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 葉峰 李建清 謝麗瑩 羅子英


[摘要] 目的 探討急性腦梗死MRI診斷中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WI)、表觀彌散系數(ADC)圖的應用價值。 方法 納入2017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住院部收治的5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同時接受常規MRI檢查、DWI檢查及CT檢查,比較三種檢查方式對超急性期腦梗死及急性期腦梗死的檢出情況,進一步比較DWI檢查結果中超急性期腦梗死患者與急性期腦梗死患者ADC值及rADC值差異。 結果 DWI檢查對超急性期腦梗死檢出率高達100.00%,顯著高于CT檢查與常規MRI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DWI檢查與常規MRI檢查對急性期腦梗死檢出率分別為100.00%和90.91%,顯著高于CT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超急性期腦梗死病灶平均ADC值<急性期腦梗死病灶平均ADC值<梗死灶對側部位平均ADC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超急性期腦梗死病灶及急性期腦梗死病灶中心rADC值均顯著低于邊緣rADC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超急性期腦梗死病灶中心rADC值及邊緣rADC值均顯著低于急性期腦梗死病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DWI與ADC診斷急性腦梗死準確率高,能夠有效反映患者病灶情況和缺血半暗帶變化,值得臨床推薦。
[關鍵詞] 急性腦梗死;MRI;DWI;ADC
[中圖分類號] R445.2;R737.25?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19-012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an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 in MRI diagnosi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November 2018 were enroll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routine MRI, DWI and CT. Three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of ADC value and rADC value between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n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DWI was further compared.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DWI in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as high as 100.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T and conventional MRI.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The detection rate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by DWI and conventional MRI was 100.00% and 90.91%,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y CT examin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The average ADC value of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lesions was lower than the average ADC value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lesions, which was lower than the average ADC value of the infarct lesion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The lesion center rADC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marginal rADC values in the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lesions and th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lesion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The lesion center rADC value and the edge rADC value of the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lesion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DWI and ADC have high accuracy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lesions and the changes of ischemic penumbra of patients. They are worthy of clinical recommendation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RI; DWI; ADC
