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蘭
現代學校制度最核心的理念是多元共治,即學校發展由校領導、教師、學生、家長、社區人員、法律咨詢人員、經濟贊助者等在內的各利益相關群體共同推進。各利益相關群體為學校發展出謀劃策,共同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監督并助推著學校的發展。學校章程和一系列配套制度是多元共治的基石,是實現學校自我約束和發展的保障;學校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是多元共治的行動指南,起到指引方向和促進分工合作的作用;議事制度是多元共治順利開展的保障,有效溝通是避免糾紛的前提;法律顧問制度是多元共治的保護傘,能保證各方的利益,也確保學校發展過程中的一切工作能夠得到法律保護。北京市海淀區在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方面做了一些深入探索。
一、推進學校章程和配套制度建設,
筑牢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基石
學校章程是學校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負責、自我發展的基本行為準則。基于此,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委員會牽頭制定了《海淀區推進中小學學校章程建設工作方案》,為轄區內學校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加快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確立了一個統一而完整的標準,并為實現“一校一章程”提供了制度保障。如北京十一學校在2014年末研制出了《北京市十一學校章程》,它包括總則、治理結構、管理機制、課程與教育教學管理、人力資源工作、財務管理、學校標識與文化日、附則,共計八章三十三條,涵蓋了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為校領導、教師甚至學生作出決策、處理事情和解決問題等指明了方向,使學校自治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然而,學校治理僅靠章程是不夠的,還需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配套制度,包括機構設置與工作職能、行政工作管理制度、課程建設管理制度、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家長委員會制度等。學校章程及其配套制度要通過學校網站、教師手冊和學生手冊等載體進行宣傳。
在學校章程制定完成并公布后,學校還要及時做好本校已有規章制度的改廢工作。即在新的章程公布后,相關人員要對照章程,查看已有的管理制度哪些需要調整或直接廢除,從而讓管理制度與章程的思路相吻合,能夠配合章程完成學校的各項工作。
章程公布后,所有人都要照章辦事,而且要將執行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記錄下來,以備日后作出調整。而新一輪章程的制定又將是一個集智聚力的過程,一個不斷調整、凝聚共識的過程。
二、以學校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為引領,落實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任務
發展規劃主要是對學校未來幾年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進行規劃;而年度實施方案則要清晰地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施工圖”,包括年度發展目標、問題分析、解決措施和保障條件等。
以北京市第十九中學為例,學校發展規劃的制定一般要經歷“評估自身—動員培訓—收集意見—定稿”的流程。首先,制定學校發展規劃的基礎是學校自我評估。即通過分析學校的現狀,找出問題并分析其原因。這就需要組建一支具有代表性的隊伍,研發包括問卷、訪談提綱、觀課表等在內的評估工具,以確保信息采集的科學性、分析的準確性。其次,學校要對師生發起培訓動員大會。此舉旨在向大家說明學校規劃是為全體師生而制定的,使大家知道規劃制定的操作規則,并借此機會向教師、學生、家長、社區廣為宣傳。最后,廣泛收集意見,研制規劃初稿。以“我眼中的理想學校”“我給學校提建議”“假如我是校長”為主題,面向教師、學生、家長、社區等各方人員,開展征文、研討等活動,廣泛收集信息并進行匯總、分析,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明確學校每年都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為學校年度發展規劃的研制提供保障。
年度實施方案一定要盡量詳細,并具有可操作性。年度發展目標不宜過多,3~5個為宜;問題分析重在找出與目標的差距;解決措施要具體,要將問題描述清楚,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做好分工,列出預期目標;保障條件包括時間、人力、物力等資源,以及監控人和監控方式等。以北京市第十九中學為例。首先,組建多元團隊分析學校現狀,包括對教育發展形勢與政策、有利與不利因素、軟件與硬件、發展環境與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等方面進行分析。其次,通過問卷調查、筆談、“頭腦風暴”等方法,集思廣益,找出問題。如優秀師資存量不足、經費保障不到位、教育改革與發展缺乏活力等主要問題。最終,針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博采眾長,制訂相應的措施。在廣大教職工、學生、家長參與研制的基礎上,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對發展規劃及“教師工作考評方案”“教職工獎勵辦法”等11個相關文件進行了審議,最終全票通過《北京市第十九中學2008年—2016年發展規劃及實施意見》。
