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龍燕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 in pregnancy,APIP)是妊娠期嚴重的并發癥,發病率約1/12000-1/1000,發生在孕早、中、晚及產褥期分別占19%、26%、50~53%和20~38%[1-2],圍產兒病死率為20%-50%[3]。此病并發癥多、易反復發作,嚴重威脅母嬰安全。為探討APIP的診斷、治療以及臨床特點,現將我院2008年-2019年收治的15例APIP進行回顧性分析。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婦產科近10年共收治APIP患者15例,年齡20~38歲,初產婦14例,孕27周1例,孕28-32周5例,孕32-34周3例,37周后4例,自然分娩和剖宮產后各1例;10例為外院轉入。其中輕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6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9例,膽源性7例(4例MAP,3例SAP),脂源性6例(1例MAP,5例SAP),特發性2例(1例MAP,1例SAP)。APIP的臨床診斷[4]以符合以下三條中的兩條即可診斷:(1)與AP相符的腹痛,(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活性至少大于正常上限3倍,(3)影像學檢查符合AP診斷。使用改良的CT嚴重指數評分(modified CT severity index, MCTSI)[4]進行炎癥反應及壞死程度的判斷,詳見表1。
注:MCTSI 評分為炎性反應與壞死評分之和
14例患者有典型臨床表現,上腹疼痛伴惡心、嘔吐癥狀(100%),伴有腰背放射性疼痛5例(35.7%),腹膜刺激征3例(21.4%),發熱7例(50%),腹瀉2例(14.3%)。1例SAP患者以反復子癇抽搐為首發癥狀,臨床癥狀不典型。
白細胞WBC(4.8~29.52)×109/L,平均(14.12±6.33)×109/L,血清淀粉酶AMY 113~2469 U/L,平均(1324.9±880.53)U/L,乳酸脫氫酶LDH 179~1981 U/L,平均(525.9±565.23)U/L,肌酐Cr 22.7~124 umol/L,平均(63.8±29.55)umol/L,血鈣Ca 1.57~2.55 mmol/L,平均(2.07±0.24)mmol/L,在脂源性AP中甘油三酯TG 16.53~46.11 mmol/L,總膽固醇CHOL 12.71~20.84 mmol/L。膽源性AP中總膽紅素T-BIL5.74~66.44 umol/L,直接膽紅素D-BIL 1.05~37.55 umol/L,影像學檢查見表2。
所有患者確診后均禁食水,給予全腸外營養,積極補液,抗休克,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使用三代頭孢抗炎治療;對癥給予止痛、解痙;根據宮縮情況予硫酸鎂或安寶保胎治療;嚴密監測胎兒情況及患者病情,如考慮胎兒具備存活能力或內科治療24-48小時后病情加重,或發生胎兒窘迫,均剖宮產終止妊娠,術后轉入ICU繼續觀察治療。

表2 15例患者影像學檢查報告情況
注:*表示為SAP,例12為經產婦
