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妙霞
閱讀教學是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的重要課型,是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通常,教師們會很重視閱讀策略的指導,使閱讀教學成效不斷提升。但在各種類型的閱讀教學公開課中,筆者發現,閱讀教學存在文本解讀缺乏邏輯性的問題。針對閱讀教材難度大和文本解讀策略需要優化的現狀,筆者在任教的五六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嘗試運用了思維導圖,借助其邏輯性與可視性等特點進行文本解讀。實踐發現,這種方式能幫助學生理解難度較大的文本,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在此,以六年級的英語閱讀教學為例,探討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文本解讀的策略。
一、巧用基本結構導圖,突出文本話題
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輔助解讀文本,主要是利用思維導圖的可視性和邏輯性等特征逐步呈現文本內容,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文本解讀策略。以粵人民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下冊第6單元Feeling Fun 的Reading and Writing板塊為例,講述了唐僧師徒取經路上遇到白骨精并與之進行搏斗的經歷。在本課例中,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呈現文本內容,幫助學生厘清文本的基本結構、主要信息和深層含義。
1.巧用基本結構導圖了解文本架構
指導學生了解文本的基本架構,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本概括能力。在本課例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借助記敘文基本結構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了解文本的體裁和基本架構。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文本的體裁是記敘文。第二步,利用PPT呈現記敘文基本結構的思維導圖(見圖1),然后對記敘文的基本結構進行講解,為下一步的文本解讀奠基。第三步,引導學生根據文本的基本結構導圖快速閱讀全文,了解各段的大意。
2.巧用“中心圓”呈現文本話題
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正確獲取文本的主題是理解文本內容的關鍵。在本課例中,運用思維導圖中的“中心圓”能夠很好地體現出文本話題,幫助學生掌握解讀文本話題的策略。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設置問題。教師基于文本內容設置問題“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以此指導學生默讀文本。第二步,板書。待學生閱讀完畢后,教師把學生獲取的文本話題“Monkey King fights White-Bone Monster”寫在黑板上的中心圓里,且字體與顏色要突出,以體現其在文本中的中心地位。第三步,引出主題。學生通過“中心圓”板書呈現的文本話題(見圖2),聯想到文本的主題是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中的神話故事。
二、巧用“一級分支”,展示文本主要信息
思維導圖最突出的特點是各級分支富有邏輯性。在閱讀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各級分支的特點進行文本解讀,可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1.巧用“一級分支”突出文本的核心信息
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一級分支”能夠突出文本的核心信息。如在該課例的教學中,教師可先根據文本內容,采用思維導圖的“中心圓”來突出文本的主題“Monkey King fights White-Bone Monster”,然后基于文本內容設置問題“Why does the Monkey King want to fight White-Bone Monster”,指導學生再次閱讀文本,找出與文本相關的信息并寫在思維導圖的“一級分支”中(見圖2)。
2.巧用圖片突出“一級分支”的關鍵信息
圖片可自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觸發無數的聯想,并且還能幫助學生進行有效記憶。在閱讀教學中,采用圖片能夠使思維導圖呈現出更完美的效果,進而清晰地突出文本的主要內容。如本課例可根據文本的內容搭配上主要人物Monkey King 和 White-Bone Monster的圖片,以突出文本主要人物的沖突和文本重點。
三、巧用“二級分支”,理解文本深層含義
1.巧用“二級分支”突出文本主脈絡
在閱讀教學中,巧用思維導圖的“二級分支”進行板書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文本的主要脈絡,使文本內容更具可視性與邏輯性。如在這一課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思維導圖“一級分支”內容“White-Bone Monster wanted to eat Tangseng”的啟發下,找出文本信息“it turned into a pretty girl”“it came back twice more”等,這樣就完成了圖2中文本的“二級分支”,突出了文本的主脈絡。
2.巧用“二級分支”分析文本細節信息
讀中階段,利用思維導圖的“二級分支”構圖對文本進行分析,不僅能突出文本的主要脈絡,還能凸顯文本的深層含義。在本課例的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二級分支”分析文本的細節信息要基于文本的內容設計出有深度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深層含義,提高學生文本閱讀理解的深刻性。如本例設置的問題是:Why did Monkey King fight White-Bone Monster? Why was Tangseng so angry that he sent Monkey King away?
其中,第一問是關于文本故事起因問題的探尋,需要學生認真閱讀完文本并對人物心理進行分析后作出判斷。第二問關乎文本故事發展高潮中的問題探尋,需要學生細讀和理解故事發展過程的信息后才能理解唐僧的行為。這兩個問題對學生來說難度都較大,特別是對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來說難度更大。但借助思維導圖呈現出各級信息,就能幫助學生更容易對人物的心理和行為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就可從文中找出“he beat down the pretty girl”“he hit the girls mother to death”“he hit the girls father to death”等更加詳細的“二級分支”信息,從故事的起因和經過中去理解文本的深層含義。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有效幫助學生把握文本的體裁結構、獲取文本的主要信息和理解文本的深層含義,是優化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的一種有效途徑。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