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日
對河北農業大學研究員郭素萍來說,李保國是生活伴侶,也是工作上最好的搭檔。
這兩位河北農業大學的老師30多年把自己所學全部傾注在太行山間。20世紀80年代,郭素萍和愛人李保國教授就離開大學辦公室,一心扎根農村搞科研。30多年來,兩個人走遍了太行山區的大小山村,“山當餐桌地當炕,躺在地上吃干糧”,就是他們真實的生活寫照。
曾經的荒山禿嶺、窮山惡水如今變成了太行山最綠的地方,曾經貧困的村莊和村民逐步擺脫貧困走向富裕,李保國也被譽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不幸的是,2016年,李保國因病離世。
“保國手機里有400多位農民朋友的電話,以前他們經常打來咨詢問題。他去世后,我沒把手機停掉,接到300多個電話,幫他們一一解答?!痹诠仄伎磥?,這是一份信任,絕不能斷。當果農們陸續聽說李保國去世的消息后,電話越來越少了,郭素萍索性把自己的手機號登在了當地的大小媒體上,繼續為果農們服務。
已屆花甲之年的郭素萍如今每年有300多天在下鄉。把先進的果樹栽培等技術帶給了廣大農民,讓鄉親們脫貧致富,始終是她人生最大的心愿。
郭素萍以女性特有的溫婉與細致,在燕趙大地的溝溝坎坎里繼續播撒科技的“火種”,踐行著“太行新愚公”的精神。在她的心里,“保國雖然走了,但是我們的團隊還在,他沒有完成的事業,我們繼續完成?!?/p>
郭素萍好像更忙了,河北曲陽張家莊、內丘崗底、臨城綠嶺,還有江蘇徐州、新疆若羌……她一年中90%以上的時間都行走在鄉親們需要的地方,“把我的手機號給鄉親們”也成為郭素萍的口頭禪。
作為林業科技工作者,郭素萍先后主持(參加)完成了國家、省級科研課題18項。同時,她把更多的論文寫在了大地上。曾經有人和她說:“你運氣真好,每次去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有變化?!彼χ貞骸安粌H僅是運氣,我在每個地方都走過每一片田、看過每一棵樹,農民朋友們喜歡我、和我有感情,我自然就能帶著他們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