患者確診時間4~72小時,平均(27.8±25.2)小時,無漏診誤診。住院時間3~68天,平均(17.7±15.5)天。1例膽源性SAP內科治療好轉,因反復發作,孕34周促肺后剖宮產;1例脂源性MAP內科治療15天后癥狀好轉,保守治療期間早產順產一活嬰;1例膽源性MAP內科治療好轉出院,外院分娩。2例為產后發病。余10例患者均因胰腺炎病情加重剖宮產終止妊娠。術中行胰腺探查及引流7例。2例術后腹腔感染。11例患者在術后轉入ICU治療,3例患者行血濾。1例膽源性SAP患者剖宮產術后行ERCP+鼻膽管引流術(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 ENBD),因重度膿毒癥,多臟器功能衰竭術后68天后死亡。1例孕32+5周特發性SAP,院外子癇4次,轉入時已胎死宮內。3例新生兒輕度窒息,詳見表3。
本文15例患者均診斷明確無漏診誤診,但1例(6.7%)臨床癥狀不典型。由于疼痛刺激誘發宮縮可被誤診為胎盤早剝或早產[5]。如出現局限性或彌漫性腹膜炎預示可能已存在較多胰腺周圍滲出,此時可能已發展為SAP。若伴有發熱、休克、黃疸、消化道出血等癥狀,強烈預示有出血壞死性胰腺炎存在。
本文2例AMY升高小于3倍。其中1例SAP血AMY僅113 U/L,但術中腹腔大量乳糜液,留取腹水查AMY 3340 U/L,1例子癇合并SAP術前AMY僅201 U/L,術中大量壞死滲出。故考慮在胰腺廣泛壞死時,AMY也可不過度增高,AMY升高小于上限3倍者不能排除胰腺炎,且AMY不應作為評估嚴重程度的指標。
本文所有患者均行超聲檢測,但B超易受氣體干擾,主要用于了解是否存在膽囊、膽道結石,診斷膽源性AP,而對胰腺壞死感染的診斷價值較差。
(1)妊娠合并胰腺炎的內科治療
APIP的內科治療同非孕期,包括禁食、胃腸減壓,解痙、鎮痛、給予充分的液體復蘇、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加強重要臟器的監護,抑酸、抑制胰酶分泌等。期間尤其要注意維持氧飽和度>95%及有無疼痛刺激導致宮縮發生。病情穩定前提下給予足夠的營養支持保證胎兒發育。在抑制胰腺分泌上,抑酸藥物和生長抑素對胎兒的致畸作用尚不明確,目前胰推薦在SAP 發病72 h內應用酶抑制劑(D級證據)。H2受體拮抗劑和質子泵抑制劑在預防應激性潰瘍時可短期內應用(E級證據)[6]。本文4例術前使用上述藥物,隨訪新生兒無畸形發生,但此時患者已處于妊娠晚期,早孕及中孕期孕婦必須充分評估病情及和患者交待風險再使用。

表3 15例AP患者治療及妊娠結局
注:*表示為SAP,例12為經產婦
(2)妊娠合并胰腺炎的抗感染治療
2014年指南推薦針對易感人群(如膽道梗阻、高齡、免疫低下等)可能發生的腸源性細菌易位,可選擇喹諾酮類、頭孢菌素、碳青霉烯類及甲硝唑等預防感染[4]。在本文中15例患者均預防性應用抗生素,7例術中留置腹腔引流,2例患者(保留腹腔引流時間分別為15天及68天)發生繼發腹腔感染。其中的一例膽源性SAP為出血壞死型胰腺炎,該患者胰腺壞死滲出較多,具有腸道菌群易位、發生腹腔感染的高風險,術后保留腹腔引流時間長,最終死亡。我們的經驗提示,APIP應積極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并根據培養結果調整用藥,抗生素用藥超過1周的應給與抗真菌治療。術中如腹腔液體較少可不放置引流管以減少醫源性感染機會,術后引流較少也應盡早拔除腹腔引流。
(3)針對不同病因妊娠期胰腺炎的治療
文獻提示膽源性APIP所占比例約66%[7],本文發病占46.7%。孕期如不處理膽石易反復發作[8]。本文71.4%(5/7)膽源性APIP有膽囊結石反復發作史。膽源性APIP在處理胰腺病變同時也應在產科、外科及消化內科多科協作下積極處理結石。傳統方法是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術中進行膽管探查及引流[9]。手術時機可選擇在妊娠中期或產后。膽管結石首選ERCP介入治療[10],目前ERCP輻射暴露與兒童期癌癥風險有關的閾值還不明確,但認為如行ERCP應盡量控制胎兒輻射劑量在5rad以內且盡量將手術推遲到妊娠中期(4-6個月)實施,妊娠后期的孕婦建議推遲至36 周以后或生產后[11]。ERCP 術后胰腺炎、穿孔、膽囊炎等并發癥的發生率高于非妊娠人群,但總體上不增加孕婦病死率及早產、流產率。胎盤剝離、胎膜破裂、驚厥或先兆流產為ERCP禁忌[10]。本文一例膽源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患者,雖術中充分胰腺引流,術后14天氧合指數仍230,而行ERCP后膽紅素及AMY隔日下降至正常,雖最終死亡,但考慮原因為感染因素而與ERCP無關。此外多例膽源性APIP患者均有結石反復發作病史,如在妊娠中后期即行ERCP,應可縮短患者診療時間。
