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鎖年
摘 要:本文對甜永高速公路建設項目質量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統各個子系統進行了功能及應用介紹,通過信息化手段,數據自動采集、數據自動分析技術,將集團項目管理辦法、制度與日常項目管理工作有機的融合集成在一起,達到統一項目管理標準、信息共享,降低項目管理成本的目的,為項目質量安全管控起到助力監管作用。
關鍵詞:高速公路項目;質量安全信息化;開發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TP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5-0107-02
1 多項目質量安全信息化建設背景
1.1 項目工程情況
甜水堡至慶城至永和高速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銀百高速G69一部分,路線北接銀川至環縣(甜水堡)(甘寧界)高速公路,路線全長303.590公里。
1.2 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項目施工路線長,施工難度大,通過信息化手段,利用數據采集、大數據分析技術,將集團項目管理規章制度與日常項目管理工作有機的融合集成在一起,為項目建設起到助力管控作用。
1.3 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可實現集團、公司、項目辦、施工標段對項目四級管理模式,從不同層次對項目進行全過程動態管控,將傳統項目質量安全控制的手段從事后轉到事中甚至事前,從以往的“改問題”轉變成為現在的“防問題”,真正的把施工全過程中需要檢測的質量數據及時的展現給項目管理者,將項目質量安全管控的時效性大大的提高,給公司的經營、生產、管理、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
2 項目信息化綜合管理系統系統總體架構、功能與應用
2.1 系統總體架構
項目信息化綜合管理系統以進度為主線,以合同為約束,以質量安全為中心,以成本控制為目標的管理理念,涵蓋工程建設全過程,分為三個層級管理。
(1)集團層級。集團層級管轄范圍是集團所有工程項目,支持多項目管理,從總體上對項目質量、進度、安全、資金進行管控。(2)項目辦層級用于施工標段或項目管理辦公室,支持多標段管理,側重于項目管理,專注合同履約、進度管理、現場管理、材料管理、計量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等。(3)工地現場層級用于施工現場關鍵部位監控、監測和關鍵生產設備作業質量監測以及人員作業安全監控。
2.2 質量管理功能與應用
結合現場設備采集試驗、拌合站、梁場智能張拉壓漿、施工質量報檢及業主和監理巡檢各類信息,動態監控施工作業,對實時上傳的視頻和質量檢測數據進行質量管理,及時發現質量中存在的問題,將質量問題扼殺在萌芽階段。
(1)對監理和標段試驗室的壓力機、萬能機的控制主機安裝“數據自動采集與處理系統”,可實現在做試驗的同時,數據同步到云服務器數據庫,達到實時性效果;可實現對力學試驗室產生的不合格數據進行試驗數據的追蹤,查明試驗材料不合格的原因;可通過圖形顯示試驗過程中使用力和時間形成對比的曲線,從圖1中可以了解現場試驗的整個力值過程。
(2)拌合站數據監控。拌合站管理系統通過實時對現場拌合機的數據提取來展示拌合機生產過程中混凝土配合比信息、生產記錄、拌合時間、產量查詢、材料用量等綜合信息。
1)數據實時性:每一盤料數據會同步進行數據的上傳,滿足了信息化數據不落地的要求,數據是真實、有效、可靠,避免造假數據的產生。2)配合比誤差短息預警:當每一盤混凝土的一種或者多種材料的實際用量與配比用量出現低、中、高誤差時,系統會自動發出預警信息,通過手機短信進行提醒。
(3)智能張拉壓漿數據監控。能夠實現預應力施工質量管理“同步跟蹤、過程控制、實時補救”,管理者和施工人員能隨時、隨地對橋梁預應力施工質量進行監控和管理,通過生產數據的不落地上傳功能,實現對生產數據實時監控、實時分析、實時研判、及時預警,保證預應力張拉壓漿施工質量。
(4)施工質量報檢及業主和監理巡檢。將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匯總后發送至信息化項目管理平臺和以手機短信的形勢推送到施工、監理、中心試驗室、建設單位相關負責人,能及時掌握施工單位現在存在的質量問題。
不合格的數據應用處理流程,第一時間給施工單位下達整改指令限期整改;施工單位在接受到項目辦、監理的整改指令信息后,及時響應并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
