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淑娟 姚良榮 黎崇軍
無公害蔬菜在當代有了越來越大的市場需求,植保技術對于有效防治無公害蔬菜病蟲害,提高無公害蔬菜的質量和產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探究了植保技術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的應用,以期為無公害蔬菜種植提供借鑒。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蔬菜的品質要求也在提高,蔬菜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受重視。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危害人體健康,相比之下,無公害蔬菜則大受歡迎。所謂無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農藥殘留、重金屬、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的含量控制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食用后不危害人體健康的蔬菜。
一、無公害蔬菜生產現狀
無公害蔬菜的食用安全性讓人們對它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無公害蔬菜的種植面積也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是病蟲害頻發、嚴重且種類多樣化。一些蔬菜生產者在利益的驅使下,為了保證蔬菜產量,通過大量使用化學農藥來抵抗病蟲害,造成蔬菜上的殘留農藥超標,或者是使用了高毒農藥,導致蔬菜達不到國家規定的無公害標準,危害人們的健康。
出現這個問題源于現階段植保技術還不夠發達,不能完全拒絕使用農藥,更多的是因為植保技術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的推廣遠遠不夠。應加強技術研發,推廣應用先進的植保技術,使蔬菜真正實現無公害。
二、植保技術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的應用
1、優化蔬菜種植環境
為蔬菜的種植提供科學合理的環境,有利于保證無公害蔬菜的質量和產量。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選址必須遠離工廠、醫院等帶有污染源的地方,保證灌溉水源、土壤、空氣無污染、質量良好,各項環境指標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并根據蔬菜的種植特性改良土壤和環境,建立科學的排灌系統,以滿足蔬菜的生長需求。
2、合理選擇蔬菜品種、蔬菜種子
要盡量選擇適應當地環境、抗病力強、高產的蔬菜品種和蔬菜種子,并在播前對種子進行消毒,從根源上減少病菌,保障無公害蔬菜的健康生長,提高無公害蔬菜的口感、質量。
3、優化蔬菜栽培管理
要根據蔬菜的無公害要求,在蔬菜種植中,分析總結各種類無公害蔬菜的生長發育規律,合理澆水、合理施肥,研究環境調控與其產量形成的規律,綜合應用悶棚、輪作、茬口安排、清潔田園等技術,研究膜下滴灌、無土栽培、設施園藝等技術的應用與病蟲消長、產量形成的關系,從而減少無公害蔬菜病蟲害的發生、提高無公害蔬菜的質量和產量,并制定出適合當地不同種類的無公害蔬菜種植的生產技術規范,供基地生產應用。
4、物理學與生物學綜合防治技術
物理防治技術,是指通過物理手段,利用害蟲對顏色、光線、聲音等的趨向性及條件反射,建立不適合害蟲生存而適合蔬菜生長的環境,來捕殺害蟲,保護無公害蔬菜,如:黃色粘蟲板適用于誘殺蚜蟲、斑潛蠅、粉虱、黃條跳甲等害蟲,對斜紋夜蛾、小菜蛾無效;薊馬等習性趨藍的害蟲,可用藍板誘殺,且薊馬引誘劑搭配藍板使用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物理防治技術不破壞環境、不影響蔬菜生長,在無公害植保上更有優勢,但因不能根源性消除病蟲害而使防治效果有限。
生物防治技術,主要是利用生物鏈及生物特性,通過保護、利用天敵或一些生物活體或其代謝產物對蔬菜進行保護,表現為以蟲治蟲和以菌治蟲等,長期防治效果良好,缺點是耗時長。如:葉菜類栽培常采用赤眼蜂、捕食螨、異色瓢蟲等防治蟲害。利用阿維菌素防治小菜蛾、菜青蟲、斑潛蠅等;用核型多角體病毒、顆粒體病毒防治菜青蟲、斜紋夜蛾等;用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防治蔬菜軟腐病、角斑病等。
物理技術與生物技術在蔬菜生產中的運用能有效預防和控制病蟲害,大大減少了噴灑農藥,保證了無公害蔬菜的品質,提高了無公害蔬菜的產量。但是,單獨使用物理技術或生物技術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作用有限,所以,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必須綜合運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技術,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減少農藥污染,保障無公害蔬菜的品質和產量。
5、化學防治技術
化學防治是蔬菜生產中利用普遍、規模大、重要的技術,效果好、見效快、使用方便,但化學農藥殘留超標現象普遍存在。在無公害蔬菜種植中,應根據蔬菜生長特性和病蟲害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如吡蟲啉、氯蟲苯甲酰胺、甲基硫菌靈等來防治病蟲害,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的化學農藥如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滴滴涕等,應嚴格按照說明書規范使用藥量、用藥次數、用藥方法,不隨意加大用藥量或增加用藥次數,嚴格遵守農藥安全使用間隔期,交替使用農藥。并掌握病蟲害發生規律,盡量在發生早期及時防治,達到高效利用。
總之,無公害蔬菜的生產,必須綜合應用各項植保技術,改善蔬菜生長環境,及時、有效防治病蟲害,注意科學使用化學農藥,加大農藥殘留檢測力度,使無公害產品的蔬菜實現真正的無公害,切實提升無公害蔬菜的質量和產量,保證人們吃上放心的無公害蔬菜。
(作者單位:514639廣東省平遠縣長田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