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杰
[摘要]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是高職院校開展診改工作的基礎。本文以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為例,通過實踐積極探索數據規范管理的對策和途徑,并以加強校本數據平臺的建設與應用為抓手,進一步提升學校教學管理信息化能力與水平,為學校決策提供有效數據支撐。
[關鍵詞]狀態數據;規范管理;建設應用;數據支撐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8-002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8.011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強化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以下簡稱“數據”)及相關信息在診改工作中的基礎作用,推動高職院校建立數據中心,以教育教學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為支撐,以數據應用為核心,將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運行于數字化和信息化的環境之中,實現全員參與,滲透質量生成全過程,兼具質量監測和預警功能,建立常態化的自主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機制,營造現代質量文化,不斷提高師生員工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本文以筆者所在廣州城建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校)數據管理主要做法為例,積極探索“診改”背景下數據管理和校本平臺建設,并為學校推進診改提供數據支撐所發揮的作用。
一、數據系統情況的簡要介紹
2008年至今,數據系統借助于單機Excel版和各類網絡版的支持,現已解決數據采集問題,已從平臺過渡到系統。數據系統(v2018.1.004),一是已有“基本信息、院校領導、基本辦學條件、實踐教學條件、辦學經費、師資隊伍、專業、教學管理與教學研究、社會評價、學生信息、補充、案例分析、核心指標”等14個項目共72張單表,其中5張單表為數據源(1.6機構設置、6.1教師基本情況、7.1.1開設專業.7.2課程設置.10.1.1學生基本信息);二是設有指標及數據項關聯性檢測欄目,主要包括“7.1.1開設專業、3.1占地面積、3.5固定資產、7.3.1職業資格證書、7.3.2應屆畢業生獲證及社會技術培訓情況、7.4頂崗實習.7.5產學合作.9.3社會(準)捐贈情況”等8張單表10項關鍵數據的邏輯關系校驗;三是從數據中選取“學校概況、基本辦學條件、經費收支、辦學目標與定位、領導作用、師資隊伍、專業與課程建設、校企合作、教學管理、社會評價、適應社會需求能力”等11個項目為案例,并以分析表格或管理儀表盤的形式呈現相關數據;四是設有核心指標欄目,主要包括對“生師比、具有研究生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生均教學行政用房、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生均圖書、具有高級職務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生均占地面積、生均宿舍面積、生均實踐場所、百名學生配教學用計算機數、新增科研儀器設備所占比例、生均年進書量”等12項基本辦學條件指標數值展示。
二、充分認識數據的存在意義
1.認真做好數據管理工作,及時分析人才培養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重點問題和難點問題,實行數據采集常態化,為實時診改提供數據依據。
2.數據系統是運用現代數據信息管理技術,對數據進行系統管理,是不斷完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重要抓手,也是促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及信息化,從而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益,為持續深化內涵建設提供保障。
3.通過數據系統有效管理,實現其“常態采集、統計匯總、反映現狀,管理監控、促進規范,研究分析、提供決策”等基本作用,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4.數據系統管理工作要做到分類指導,重點突破,消除數據奇異點。努力營造“想數據、報數據、看數據、用數據、評數據”的工作氛圍,強化數據原始性、準確性和即時性管理,確保數據錄入準確、可診斷、能應用和預警。
三、學校狀態數據管理的主要做法
學校認真領會上級有關數據管理文件精神和要求,主動對標數據系統內涵,扎實做好數據管理和校本平臺建設工作。
(一)先調觀念,再調行動。加強數據管理是學校切實掌握人才培養工作現狀內在需求,是自覺行為和主動作為,不是上級主管教育部門給學校的附加任務,也不是為了某個項目申報和教育廳抽樣復核要求。學校通過邀請診改專家宣講診改內涵,召開專題會議和組織全校教職工深入學習有關文件,不斷提升質量意識、明確診改思路,把握診改要求。
(二)先建機構,再建隊伍。學校成立數據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校長是數據第一負責人,由校長兼任組長,相關副校長兼任副組長,職能部門負責人和二級學院院長為成員,并由質量辦具體負責統籌數據錄入、審核管控、研究分析、診改應用等工作。
