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泉 李萍



[摘 要]浙江創新經濟的新模式是特色小鎮,目前已走在全國前列。本文從浙江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入手,通過對浙江特色小鎮的調查問卷分析創客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繼而提出高職職業性向分層創新創業人才分層培養的“三層次,一核心”模式;最后針對對接特色小鎮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展開研究。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教育;特色小鎮
[中圖分類號]F124.3 [文獻標識碼]A
2015年國務院《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提出要明顯增強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使大學生投身創業實踐的數量增加。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指出: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以改革的思路辦好職業教育,對提升勞動大軍就業創業能力、產業素質和綜合國力意義重大。2016年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創新創業提出如下措施:一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二是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集眾智眾力的乘數效應,構建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客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換代時期,迫切需要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素質人才,這需要一個更具質量和效率的現代高等教育體系予以支撐。
創新教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不同于學術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第三本護照”。在目前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背景下,浙江創新發展的新模式是創新型特色小鎮,浙江特色小鎮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浙江高職院校應該如何調整人才培養模式來抓住創客空間和特色小鎮蓬勃發展的機遇?這對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 浙江高職院校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現狀研究
浙江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正積極探索有特色的路徑,并已初步取得成效。選取浙江四所創新人才培養各具特色的高職院校(見表1),分析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現狀。從這四所學校來看:(1)學校所處地理位置優越,產業特色明顯、城市創新創業氛圍濃厚;(2)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上結合地方經濟特色,結合學校專業特色;(3)人才培養突出教學與實踐結合,構建富有成效的實踐平臺;(4)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上強調實踐和職業技能;(5)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定位精準,錯位發展,各具特色。
雖然浙江高校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取得了較顯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理念落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需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特點和稟賦的學生,需要有不同的培養方案,即“分層”。目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仍是“同質教育”,人才培養理念落后。
(2)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滯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需要完整的培訓體系,目前高職院校不論是創新創業教學體系還是創新創業實踐體系均不完整。
(3)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師資隊伍不足。雖然目前高校的師資結構中強調有企業工作經歷、“雙師型”教師,但依然缺乏有創業經歷的教師,這導致創新創業教育的“空對空”。
(4)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評價考核體系和激勵機制不到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效果見效慢、創業風險大,因此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較難確定,繼而很難形成良好的評價機制。
(5)政府、學校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不夠。相對本科院,社會對高職院校人才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缺乏熱情,創業資源向本科院校傾斜,對高職院校的幫扶效果不明顯;這又進一步導致高職院校本身對學生創新創業支持力度不夠,激勵機制不到位。
