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江
一、目的和意義
近幾年由于全球氣候變化頻繁,極端天氣、災害性天氣多發,極端低溫對北方設施農業生產提出了嚴峻考驗。
日光溫室是靠自然光照蓄熱,提供植物生長發育所需熱量。遇到低溫、寡照連續雨雪天氣,溫室內儲熱量急劇下降,采用各種增溫措施成本高,而且增溫不均,存在諸多弊端。另外日光溫室蔬菜多茬連作,容易導致土壤板結、堿化等問題,產量和品質受到影響,嚴重制約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目前引進生物反應堆技術應用于日光溫室是可以實現增產、增質、增效的栽培新技術,它的引進、研究成功從根本上擺脫了農業生產依賴化肥的局面,有效解決了農作物秸稈的再利用,探索了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發展的新途徑。
二、研究經費使用情況及技術力量配置
1、項目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期間實施,實施期為11個月。通渭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依托通渭悅心有機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和通渭縣晟源蔬菜專業合作社,生產設施開展研究示范,累計專業合作社自籌資金80萬元,主要用于建設日光溫室12座;財政補助資金10萬元,主要支持水肥一體化,購置農資和試驗品,人工勞務費等。
2、該項目的實施有力地加強了我縣農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該項目參加人員12人,從知識結構、年齡結構的配備,該項目研究涉及生物技術、食品科學、園藝等多項交叉和集成領域,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培養了3名技術骨干,培訓社員35人次,推動我縣農業科研人員的研發能力和創新團隊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
三、項目開展情況及主要研究內容
項目下達后,開展了生物反應堆技術在日光溫室有機西紅柿生產中的研究。項目自2018年2月進入培訓、引進和試驗研究,歷經9月的反復試驗和改進,與2018年10月完成了全部示范工作,并建立完善了生產的技術規范。
我們確定了大眾日常消費的西紅柿作為主要栽培試驗物種,并由通渭縣悅心有機農產品專業合作社、通渭縣晟源蔬菜專業合作社自籌資金80萬元,財政補貼10萬元,建設日光溫室12座作為項目試驗場所,開展了以下六項課題研究與應用:
1、生物反應堆在日光溫室土壤中的技術研究與應用。
2、玉米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應用于有基質無土栽培槽內置式的技術研究與應用。
3、玉米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應用于有基質無土栽培槽外置式的技術研究與應用。
4、玉米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應用于土壤開溝堆置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5、西紅柿Z型整枝和分步換頭技術研究與應用。
6、水肥一體化、膜下滴灌、紫光燈植物補光技術研究與應用。
四、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評估
1、經濟效益
一年來項目累計生產西紅柿14750公斤,每公斤平均銷售價8元,項目累計總產值33.17萬元。
2、社會效益
(1)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體系,是一項全新概念的農業增產、增質、增效的有機栽培理論和技術,與傳統農業技術有著本質的不同,它的研究成功從根本上擺脫了農業生產依賴化肥的局面。
(2)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以秸稈替代化肥,以植物疫苗替代農藥,密切結合農村實際,促進資源循環增值利用和多種生產要素有效轉化,使生態改良、環境保護與農作物高產、優質、無公害生產相結合,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食品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技術支撐,開辟了新的途徑。
3、生態效益
保護生態環境:應該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開辟了農村作物秸稈利用新途徑,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生物反應堆技術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在秸稈反應中,菌群代謝產生大量高活性生物酶,使有害物質變有益,最終消除植物根系周圍的殘留農藥,有效地解決了當前農業生產中亟待解決的病蟲害泛濫、農藥用量日增、農產品殘留超標等問題;同時,還有效解決了焚燒秸稈造成的環境污染,實現了無煙操作和農村減排,可有效地保護大氣環境質量,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五、技術的先進性和成熟度
生物反應堆技術在增加植物光合效率的同時,顯著提高了水、光等自然資源利用率,使C02變成了合成植物產量的原料,大幅度減少C02該的排放,凈化了環境,實現了有機資源循環利用,開辟了世界有機食品生產的新途徑。生物反應堆技術用秸稈代替化肥,植物疫苗代替農藥,減少投入,提高產量,增加農民收入的新技術。通過一定的易操作設施工藝,可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實現資源利用、生態改良、環境保護、農作物高產、優質、無公害的有機栽培。
六、技術的推廣前景
1、發展前景
定西市通渭縣位于甘肅省中部,近年來每年玉米種植面積80萬畝左右,牲畜養殖達3.3萬頭,為秸稈生物反應堆提供大量的秸稈原料,且通渭縣的設施蔬菜種植面積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可以將這兩大優勢有機結合,為通渭縣農業增產起到有力的促進作用。
2、推廣生物反應堆的意義
(1)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是解決設施蔬菜種植障礙問題的有效措施;(2)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是綠色無公害生產技術的一種創新;(3)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是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一項有力的技術保證。
3、推廣應用前景
(1)推動新農村建設步伐:目前,秸稈在村頭巷尾隨處可見,不僅嚴重影響市容市貌,而且存在著安全隱患,一旦發生火災,直接危及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需要大量秸稈作為原材料,在解決了秸稈亂堆放問題的同時,也實現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村容整潔”要求。
(2)農民增收、增產: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是實現農產品安全上市、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一項有力的技術保證。加大推廣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的力度,將對改變保護地生產面貌、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農業有著重大意義。
(3)推廣技術簡單:該技術操作簡單,投資小,秸稈轉化量大,易于推廣。由于技術簡單,投入低,效果好,易于被群眾接受,易于群眾學習掌握。
(4)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應用該技術后,CO2供應充足,氣溫、地溫提高,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生成的抗病孢子和秸稈腐熟后產生大量的有機、無機養分,使作物生長健壯,抗病抗逆能力增強,土壤得到快速改良,高產穩定優質。
七、存在的問題
1、加大該項技術的宣傳力度,擴大該項技術應用范圍。
2、加強技術培訓,保證該項技術的應用效果。
3、積極探索秸稈種類,促進該項技術的推廣應用。
4、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秸稈生物反應堆的推廣速率。
(作者單位:743300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農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