1)項目辦在現場巡檢中發現問題時,向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同時下發《不規范通知書》,要求施工單位及時整改。2)確認整改結果合格后,推送項目辦復查。如檢查不合格,要求施工單位再次進行整改后再由駐地監理復查結果,直至整改合格。3)項目辦復查整改情況,確認整改結果合格后,本次整改結束。如檢查不合格,要求施工單位再次進行整改后再由項目辦確認整改結果,直至整改合格。4)項目辦和駐地監理下發的整改指令,超過整改期限且施工單位未整改處理的不合格記錄,系統界面會自動提醒,形成預警信息發給到項目辦管理界面查看。
2.3 安全管理功能與應用
項目安全監控管理信息化包括橋梁、隧道、梁場、拌合站、隧道以及施工人員的安全監控管理,對重大施工現場、關鍵部位及高邊坡部署視頻監控系統(見圖2)。
(1)作業人員、車輛進出隧道引入隧道人車分離門禁和人員定位系統,可實現隧道施工人及車輛進出的管控,由各施工單位自行配發人員卡,實現統一管理,實時掌握進出隧道人員信息數據集中監控管理。(2)隧道采用“五位一體”(CO濃度、CH4濃度、SO2濃度、PM10濃度、安全步距實現一體化)有害氣體檢測系統,結合黃土隧道特點,重點對粉塵和車輛尾氣濃度進行實時監測,實現采集數據實時上傳到信息化管理平臺,有害氣體超標時,系統會發出報警提示,從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隧道施工過程中有害氣體超限帶來危險。(3)施工重點部位視頻監控系統:對隧道洞內外、特大橋高墩、大型梁場、鋼筋加工廠、拌合站及高邊坡山體易滑坡段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等存在施工風險地段安裝視頻監控。對施工重點部位進行全方位、全天候視頻監控,掌握施工環境、加工工藝等及人員安全情況,同時為防汛度汛及地質滑坡等災害發生提供實時監控預警。
3 多項目信息化綜合管理系統管理機制
在全面落實集團、公司信息化建設要求,強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同時,項目辦在人員配備、制度建設、系統建設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做到質量安全信息化管控工作有章可依,有據可循,有專人管理,健全質量安全信息化管理機制。
3.1 強化組織,充實力量
從信息化建設工作開始,項目辦成立了信息化領導小組,完善了組織機構,進一步明確了信息化工作職能,增加了信息管理人員配置,為全面開展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2 完善制度,強化措施
制定了信息化管理辦法,健全了信息化管理體系,做到質量安全信息化管控工作有章可依,有據可循,有專人管理的質量安全信息化管理機制。
3.3 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操作技能
(1)加強使用人員的學習培訓,注重應用,充分發揮信息化系統的功能和實效。二是是建立信息化建設績效考核機制,對諸如惡意損毀信息化設備、故意調轉或關閉設備隱瞞對施工過程的監控、對上傳數據(問題)報告審批不及時以及存在屢改屢犯等問題的單位通報,特別是對試驗檢測數據有弄虛作假的行為一旦發現將進行嚴厲追責。(2)做好技術保障服務、助力工程品質提升。及時解決好信息化使用中出現的問題,做好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切實為工程品質提升起到更好的助力作用。
4 結語
目前本系統已經在甘肅省公建集團公司的多個在建項目中使用,從運行情況看,該系統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時間成本。通過對各參建單位人員、工地試驗室、工程進度的實時掌控,使各施工環節更加透明、使各參建人員的責任更加清晰、可追溯,保證了施工數據的真實性、施工資料的及時性、進而提高了工作效率、確保了工程質量,通過信息化技術的創新應用,為全面提升項目建設質量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鄭基.高速公路智能全程監控系統及關鍵技術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2(11):45-46.
[2] 楊科,陳小佳.高速公路視頻監控系統技術升級探討[J].交通科技,2014,34(06):67-68.
[3] 劉轟,王瑞,楊根成.國家高速公路智能全程監控系統及關鍵技術分析[J].交通標準化,2011,21(08):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