近幾年,腦血管病成為了常見病、多發病,在臨床診斷中,如果能夠及時的對腦梗死癥狀進行準確的診斷,可以有效的降低腦血管病的死亡率、致殘率以及致殘程度[1]。隨著磁共振成像(MRI)技術的不斷創新,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WI)技術和表觀彌散系數(ADC)圖的出現極大的提升了MRI對腦血管病的診斷效果[2]。根據大量的動物實驗研究顯示,梗死癥狀出現后,在數分鐘內缺血區就會出現ADC的降低,同時DWI信號升高的情況,通過彌散加權MRI技術,借助于對水分子的布朗運動所呈現出的敏感性,可以檢測出活體組織中水的ADC[3-4]。國內部分研究報道中也指出,彌散加權MRI技術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缺血程度及缺血半暗帶評估也有良好的效果[5]。我院在MRI臨床應用方面積累了較多經驗,現對我院收治的50例腦梗死患者MRI診斷中的DWI、ADC圖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7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住院部收治的5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常規血管造影等檢查結合臨床癥狀特征確診為急性腦梗死,起病至就診時間<24 h,同時接受常規MRI檢查、DWI檢查及CT檢查,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其他腦血管病者;有出血傾向者;合并其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35~78歲,平均(60.42±5.35)歲。其中超急性期(起病至就診時間<6 h)6例,急性期(起病至就診時間6~24 h)44例。
1.2 方法
1.2.1 MRI成像檢查? 使用聯影U570型1.5T MRI和東軟Superstar 0.35T MRI配套體線圈進行檢查,梯度場切換率為150 MT/ms。T1WI參數:矩陣大小為320×224,視野大小為24×18 cm2,重復時間為1800 ms,回波時間為24 ms,層厚為6.0 mm,層距為1.0 mm,激發2次。T2WI參數:矩陣大小為384×256,視野大小為24×18 cm2,重復時間為4500 ms,回波時間為102 ms,層厚為6.0 mm,層距為1.0 mm,回波鏈長度為19。
DWI采用三向同性單次激發自旋平面回波(SE-EPI)序列:軸位掃描,矩陣大小為130×128,視野大小為24×24 cm2,重復時間為4500 ms,回波時間為最小值,層厚為6.0 mm,層距為1.0 mm。分別啟用b1=0和b2=1000兩個彌散梯度場,分別獲取b=0的重T2WI和b=1000的彌散加權像,彌散梯度選取x、y、z 方向。在ADC圖像中測量患者腦梗死病灶ADC平均值與對側相應部位的ADC平均值以及腦梗死病灶中心和邊緣的ADC值,并計算相對表現彌散系數(rADC)。測量時注意避免患者的腦溝、腦室等相關部位,同時還應注意分析患者腦積液部分容積效應對于測量結果的影響。
1.2.2 CT檢查? 使用東芝Alexion型16排螺旋CT掃描機進行顱腦掃描,層厚5~10 mm,層距3~10 mm,連續掃描。
1.3 觀察指標
觀察50例患者中超急性腦梗死和急性腦梗死不同時期DWI的信號表現,比較三種檢查方式對超急性期腦梗死及急性期腦梗死的檢出情況,進一步比較DWI檢查結果中超急性期腦梗死患者與急性期腦梗死患者ADC值及rADC值差異。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三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種檢查方式對超急性期腦梗死及急性期腦梗死的檢出情況比較
DWI檢查對超急性期腦梗死檢出率高達100.00%,顯著高于CT檢查與常規MRI檢查,差異顯著(P<0.05);DWI檢查與常規MRI檢查對急性期腦梗死檢出率分別為100.00%和90.91%,顯著高于CT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DWI檢查結果中超急性期腦梗死患者與急性期腦梗死患者ADC值及rADC值比較
超急性期腦梗死病灶平均ADC值<急性期腦梗死病灶平均ADC值<梗死灶對側部位平均ADC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超急性期腦梗死病灶及急性期腦梗死病灶中心rADC值均顯著低于邊緣rADC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超急性期腦梗死病灶中心rADC值及邊緣rADC值均顯著低于急性期腦梗死病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典型圖例
女,64歲,患者右側額顳葉腦梗死1 d,原有腦梗病史,T2WI示右側額顳葉、左側腦室旁長T2高信號,FLAIR像呈高信號、左側腦室額角旁并見低信號。見圖1。
3 討論