2 浙江特色小鎮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
浙江創業氣氛濃烈,浙江創新發展的新模式是特色小鎮,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是“政府主導、企業引領、創業者為主體”,為大學生創業者、草根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創業氛圍和優惠的配套政策和服務,適合大學生的小微創業。浙江代表性的特色小鎮如:夢想小鎮、云棲小鎮、玉皇山南基金小鎮、諸暨襪藝小鎮、龍游紅木小鎮、古堰畫鄉小鎮等。以嘉興為例:嘉興的特色小鎮在產業上涉及: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七大產業。以嘉興首批的南湖基金小鎮、海寧皮革小鎮和桐鄉毛衫時尚小鎮為例,南湖基金小鎮初步形成兼具國際開放性和金融專業性的特色區域,吸引投資類、金融類及相關服務類機構入駐;而海寧的皮革小鎮依托海寧良好的皮革基礎,完整的皮革產業鏈,正由傳統優勢產業逐漸向時尚創意型產業轉變。桐鄉毛衫則占領70%的國內市場,正打造全球紡織原料集散中心,可見這三個小鎮各具特色。
特色小鎮對創新創業人才有怎樣的需求?選取嘉興的南湖基金小鎮、海寧皮革時尚小鎮、桐鄉毛衫時尚小鎮進行調查問卷和現場調研,了解特色小鎮對創新創業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選取這三個特色小鎮的原因是:海寧皮革、桐鄉毛衫均是以實業為基礎的小鎮、南湖基金小鎮則是風投、金融類企業,恰好為實業企業提供資金等資源,特色小鎮間形成完整產業價值鏈。通過“網絡問卷+現場調研”的調查方法,回收有效問卷117份,其中南湖基金小鎮47份、海寧皮革43份、桐鄉毛衫23份。調查問卷的內容涉及以下幾部分:創業發展現狀、創業者能力和素質要求、創業的瓶頸、希望得到哪些支持等;調查問卷結果如下:
從被調查的特色小鎮創客的創業發展的盈利情況來看(圖1-a),盈利較穩定的創客僅占到18%,初有盈利的創客占到20%,盈虧平衡的占到15%;其余基本處于虧損狀態:初創尚未有訂單占到13%,有訂單仍虧損占到18%,有4%的創客考慮退出,盈利狀況較為悲觀,處于虧損狀態的創客占比高于正常預期,當然也有可能是被調查者在填表時有意夸大困難。從創客的所屬行業來看(圖1-b),風投占到18%、金融占到14%、皮革占到31%、毛衫占到20%,行業分布既有實業類企業也有服務類企業,行業分布與被調查的三個小鎮的 “特色”行業基本保持一致。
從創業者身份來看(圖2-a),有29%為大學畢業生,還有部分在讀學生,可見大學生在特色小鎮創客中占比很高,說明“對接特色小鎮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路整體上是正確的。其他創業者類別中草根創業者占比較高,其次是企業家,可喜的是創業中海歸占到3%,反映了目前“萬眾創業”的現狀。從創業者的年齡來看(圖2-b),18-40歲之間的比例占到67%,其中18-30歲占比38%,31-40歲占比29%,可見特色小鎮創客的年輕化,體現出特色小鎮創客的活力。這兩個調研結果都為支持 “對接特色小鎮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從側面提供了社會依據。
從創業者所需具備的能力素質來看(圖3-a),最重要的是市場把握能力,其次是專業知識、人際交往能力、執行力。一般認為市場把握能力僅通過教育是較難培養的,但教育可以培養人的專業知識,這是高校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可以做得到的。從支持創客創業成功的因素中(圖3-b),個人興趣愛好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特色小鎮的優惠政策,由此可見政府的政策作用起到了效果;再次是團隊的支持、工作經驗的積累??梢娫谌粘=虒W和實踐中要注重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
關于支持創業的因素,分別針對大專生(圖4-a)和本科生(圖4-b)進行調研的結果發現:兩個群體既有共性也存在差異性,對兩類群體個人興趣愛好都發揮最大作用。差異性表現在??粕猩鐣P系和團隊的支持起較大作用,本科生中優惠政策起較大作用。
關于創業遇到的瓶頸(圖5-a)中,最大的瓶頸是資金,約有78.6%的創客均認為存在資金的瓶頸;第二大的瓶頸是知識體系和人才,約有70%的創客存在該瓶頸,其再次的瓶頸如:人脈、個人能力等;可見創客普遍面臨融資約束問題,雖然政府和銀行出臺多項政策解決融資約束,但該問題仍然沒能很好解決,融資約束仍是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關于創業還需要哪些支持(圖5-b)中,絕大多數企業均需要資金支持,這與前一問題的結果保持一致,可見融資約束的嚴重性和資金的必要性;此外創客還需要情感支持、配套政策和技術支持;值得指出的是僅有2家創客認為需要高校創業指導中心的支持,可見目前高校創業指導中心對創業工作并未起到預期效果,這也恰恰說明了本研究的必要性。
調查問卷融入了國際貿易實務的專業特色,因此最后的兩個問題是針對國際貿易類人才需求的問題。對于團隊是否需要國際貿易方面的成員(圖6-a),被調查企業中有41%的企業認為團隊需要國易類人才,這些企業主要皮革、毛衫類的制造企業,可見對于制造業創客普遍意識到國際市場的重要性。在對國際貿易人才的具體要求(圖6-b)中,最重要的是開拓市場的能力、接下來是有實戰經驗,再次是有客戶資源,這說明創客對高校人才實踐能力的重視。
通過對嘉興代表性特色小鎮的調研,本項目組認為:從特色小鎮創客對創新創業人才需求的角度來看:(1)市場把握能力、專業知識、個人興趣愛好對特色小鎮創客創業起到較大作用,因此日常教學和實踐中要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和興趣愛好的培養。(2)創客普遍面臨較為嚴重的融資約束,因此除了優惠政策外高校的創業中心要切實給予創業學生(團隊)資金上的支持。(3)目前高校就業指導中心對創客創業起到的作用不大,并未起到預期效果;這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強化的。(4)對于制造類創客而言國際市場的重要性得到較為普遍的認可,該類創客需要有實踐經驗的國際貿易創新創業人才。因此在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上要強調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3 高職職業性向分層創新創業人才分層培養:三一模式
