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原



[摘 要]國內生產總值(GDP)指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它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但是不能單一地唯GDP論英雄,也要結合其他指標對我國經濟發展狀況進行評價。本文利用SSPS因子分析法,引入源生產總量、三產業就業人數、進出口順差、國內生產總值、居民消費水平、人口數量、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等七個指標,建立我國經濟發展現狀評價模型,對2009~2016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作出評價,得到的相關結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GDP;經濟發展現狀;評價模型;因子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本文選擇建立一種綜合除GDP之外的其他指標的我國經濟發展現狀的評價模型,由于筆者本身專業能力和認識能力的不足,所選擇的指標和建立的模型在科學合理性方面一定的不足,但是希望本文的研究結果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能收到研究領域專家和學者的批評和指正,同時希望更多的學者能夠在這個方向做更加深入細致的研究,得到研究成果對于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現狀,進一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有重要意義。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前人的研究中鮮有對我國經濟發展現狀評價模型的研究,筆者認為研究我國經濟發展現狀評價模型對于正確的認識我國的經濟形勢,提出科學合理的發展對策,找到經濟發展中的不足,尋求適合我國政治體制的經濟發展之路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選取2009~2016年中國統計年鑒中的國內生產總值、居民消費水平、能源生產總量、人口數量、三產業就業人數、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順差的數據,利用SSPS的因子分析法對8年中我國的經濟發展現狀進行評價,設計指標涉及GDP、能源、人口、固定資產以及進出口,相對綜合,所得到的結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 實證研究
在多元統計分析中,對每一個變量之前可能都存在著較強的關聯性,逐個進行詳細分析是復雜的,采用因子分析法對數據進行處理,通過降維和簡化,得到可以表達原始數據絕大部分數據的綜合因子。
本文選取的指標原始屬于如表1所示。分別將7項指標標記為X1,X2,……X7。
采用SPSS17.0作為統計分析軟件。分析發現前兩個公共因子的累計貢獻率即達94.54%,即前兩個公共因子可以反映原指標94.54%的信息量。
通過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發現能源生產總量、三產業就業人數、進出口順差在第1個因子上有較高的載荷,第1個因子主要解了這幾個變量,這幾個變量稱為經濟發展α因子;國內生產總值、居民消費水平、人口數量、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在第2個因子上有較高的載荷,第2個因子主要解了這幾個變量,這幾個變量稱為經濟發展β因子。
為了對2009~2016年我國經濟發展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對兩個主因子計算其因子得分,得到因子得分表,采用回歸法估計因子得分系數,并輸出因子得分系數。根據結果寫出以下因子得分數:
Y1=0.077X1-0.284X2+0.299X3+0.031X4+0.312X5+0.03X6+0.325X7
Y2=0.209X1+0.535X2-0.109X3+0.264X4-0.171X5+0.264X6-0.15X7
采用計算因子加權總分的方法對不同年份的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綜合評價,其中權重的確定是關鍵。這里對其進行量化以各自的貢獻率為權數進行線性加權平均求和,從數量上考慮,以兩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權數得到綜合得分和總名次表。
計算公式為:Y=0.74783Y1+0.19757Y2
表2是根據2009~2016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得到不同年份經濟發展狀況的情況表,根據表2可以看出不同年份經濟發展α因子和經濟發展β因子得分的排名和總排名。
2 結論
利用本文所建立的我國經濟發展狀況評價模型所得到結論是2009、2010和2013年,是2009~2016年中我國經濟發展狀況最好的三年,而GDP最高的2016年經濟發展情況排名最后,這說明唯GDP論英雄是不可取的。在分析中發現經濟發展α因子幾乎決定了經濟發展狀況的排名,即能源生產總量、三產業就業人數、進出口順差,而經濟發展β因子,即國內生產總值、居民消費水平、人口數量、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經濟發展狀況,這說明想要發展我國的經濟形勢一定要在能源、就業人數以及進出口方面繼續努力,而我國現階段的也正是在走這樣一條道路,說明本文的分析結構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能源生產總量、三產業就業人數、進出口順差在第1個因子上有較高的載荷,第1個因子主要解了這幾個變量,這幾個變量稱為經濟發展α因子;國內生產總值、居民消費水平、人口數量、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在第2個因子上有較高的載荷,第2個因子主要解了這幾個變量,這幾個變量稱為經濟發展β因子。
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評價是復雜的,需要的指標也是眾多的,但是前人還沒有做這樣的研究,筆者只是選取了幾個比較中的指標來建立我國經濟發展狀況的評價模型,必然有缺陷和不足,不能全方位地對我國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得到的結論有一定的局限性,對于這方面的研究筆者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坤.國家經濟發展與消費觀變遷:歷史與現狀[J].現代經濟探討,2015(10).
[2] 任佳,馬文霞.環印度洋地區南亞國家經濟增長與發展現狀[J].東南亞南亞研究,2015(03).
[3] 吳青青,楊桂元.基于IOWGA算子的我國第三產業GDP的組合預測[J].統計與決策,2015(15).
[4] 劉干,陳燁,陳周笑.我國GDP數據質量評估模型的構建與實證[J].生產力研究,2016(12).
[5] 陳家清,陳偉,張智敏,等.三大需求對我國GDP貢獻率的波動特征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7(18).
[6] 李春忠,李小斌.我國綠色GDP發展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7(22).
[7] 繆萍萍.基于IOWA算子我國人均GDP的組合預測模型[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