高脂血癥性APIP占4%[10],本研究顯示占40%,高脂血癥APIP保守治療期間盡量不使用脂肪乳,如TG>11.2 mmol/L,且脂肪酶>正常上限的3倍伴有低鈣血癥的征象、乳酸酸中毒、全身性炎癥或器官功能障礙加重的征象或多器官衰竭,可行血漿置換和血液濾過盡快將TG水平降至5.65 mmol/L以下[13-14]。本文3例行血液濾過,血脂由治療前16.82~46.11 mmol/L經3~4天可降至<5.65 mmol/L。
(4) 妊娠合并胰腺炎的產科處理及手術治療
胰腺炎外科干預原則僅針對胰腺局部并發癥,僅有胰腺或胰周無菌性壞死無需手術干預[4]。但由于APIP可導致循環不足、低氧血癥、酸中毒、胎兒宮內窘迫,且增大子宮持續壓迫也導致AP病情惡化,考慮應放寬手術指征。一般認為以下情況可終止妊娠[15]:(1)明顯流產或早產;(2)胎兒宮內窘迫、窒息或死亡;(3)出現嚴重的感染或發展為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4)妊娠晚期,或促肺后評估胎兒可存活;(5)出現腹腔間室綜合征。終止妊娠方法主要為剖宮產,但也應個體化,如患者短期內能陰道分娩也可考慮陰道分娩。本文中9例患者發病孕周小于37周,由于炎性滲出疼痛刺激可誘發宮縮導致早產,我們對未足月患者均給予地塞米松促肺及硫酸鎂/安寶保胎延長孕周。在觀察期間嚴密監測重要臟器功能、胎心監護。對考慮胎兒具備存活能力或內科治療24~48 h后病情加重,或發生胎兒窘迫,均行剖宮產終止妊娠。本文大部分患者預后良好。
(1)確診的及時性
15%~25%的MAP可能進展為SAP[16]。從癥狀發作到入院間隔小于24 h可影響其預后[17]。本文MAP發病至確診時間平均22.3 h,SAP發病至確診時間平均31.4 h,本文中不良妊娠結局(孕婦死亡、胎死宮內、新生兒窒息、腹腔感染)均發生于SAP患者,MAP預后較好,這可能與入院后及時診斷、積極干預而阻止病情進展有關,這一點與文獻相符。我們的經驗提示,入院后如能24小時內評估AP的嚴重程度及積極處理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不良妊娠結局。
(2)病變嚴重程度的判斷
目前2014年急性胰腺炎臨床指南將改良Marshall評分作為判斷AP嚴重程度的標準,本文9例SAP均伴有氧合指數下降,5例SAP出現少尿、血壓下降但未達診斷標準, SAP延長孕周天數僅為0.8天,然而MAP延長孕周平均2周。
現臨床指南沒有將MCTSI評分列為判斷標準。我們對進行CT檢查的患者進行MCTSI評分,所有SAP均≥8分,且分析術中情況及預后可看出其與疾病嚴重程度具有平行性,可很好的反映胰腺本身及周圍臟器病變情況。我們的經驗提示MCTSI≥8分也可預測及診斷SAP,并可對預后進行評估。在本文中9例SAP均合并胸腔積液,可將胸腔積液作為診斷SAP的指標之一,這點與文獻相符[18]。進行1次腹部CT檢查胎兒估計吸收輻射劑量為2.6 rad,故對妊娠中晚期及已決定終止妊娠的患者可行常規CT檢查。
綜上所述,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是孕期嚴重并發癥,臨床較少見,應加強對其的認識與診治,入院后盡快評估及處理,加強多科合作,以改善母兒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