浙江高校應該如何調整人才培養模式來抓住創客空間和特色小鎮蓬勃發展的機遇?結合對特色小鎮的調研結果,高職院校應該進行職業性向分層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職業性向創新創業分層人才培養是“三層次、一核心”,其中“三個層次”是指主要將學生根據職業性向分為三大類:直接就業的學生、有創業想法的學生、想繼續讀書深造的學生。針對這三類不同的學生對應三個層次的人才培養:重實踐與企業對接的高技能型高職人才、與創客空間特色小鎮對接的創新創業型高職人才、高職+應用型本科(專升本)這三個層次?!耙缓诵摹笔侵溉齻€層次人才培養均圍繞共同的核心:高技能和創新創業。
“三層次、一核心”的高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具體指:(1)普通的學生完成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資格認定,注重實踐能力,能力突出的學生參與職業技能競賽提升職業綜合素養和職業發展能力,適合直接就業。(2)創業性人才為其量身定做創業策劃輔導、創業競賽創業支持,和特色小鎮創業項目對接,適合自己創業或在特色小鎮做創業合伙人。(3)個別求學愿望迫切的學生重點提升其升學能力(專升本)和科研能力。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平臺,給予愿意攀登而且有能力攀登的學生以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這三個人才培養層次是動態的,學生可以在不同層次切換。(4)這三個層次的人才培養均圍繞一個共同的培養核心:高技能和創新創業,正是有了這“一核心”才能保證三層次的動態性,其余兩個層次人才均可和第一層次之間相互流動。通過分層教學,將不同能力的學生對接不同要求的模塊,實現教學、職業技能培養與認定、創新人才選拔和“專升本”選拔的有機結合。對接特色小鎮的職業性向分層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三層次,一核心”如下圖7所示:
4 對接特色小鎮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建議
2015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高校要建設創新創業專業課程群。對于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難度在于創新創業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創新創業實踐機會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對于第二層次創業型人才的培養,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重點,故針對該層次創新創業重點展開?;谡憬瓌撔陆洕奶攸c,不提倡建立高職自己的創客空間,而是要為特色小鎮和創客空間培養創客人才和合作伙伴。在對高技能創業人才培養定位的基礎上,對于有創業想法的學生在人才培養模式的設計按照如下思路:
第一,創新型小鎮或創客企業提出人才規格,合作設計培養方案,并根據創業項目的需要,設計個性化的、有創客空間為課程設計和實施主體的課程,保證學生畢業、創業雙重需要。
第二,設定合理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的構建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尤其是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結合與銜接。課程體系的構建要面向創客空間和特色小鎮的企業,結合創業項目的需要,有創客空間和特色小鎮為課程設計和實施主體的課程。
第三,利用創客空間和特色小鎮搭建多種方式的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和實踐平臺;并且利用創客空間和特色小鎮作為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真正實踐參與機會。高校需要加強與政府和企業的交流合作,尤其是與特色小鎮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各種優惠政策,尤其要給予資金上的支持,讓想創業的學生能真正的“執行”起來,把好的想法實施起來。
第四,實施雙導師指導+創業、創新、經營管理實操運行,即學校培養基礎能力和技能、配備指導老師;學生直接由企業以項目形式委派任務,由企業直接指導。學校的指導老師受實踐經驗所限更偏向指導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類比賽。企業導師則可以帶學生真正對接創業項目,挑選和培養合作人員。這兩類導師都幫助學生“干中學”在提升創新創業能力。這還需要建立對創業學生和指導導師的激勵機制。
第五,創新人才的內部層次:優秀的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可直接創業,或在完成企業任務中脫穎而出的優秀人才直接進入創業進程或成為創業企業業務骨干或自主項目創業;次優學生成為企業業務人員。
第六,學制安排,2年級末全院選拔,3年級分組形成團隊,對接創客空間或特色小鎮,或在創客空間或特色小鎮創業孵化扶持下運行自有項目,或進入已有創業團隊合作運營創業項目。
[參考文獻]
[1] 黃兆信等.高校創客教育發展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4).
[2] 楊勐.大學生創客小微創業的浙江實踐[J].中國青年研究,2016(04).
[3] 郁建興等.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設的基本經驗與未來[J].浙江社會科學,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