導的物流模式在我國農村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農家店”模式,是由萬村千鄉工程帶動發展起來;另一種是城市的龍頭連鎖企業為打開農村市場而建立的農村連鎖超市。我國在2005年開始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項目,目前基本上建成農村商貿流通體系框架,取得非凡的成果。城市龍頭連鎖超市在發展農村市場時,先在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村區域進行試點,選擇了“直接經營+加盟經營”的模式,在鄉鎮建立綜合超市,在人口集中的村莊建立村級農家店。連鎖超市主導型的物流模式運作如圖1所示。這類企業的運輸可由供應商負責,亦可由第三方物流企業負責完成。
1.3 契約型物流模式
契約型物流模式是公司與農戶或合作社之間通過一種契約形式進行貿易聯結,由農戶直接將農產品提供給合作社或加工企業,減少了中間各種環節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長鞭效應。契約型物流模式更多是針對農村的農產品出村的物流服務。
1.4 依托村級客運汽車站點的物流模式
目前的客運網絡是“城—鄉—村”三級的運輸服務網絡,覆蓋比較完善。因此,利用具有群眾基礎的鄉鎮客運系統開展連鎖經營及貨物配送,盡管貨運量不大,但解決了覆蓋不全面以及運輸不及時的問題。在這個模式中,涉及的人員和交接次數過多,且時間較為死板,不能保證貨物的安全性和取貨時間的靈活性。
2 農村物流配送現存問題
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的基礎設施已得到大大改善,但仍達不到高水平物流的要求。目前農村鄉道的水泥覆蓋率達到90%以上,村路的水泥覆蓋率也在慢慢提高。農村的網絡通信覆蓋率100%,這表示所有地方都有手機網絡信息,可以實時通話。農村的光纜覆蓋率已達70%,且增長速度越來越快,這表示農村的網絡使用程度越來越高。
從這些數據的分析可知,目前農村物流基礎設施還處在最基本階段,農村物流網絡還未成型,缺乏農村物流標準化和信息化,國家政府還應加大對農村基建的投資力度。
農村物流配送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終端配送不到位
盡管農村配送模式現在有“城—鄉—村”運輸網絡,農村物流終端配送網點數量不足,配送網絡最多是覆蓋到鄉鎮,但在村這個終端并沒有建立配送節點,因此,無法實現農村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造成農村物流配送系統的配送時效差,物流配送末端服務人員并不能按時將貨物送達客戶手中。這樣會在某種程度上降低農民電子商務購物的欲望。同時,農村目前興起的農產品C2C銷售形式,如果不能及時將貨物發運出去,既會影響農產品質量也會降低農產品網站的信譽程度還會影響到農民的積極性。
2.2 配送活動具有分散性
農村物流配送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配送末端用戶的規模小,太分散。農村物流的配送屬于小規模配送。對快遞企業來說如果用面包車進行配送,實現不了滿載運輸,如果用電動車進行配送,距離又相對有點遠。現存配送方式是不同企業利用不同配送方式對農村客戶分別進行配送,資源整合效率太低,在農村物流資源匱乏下造成浪費。
2.3 雙向物流未得到很好的實現
本文界定農村物流配送模式中要配送的物品指的是所有與農村居民相關的產品,其中農產品是散戶農民在自享之余多出來的進行銷售的。針對大型的農產品基地,已經具有大規模批量化的特點和成熟的物流運作模式,本文不予研究。除去農產品基地的物流需求,散戶們的農產品或其他貨物的進城運輸并未解決返程的問題,所謂“雙向物流”并未得到很好的實現。
2.4 信息平臺缺乏
盡管農村網絡覆蓋率在逐漸增大,但農村的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農村居民無法實時獲得農產品市場需求的信息,導致出現“買”“賣”兩難的問題。同時,在電商環境下,缺乏配送資源的信息整合和配送貨物的信息追蹤,會使農村物流網絡的效率不高、效果不佳。
結合農村物流現存問題和發展推動力可知,對于電子商務下農村物流配送模式優化的重點在于:整合配送需求的資源,推行共同配送,實現規模經濟。
[參考文獻]
[1] 柳思維.發展農村電商加快農村流通體系創新的思考[J].湖南社會科學,2017(02).
[2] 李雋.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改革策略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8(03).
[3] 魏霜.基于利益聯結機制的“電商+農戶”合作效能提升策略[J].農業經濟,2016(06).
[4] 路永華.浙江省農村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的路徑初探[J].中國商論,2016(14).
[5] 溫輝.我國農村電商“互聯網+農業”創新發展策略[J].改革與戰略,2017(06).
[6] 楊泳波.面向“互聯網”時代的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17(09).
[7] 張敏.互聯網視域下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