彌散是基于布朗運動,而彌散加權MRI則主要指180°脈沖形成T2WI序列時,在其前后同步加上兩個相對稱的彌散敏感梯度脈沖,這時離散程度較低的水分子會因第一個梯度脈沖導致質子自旋去相位,被第二個梯度脈沖進行再聚焦,維持了信號的穩定性,使得信號不再降低[6-7]。而對于離散程度強的水分子而言,會因為第一個脈沖而導致質子自旋去相位,便離開了原點的位置,第二個脈沖便不能對其進行再聚焦,此時表現出的信號低[8]。相關研究也表明,DWI能夠充分反映出水分子的彌散度受T1和T2的影響效應,然而ADC圖與T2的效應則沒有明顯的關系[9-10]。因此,在檢測的過程中借助于ADC圖能夠更充分的反映出活體內水分子的彌散情況。需要注意的是,在應用DWI時,需借助于回波平面成像有效的縮短成像的時間,從而使得在檢測的過程中盡量消除活體呼吸、脈搏、搏動以及腦脊液搏動對于生理活動的敏感所造成的影響,避免ADC值出現增長,維持ADC值的準確性[11-12]。
本研究結果顯示,DWI檢查對超急性期腦梗死和急性期腦梗死檢出率均為100.00%,可見DWI在急性腦梗死患者發病早期即可有較為敏感的顯示,也證實了DWI檢查較常規MRI檢查的臨床優勢。CT檢查與常規MRI檢查則對超急性期腦梗死檢出率為0,可見CT檢查與常規MRI檢查對超急性期腦梗死并不敏感,這與國內部分研究報道中常規MRI中T2WI最早發現急性腦梗死病灶時間在7~8 h、T1WI最早發現急性腦梗死病灶時間在10~11 h,而CT最早發現急性腦梗死病灶時間在14 h的結論相符[13]。而常規MRI檢查對急性期腦梗死檢出率為90.91%,與DWI檢查相似,分析原因為急性期腦梗死起病至就診時間為6 h后,常規MRI檢查能夠發現大部分患者的病灶;而CT檢查則對急性期腦梗死檢出率僅為38.64%,顯著低于DWI檢查與MRI檢查,可見CT檢測對于早期急性腦梗死診斷效果較差[14]。
另外,在超急性期腦梗死患者與急性期腦梗死患者ADC值、rADC值差異方面,超急性期腦梗死病灶平均ADC值<急性期腦梗死病灶平均ADC值<梗死灶對側部位平均ADC值,超急性期腦梗死病灶中心rADC值及邊緣rADC值均顯著低于急性期腦梗死病灶,可見急性腦梗死患者發病初期(超急性期)ADC值與rADC值出現明顯下降,進展至急性期后有所回升,但仍與正常值存在明顯差異。而超急性期腦梗死病灶及急性期腦梗死病灶中心rADC值均顯著低于邊緣rADC值,則主要是由于梗死病灶ADC值分布不均勻所致,由中心向外呈逐漸升高梯度表現[15]。可見DWI和ADC圖能夠針對腦梗死病灶進行確診,而且能夠準確的定位,這也能夠為臨床醫師開展時間窗內的溶栓治療提供有效的數據指導。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MRI診斷中DWI與ADC圖診斷效果優于常規MRI和CT,能夠快速、及時、準確的診斷超急性期腦梗死,反映出缺血半暗帶等相關病理的生理反應和變化,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1] 余幫龍,母其文,陳華平,等. DWI結合flair對腦梗塞分期的診斷價值[J]. 西部醫學,2014,26(7):920-922.
[2] 黃力,王秀河,劉斯潤. DWI、ADC圖對急性腦梗塞診斷的應用及病理生理基礎[J].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02, (6):92-95.
[3] 王松,張繼. DWI在診斷急性腦梗塞中的應用價值[J]. 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4):31-32.
[4] 張步環.? DTI及DTT技術與NIHSS評分系統在急性腦梗塞患者預后評價中的對比研究[D]. 新疆醫科大學,2011.
[5] 王輝,湯漪凡. DWI在急性腦梗塞診斷中的價值[J]. 醫療裝備,2017,24(2):6-7.
[6] 盛鴻穎,王景林,王冰,等. 磁共振DWI在診斷急性腦梗塞中的初步應用[J]. 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15,(6):521-524.
[7] 李天飛,魏冰巖. 彌散加權像在超急性腦梗塞和高血壓腦病診斷中的作用[J]. 中國CT和MRI雜志,2015,(1):8-10, 20.
[8] 趙英,戴敏方,袁云. 超急性腦梗塞的磁共振診斷[J]. 醫學影像學雜志,2004,(2):128-131.
[9] 魏夢綺. 功能磁共振在急性腦缺血中的動物實驗及臨床應用研究[D].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2003.
[10] 徐徐,孫勝祿,李裕. DWI、ADC圖在急性腦梗塞中的診斷價值[J]. 現代醫用影像學,2017,(5):206-208.
[11] 付曠,郭麗麗,李宜立,等. 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及灌注加權成像在急性腦梗塞診斷上的應用[J]. 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9):1471-1472.
[12] 薛秀蓮. 低場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在急性腦梗塞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2):212-213.
[13] 凌佳龍,駱少明. 磁共振DWI和FLAIR序列在早期診斷急性腦梗塞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 中國CT和MRI雜志,2018,16(1):19-21.
[14] 林恒山. DWI序列在急性腦梗塞中的應用[J]. 現代醫用影像學,2017,26(5):1277-1279.
[15] 杜鵬. DWI在急性腦梗塞的應用研究[J]. 影像技術,2015, 27(4):13-14.
(收稿日期:201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