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剛
摘要:數學是一門高度抽象、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在新課標理念下,數學課教學需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創新教學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課標;數學課教學;創新;方式
數學是一門高度抽象、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教師上課教,課下批改作業;學生上課聽,課下做作業。這種教學模式束縛了教師的創造性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該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新課程標準理念充分體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教學改革思想。
因此,筆者認為數學課教學應該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新課程的實施猶如一股春風迎面撲來,讓人為之一振,它帶給我們全新的教學理念和當前教改精神。在這種新課程標準指導下,作為一名數學教師,筆者進行了一些教學思考與創新,以下是筆者的一些體會。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被動學習和有興趣的主動學習顯然會出現不同的效果。一節對學生來說失去了興趣的課堂是不會達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課前筆者都會針對不同的課堂創設出不同的教學情境來吸引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例如,在講《豐富的圖形世界》一節課的時候,筆者課前創設了這樣的教學情境:首先出示了籃球、魔方、包裝盒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去問學生,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學生回答出來,筆者又繼續問他們這些幾何體的名稱……學生們帶著疑問,帶著興趣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了新一課的學習。
二、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
數學的教學手段不能單一,單一的教學手段會讓學生感覺到沒有新鮮感,所以筆者在課堂上經常用一些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筆者用投影展示課堂要講的知識和習題,這樣節約了在黑板上抄題的時間,筆者用PPT、幾何畫板展示圖形的變化,這樣能更形象地把知識展示給學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而且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精講精練的課堂模式
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所以在數學課的課堂上老師不能一味的“表演”,應給學生良好的思維空間。所以,數學課應按照新課改的要求采用“精講”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一直以來,一些老師在數學課上都采用“題海戰術”,表面上有效,但浪費了很多時間,而且大量的數學習題會讓學生感到巨大的壓力,一旦對數學產生反感,得不償失。對此,筆者主張精練,即老師課前應先選題,對于不必要的習題可以不講,與實際生活聯系不當的習題可以不講,與書本無關的偏、難、怪題堅決不練,達不到訓練效果的垃圾題型堅決不出。
四、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新課改要求每個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所以教師備課時不但要備教材,而且還要備學生。為此,筆者每節課課前備課的時候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去簡單追求完成教學任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感受,如果忽略了學生的體會與感受就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此,筆者在每次課堂上都關注學生的狀況,并且筆者時常鼓勵學生上課時有聽不明白的問題要積極舉手,提出疑問。另外,筆者在講完課時有時會讓學生寫一張小紙條,上面寫上本節課最能聽懂的地方與最不明白的地方,對于學生不明白的地方,筆者每次總是找到學生細心地解答。有的學生感覺到老師都是嚴肅與嚴厲的,所以不敢親近老師,甚至連題也不敢問。為了防止忽略這種情況出現,筆者會在課下主動與學生們聊天,防止學生疏遠教師。而上課的時候,筆者盡量放下教師的架子,面帶微笑去講課,讓學生感覺到教師與他們是平等的,課堂氣氛是活躍的。當然,對于那種調皮學生與課堂無關的活躍,我也會批評,掌握好活躍的尺度。由于每個人的天賦不同,他們學習上也會有差別的。為此,筆者會根據每個學生基礎不同,給他們設計一些不同的問題,這樣基礎不好的學生可以回答簡單的問題,就有了成就感。
恩格斯認為:“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面對新課程,我們要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樹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適應新課程、把握新課程,學會關愛、學會理解、學會激勵、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過程更加流暢,才能與新課程同行。
參考文獻:
[1]王曉娟.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學過程的探索淺析[J].新課程,2017(11).
[2]李寧.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課堂[J].山西教育(教學),2013(01).
[3]孟慶甲.數學課堂交往性學習的思考與踐行[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07).
(作者單位:太原市育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