(三)先行制度,再明職責。學校制定數據管理辦法,對數據管理提出具體要求,明確數據錄入、審核等任務分工要按數據源、其他數據由學校各單位職能實行歸口負責。質量辦具體負責學校數據錄入的組織和培訓工作,包括數據系統管理、維護與培訓、對學校各單位錄入數據進行最終匯總及復核,形成學校數據分析報告提交校長辦公會審議后,按要求負責上報至省教育廳及教育部。學校各單位負責人為本單位數據管理第一責任人,指定專人負責本單位數據的錄入、審核及匯總,審核內容主要包括數據錄入的規范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即時性。數據管理實行工作責任制,納入學校各單位工作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對數據采集質量進行評價。
(四)先行組織,再行實施。質量辦制定數據錄入工作方案,并做好數據錄入任務分工安排,開展數據錄入培訓,詳解數據錄入方法、欄目字段等內涵要求,學校各單位相關人員把握數據錄入標準“報”數據做到心中有數。涉及跨單位數據采集時,由質量辦指定某一單位負責錄入,相關單位應密切配合,不得推諉,并對所錄入數據負責。2008年至今,學校數據采集規范,尤其是在人才培養工作評估階段受到評估專家一致好評。
(五)先有審核,再有復查。學校各單位負責對本單位錄入數據進行審核或對分管數據進行審核,認真“看”數據,努力找問題。發現奇異或錯誤數據,要返回數據錄入當事人或所屬單位進行修正。質量辦對學校各單位錄入數據進行全面復核,發現問題數據,要返回原錄入單位進行修正。
(六)先有分析,再有應用。學校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力抓數據分析到位、可診改、能應用和實時預警,做實“用”數據要求,不斷提升數據質量。深入分析影響本單位發展因素,及時發現人才培養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重點問題和難點問題,并制定具體可行改進措施。組織開展二級學院“質量年報、診改年報、數據分析年報”三年報評價活動,并通過學校官網和微信公眾號進行發布,進一步提升學校知名度和影響力。
(七)先有考核,再有評價。質量辦要負責組織對學校各單位數據錄入情況實行嚴格的量化考評和獎懲,抓好關鍵欄目字段“評”數據工作,重點考核學校各單位對數據錄入重視程度,數據錄入完成時限,數據原始性、完整性、準確性、即時性及優化或增長等內容。對措施得力、完成即時、數據錄入質量高的單位和個人,給予一定獎勵;對工作不重視,數據錄入不即時、審核不認真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誡勉直至處罰。對數據錄入有誤、審核有差錯、分析不到位、不可診改、未能應用等情況納入學校各單位和個人考核內容,實行評優一票否決。
(八)完善平臺,再行應用。學校主動對標“數據系統”內涵,并結合實際需求,全面規范校本平臺建設,將學校各項工作與管理平臺、模塊進行高度融合,構建信息化辦事流程,建立數據標準,打通信息孤島,形成了校、院兩級教學管理工作即時數據能應用、可診改的工作氛圍,尤其是建立了“人才培養方案編制、教學建設項目管理、學業預警管理、頂崗實習管理、畢業設計(論文)管理、職業技能競賽管理、教師工作量統計、教師調停課管理、教學文件管理”等教學管理信息系統,進一步提升了服務水平及質量。
四、強化狀態數據管理的幾點思考
內部質量保證體系運行離不開數據的有效采集和分析,強化管理就顯得尤其重要,這就要求學校務必高度重視,堅持源頭采集、層層嚴格把關,如實反映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現狀,持續提升采集質量,并通過科學分析,發現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學校決策提供有效參考依據。
(一)健全制度,建立機制。要結合學校發展全面梳理各項事務,設計或優化單位管控事項工作流程,健全完善制度并形成內控機制,并建立“數據報送、診改調研、考核評價、溝通反饋”的管理工作機制。
(二)校本平臺,建用結合。要重視校本平臺建設,包括硬件建設、軟件建設和管理應用。要盡量建立校本數據中心,實現國家、省、學校三級數據自動同步;統一身份認證單點登錄、統一服務門戶、支持數據訂閱和信息推送,逐步做到數據實時可視化、云計算、多終端呈現等,構建網絡化、全過程、全覆蓋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實現即時預警和及時糾偏,為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服務,為師生服務。
(三)狀態數據,重在使用。要重視數據規范采集,應填盡量填,確保數據的原始性、準確性、即時性和全面性。要將數據作為單位和個人的績效考核、推優評先、職稱評聘重點項目申報與驗收等考評依據。要將數據如實反映在質量年報、診改年報、數據分析年報中,既要展示業績,也要直面存在問題。
(四)善用數據,綜合分析。要“用活”教育部高職數據中心,使用“診改核心指標"欄目對校本數據在全國或全省進行對比,找準差距;使用“案例分析指標”欄目對校本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摸準問題;使用“數據綜合應用、全國數據查詢、專業(開設專業)、專業(新生報到)、就業分析、師資分析”等欄目進行相關查詢,精準定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Z].教職成廳2015]2號,2015-7-8.
[2]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Z].教職成司函[2015]168號,2015-12-30.
[3]郭金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平臺建設與規范管理探析[J].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0(4):61-63.
[4]張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策略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