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萍 熊壽遙
摘 要:科技創新型人才的客觀評價是創新引領經濟發展的必要基礎。通過對我國現階段科技創新型人才指標體系的構建,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科技創新型人才分二個維度,36個指標進行客觀科學的定量評價,為現階段科技創新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
關鍵詞:科技創新;人才;模糊綜合評價
中圖分類號:G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5-0219-02
自2016年“新經濟”一詞進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中國依托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在節能與環保、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高新技術服務與研發、金融服務與法律服務等方面高速發展,逐步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其本質即為以知識推動的科技為核心構建生產力系統,直接依據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的經濟時代。
知識經濟實質上是人才經濟,習近平總書記在貫徹實施《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時就做出重要指示,他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要求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1 文獻綜述
知識經濟與全球化時代急切呼喚創新與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是引導和實現創新的主體和領軍力量。創新型人才可以定義為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與創新人格的人,創新型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和地區的核心競爭力。我國關于科技創新型人才的管理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1)科技型人才的集聚效應研究。(2)區域科技型創新人才聚集博弈系統研究。(3)人才聚集預警研究。(4)科技創新型人才評價研究。
實踐表明,人才評價是人才管理及培育的關鍵因素,事關各省市以及國家人才培育政策的制定,而人才評價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動態評價過程。目前,國內外對于人才評價的研究還較為少見,且不能全面的衡量人才工程建設的狀況,本文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上,構建科技創新人材的評價指標體系,然后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給出我國科技創新型人才評價體系,然后以我國某省人才工程建設為例進行實證研究。
2 科技創新型人才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根據劉慧等對于創新型人才的概念界定: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具有創新素質,在某一領域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取得創新成果,對社會做出較大貢獻的人稱為創新型人才。因此,本文從兩個方面對科技創新型人才進行評價,一方面是創新素質,用于衡量個人開展和完成創新活動的心理素質,其創新知識、創新動機和創新能力與創新人格等是衡量創新素質的關鍵指標;另一方面是創新業績,創新業績是個人創新素質的外化表現,主要體現在主持承擔的省部級和國家級項目、省部級和國家級學術獎勵、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上報告次數、數據庫論文及被索(或被摘、被載等)、發明專利權數以及專著數等方面。
3 科技創新人才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基于科技創新人才的每個維度以及相應的刻劃指標,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逐步得出評價結果。其中,對于學術水平、學術影響和科研項目能力等的下一級刻劃指標,都是可以量化的,可以不采用模糊隸屬度進行刻劃,只需對樣本集進行歸一化處理即可,但是,對于創新知識、創新動機、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等維度的下一級指標,大多不是直接定量刻劃的,因此,首先對這些變量運用模糊變量隸屬度進行定量刻劃。以某省科技創新人才數據為基礎,構建科技創新人才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以對創新知識的模糊刻劃為例,記創新知識為,則記為基礎知識、為專業知識、為交叉學科知識,則創新知識的權值的刻劃如下:
(1)重要程度的判斷。對于重要性程度的刻劃函數,根據Saaty采用列表的方法,如表1所示。
(2)構造判斷矩陣。以創新知識為例,根據創新知識的3個指標和表2所示的重要性程度刻劃,通過兩兩對比,得出判斷矩陣:
其他維度的判斷矩陣可類似構建。
(3)模糊互補判斷矩陣權重的確定及一致性檢驗。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對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權重集,其中,用于刻劃創新知識的權重的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權重集為。
根據下式進行一致性檢驗:
其中,為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比率;為判斷矩陣的一般一致性指標,,見表2,當時,即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如表2所示。
根據以上為某省科技創新人才構建的創新知識權重判斷矩陣,計算其隨機一致性比率為,因此,一致性檢驗通過。
(4)模糊評價矩陣的確定,針對每個科技創新人才,采用專家評分法,對每個指標進行隸屬度的刻劃。對于科技創新人才其創新知識的模糊刻劃,通過10位專家對提交的個人綜合素質材料(如學歷層次、畢業專業、研究方向及代表性成果等),從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交叉學科知識三個方面分別給出屬于(A+,特優),(A,優),(B+,良),(B,較好),(C,一般)的評價,最后給出相應的模糊評價矩陣如下:。
(5)模糊綜合評分,根據權重向量和相應的模糊評價矩陣,計算各個維度在相應指標系下的隸屬度。
對于某省科技創新人才創新知識維度的評價如下:
。
重復以上過程,逐級自下而上計算,并最終對科技創新人才評級指標的創新素質、創新業績和整個科技創新人才評級指標進行評分。
最后,以P表示科技創新人才級別,對P的評價劃分為A+,A,B+,B,C三等五級,通過標準化后其取值范圍在(0-1)之間,以此構建科技創新人才評級定量指標與定性評價等級之間的映射關系,如表3所示。
4 結語
通過對現有科技創新人才評價研究的綜合整理,從創新素質和創新業績兩個維度,分創新知識、創新動機、創新能力、創新人格、學術水平、學術影響和科研項目能力7個方面,構建了我國現階段科技創新人才評價指標體系,這以評價體系綜合了現有關于科技創新人才評價的基本指標,符合我國現階段科技創新人才培育和考核的基本要求,能為政府相關部門制定人才培育政策提供參考。
同時,根據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引入了模糊綜合評價法對科技創新人才進行評價,此評價方法簡單易行、操作性強,并且能較好的克服評價中由于主觀性帶來的評價誤差,提升評價精。文中依據某省科技創新項目實施6年以來收集到的科技創新人才綜合評價數據,構建了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并給出了綜合評價的實現過程,可依此為參考對我國現階段科技創新人來進行有效的綜合評價。
參考文獻
[1] 朱名宏.人力資源與知識經濟增長[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5):49-54.
[2] 羅興鵬,張向前.知識型人才不確定性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30(3):138-142.
[3] 趙永樂.人才管理政府與市場關系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3):40-44.
[4] 王亞斌,羅瑾璉,李香梅.創新型人才特質與評價維度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1):318-320.
[5] 銀麗萍,張向前.福建省創新型人才引進機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14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