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容
[摘要]信息技術對于高職學前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作用,認清信息技術在高職學前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優勢,通過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與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了解整合的途徑與方法,并且運用信息化于高職學前英語課堂教學,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具備一定的運用信息技術能力和信息素養,縮小山區與沿海以及其他省市的差距,從而培養具有區域特色為山區經濟服務的現代化新型幼兒教師。
[關鍵詞]ICT;高職;學前英語課堂教學;山區高職院校;整合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7-017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7.072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ICT(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簡稱ICT)即信息和通信技術,是信息、通信和技術三個英文單詞的詞頭組合。它是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相融合而形成的一個新的概念和新的技術領域《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關于信息技術有一條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因此,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現今高職教育的主要發展趨勢,面臨著這種新的教育模式的改革,ICT與高職教育課堂教學的融合成為當前高職教育改革中的一種重要的發展趨勢。作為高職教育改革中一個重要分支一高職學前教育,改革課堂教學勢在必行,山區經濟落后,信息化資源不夠,為了更上時代的步伐,通過ICT與山區高職學前英語課程整合,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化技術,開發適宜的信息化教育資源,優化學前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幼兒教師的信息素養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優化山區高職學前英語課堂教學。
一、ICT與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優勢
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應該明確ICT與課堂教學的整合的優勢。
(1)ICT即綜合信息服務提供,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包括互聯網、多媒體、IT專業服務,在表現形式上可以集聲音、圖像、動畫于一身,為學生創設輕松動感優美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以興趣為前提下的學習,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2)利用多媒體的交互功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多媒體網絡教學除了能夠讓教學“動”起來,同時讓學生也“動”起來,使學生的眼、耳、手、腦、口同時進行接收信息,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從而更好地發揮主體地位。
(3)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方法多采用語音室,只能單方面的是學生從聽力和口語兩方面去輸入信息,運用ICT可以多方式的刺激學生的聽力,口語,閱讀,翻譯,模擬現場等,使學生得到多方位的全面發展。
二、ICT與山區高職學前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途徑與方法(一)信息化教育資源的建設
信息化教育資源的建設是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出發點,是推進整個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教育資源建設應該是多渠道的:首先可以通過商業公司購買素材,教師從公司所提供購買了一些通用的素材,然后進行收集整理,組織加工,形成一套適合于自己教學方式和教育環境的有用的信息化資料,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從而利用信息資源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并使之運用于教學中;也可以通過師生互動共同建設,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信息化收集的水平能力,聯系生活實際,鼓勵學生參與;另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知識建構,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實現,從而有效地實現信息化教學課堂。
同時,注意地區信息化教育資源建設的差異,縮小地區差異,我國絕大部分省市的教育部門都建立了學前教育網站,學前教育信息化資源形式主要包括幼兒教育資源庫(滿足幼兒園教學需要)、專題學習網站、教師博客、各園課件制作素材庫等。東部發達地區對現代信息技術裝備已熟練掌握,這些資源建設主要依靠各地政府的投入和支持,但是對于一些地區,特別是山區,學前教育的信息化資源還十分的匱乏,學前教育信息化資源的匱乏是阻礙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重要因素,對于高職學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縮小地區差異,加大山區高職院校學前教育信息化資源的投入就極為重要。
(二)教學手段和教學設計的信息化
網絡為人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資源,給教學帶來極大的方便,信息化的教學課堂是動態的,信息化教學的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教學活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尋找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吃透教材,緊抓學科特點,借助信息技術渲染活動氣氛,有效提升活動效果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使學習者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有效地促進學生利用信息化教學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其次是信息技術知識,根據教學內容,合理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合理選擇教學媒介,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利用多渠道的信息資源,學校的網絡環境,現代教育裝備的配置,并與Internet網連接的多媒體計算機、閉路電視和校園局域網,充分利用國內外的各種信息資源,利用網絡,軟件,光盤等多媒體媒介,通過投影、幻燈、錄音錄像開展信息化教學。
(三)加大山區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師資信息素養的培訓我國高職院校教師信息素養能力參差不齊,培訓力度不一,特別是對于山區高職院校,更應該加大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明確教師必須掌握的信息知識與技能,通過各種教師培訓中心,科研機構和相鄰高等院校中的信息資源的借鑒學習,讓教師學會對教育教學信息資料進行收集分析、組合加工、儲存運用,實現教學的現代化,提高其信息素養,從而提高教師隊伍整體信息素質。
三、ICT與山區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整合的教學模式
(一)傳統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而直接的轉變為現代信息技術教學,這種簡單地從傳統教學過渡到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是不可取的,現代信息技術只是作為輔助教師教、學生學的工具,而非代替,我們必須更新我們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尋找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最佳結合點,發揮兩者各自的優勢,才能在“整合”之路上走得更遠,更久。
(二)探索適合山區區域特色的高職學前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教育信息化讓我們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多重信息媒介創設一個良好的信息環境,教師和學生能夠在這樣的信息環境中獲得更好的信息資源并且交換信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在對教學方式改革的同時,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以信息素養目標的達成為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素質教育。
新型的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應該為:搭建局域網,立體式網絡的溝通平臺,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整合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中,學生從被動者接收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從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在利用信息技術學習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學習到了相應的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知識協助者,由信息灌輸者轉變為幫助學生獲取信息的促進者,同時改革教學方式,通過情景創設、問題探究、合作學習、項目分工等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媒介演示講解和學生主動協作探索,分工合作完成項目模塊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信息化教學進行查詢資料、搜索信息、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在教師創設的情境、協作與會話等模塊項目中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將信息技術融合到教學中的各個項目,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模塊的整合。整合的模式和環節可概括為“首先運用信息多元化媒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接著進行模塊任務分配,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加入各種活動形式強化訓練,最后進行師生,生生互相評價。”在這個項目活動的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學習融入整個綜合知識的學習之中,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理論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創新信息的能力,從而讓學生達到信息的重新加工組合并利用,理論聯系實際。在這種輕松,動感的氛圍中,使抽象的、枯燥的教學活動變得靈活有趣。同時,ICT與學前英語課堂的整合除了使學生對專業知識更好地吸收學習外,還可以使學生對ICT技術本身有更深入的認識,為發展學生終身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培養出具有信息化技術的現代技術人才。
作為處于山區經濟發展落后的高職院校,應該更好地利用有限的信息化資源,跟緊改革的步伐,加大培訓力度,提升教師信息素養,重視教學手段和教學過程的信息化,把信息技術作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動力,努力探索出具有山區區域特色的高職學前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總之,在教育信息化這個大背景下,ICT對新時期的高職學前英語教學改革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山區高職院校教師更應該認清ICT對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養,把課堂教學和信息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實際生活和虛擬世界適當地結合起來,寓教于樂,努力探索適合山區區域發展的課程教學,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培養出合格的適應社會時代需要的新型具有信息化能力應用型幼兒教師。
參考文獻:
[1]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深化學科教學改革的根本途徑[J].信息技術教育,2002(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曾祥林,張紹文.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層次和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