三、建立完善的議事制度,
保障現代學校制度順利實施
學校在日常管理過程中,總有一些需要重點討論的“大事”,這些事一般都與師生的切身利益相關,比如學校經費支出、獎金福利發放、教職工聘任辦法、干部提升等。為避免重大決策失誤給后期的執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建立完善的議事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學校的議事程序要規范,要遵循一定的規則。所選擇的參加議事的人員,既要考慮其層次性,又要考慮其代表性,而且要相對穩定。而參加議事的人員和議定的內容,以及時間、地點等都要及時、準確地記入統一印制的議事記錄本,以備忘、備查。
教職工代表大會(以下簡稱教代會)是一種特別好的議事途徑,它是以教師為主體的代表學校教職工利益和民主決策學校事務的機構。在教代會上討論的事項都是涉及教師群體利益的重大問題,因此需要雙向交流,不僅有領導的匯報,還要有教師和領導間的互動交流、舉手表決等。如海淀區第三實驗小學把教代會作為學校教師議事的平臺,以第四屆教代會為例:會上,校長梳理與回顧了近一年來的工作及學校取得的成績,工會主席作了上屆工會工作報告,財務人員作了財務工作報告,教職工代表就報告中提到的重點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形成后續共同落實的工作方案及責任分工。除了教代會外,校務會、學代會等也都是良好的議事途徑。
在議事過程中,教師參與越廣泛,決策被執行的可能性就越高。對于師生而言,議事規則要明確“能做什么”,可以參加哪些會議,在會議上能夠行使哪些權利;對于書記、校長和職能部門的負責人而言,可適當規定他們在某項決議過程中“不能做什么”,這有助于維護監督議事紀律。
四、運用法律手段維護學校合法權益,
確保現代學校制度平穩運行
海淀區一直用制度來保障學校法律顧問制度的設立,并具體到每一所學校。學校設立法律顧問的主要目的是防患于未然,因此需要對法律顧問的水平和業績進行評估,主要考察其避免糾紛、消除“打官司”隱患的能力和業績。法律顧問制度運行模式不統一,主要是基于各學校的具體情況來聘請專職或兼職的法律顧問。其中,聘請兼職法律顧問雖具備管理相對靈活、成本更低等優勢,但在時間上難以保證,而且兼職法律顧問由于對學校的具體情況不太了解,所以提出的建議有時不切實際。隨著學區化改革、集團化辦學等的興起,探索建立同一區域的聯合組建、資源共享的法律顧問機構也是一種良好的策略。
2017年,海淀區教委提出了“在教育系統全面推行法律顧問制度”的方案,要求區教育系統各單位要盡最大努力聘請法律顧問,建立法律顧問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一是強調學校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在海淀區法律定點服務單位名錄內,擇優選聘律師事務所提供的法律顧問。二是強調學校要與擬聘律師所在的律師事務所簽訂《法律顧問服務合同書》,以約定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以及法律服務費用,聘期建議以一年為一個合同周期。三是強調學校要明確規定法律顧問的職責,包括:提供法律咨詢意見;草擬、修改、審查合同和有關法律事務文書;協助制定章程等管理制度;參與重大事務的研究論證和評估談判,并需提供論證意見,制作法律文書;代理參加訴訟、調解或者仲裁;協助處理教師申訴和學生申訴的問題;協助處理中小學生傷害事故和校園欺凌事件;協助處理單位相關公共事件、突發事件和重大社會矛盾糾紛;開展校園法律知識培訓和宣傳;辦理其他法律事務等。
法律顧問制度可以有效地幫助學校解決糾紛、消除問題隱患,它是法治社會的產物,也是一種大勢所趨。在執行過程中,要注意通過合同或協議的形式,明確學校和法律顧問之間的權利與義務,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優化績效考核與評價方式,進一步完善法律顧問管理與考核機制。若條件允許,可考慮將服務成效與工作待遇掛鉤,設立專項經費作為績效獎勵,以充分調動法律顧問的積極性,強化其責任心。
總之,提升依法治理、科學治理能力是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上所述,學校章程是學校運行和管理的基本規章,與學校相關的利益群體均需照章辦事,以避免糾紛,提高學校管理效率;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是學校尋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載體,能推動學校各方面的發展;議事制度讓想法、意見、觀點“流動”起來,有表達的渠道、溝通的機制,大家集智聚力,共同謀劃,確保學校多元共治理念的實施;法律顧問制度則為學校筑起保護的屏障,它以法律的武器、手段來維護學校師生的合法權益。在以上幾個方面,海淀區都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也取得一些好成績,其經驗做法很值得借鑒。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