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霞 張蘭鳳

[摘要] 目的 觀察護理風險管理在腫瘤PICC置管患者中應用價值。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該院PICC置管腫瘤化療患者110例隨機對照組及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實施PICC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風險管理:成立風險管理小組、評估PICC風險制定護理計劃、加強與患者溝通、提高護理人員法律意識、完善PICC維護過程、做好院外指導。結果 觀察組護理人員PICC風險管理考試成績(94.14±2.28)分、PICC留置時間(130.03±18.86)d、患者滿意98.18%高于對照組的(87.07±5.27)分、(92.26±21.26)d、88.89%(t/χ2=4.26,5.73,4.11,P<0.05);PICC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3.64%低于對照組22.22%(χ2=5.54,P<0.05)。結論 護理風險管理提高腫瘤PICC置管時間,降低PICC不良事件,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值得使用。
[關鍵詞] 護理風險;護理管理;風險管理;腫瘤;PICC置管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a)-004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PICC catheterization. Methods From Jan. 2016 to Dec. 2017, 110 patients receiving PICC catheterization chemotherapy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ICC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team implemented risk management: set up a risk management team, evaluated the PICC risk to develop a care plan, strengthened communication with patients, improved the legal awareness of nursing staff, improved the PICC maintenance process, and provided good guidance outside the hospital.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PICC risk management test score of nursing staff was (94.14±2.28)points, the retention time of PICC was(130.03±18.86)days, and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rate was 98.18%,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87.07±5.27)points,(92.26±21.26)days and 88.89%(t/χ2=4.26,5.73, 4.114,P<0.05). The incidence of PICC nursing risk events 3.64%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22.22%)(χ2=5.54,P<0.05). Conclusion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mproves the time of PICC catheterization, reduces the adverse events of PICC, and improves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It is worth using.
[Key words] Nursing risk; Nursing management; Tumor; Risk management; PICC catheterization
PICC置管具有留置時間長,不容易脫出等優勢[1],但PICC置管是創傷性操作,因此該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其主要缺陷在于容易誘發感染、導管以及出現栓塞等情況[2]。在該研究中選取該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患者,分為兩組,一組應用風險管理,另外一組不實施風險管理,比較兩組患者的情況,有明顯差異,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PICC置管腫瘤化療患者110例,全部患者隨機分對照組及觀察組各55例,觀察組實施風險管理措施,男28例,女27例,年齡43~88歲,平均(62.63±9.26)歲,對照組未實施風險管理的,男29例,女26例,年齡44~87歲,平均(61.97±9.30)歲,進行該次研究前,患者均已了解相關研究研究內容并簽署相應知情同意書,兩組病例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PICC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護理基礎之上加用風險管理,具體方法有以下幾方面。
1.2.1 成立風險管理小組? 由護士長、護理組長與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5名為組成小組成員,全部成員均經風險管理培訓,熟悉并掌握PICC風險管理相關知識與內涵。
1.2.2 評估PICC風險制定護理計劃? 小組成員結合以往護理經驗明確在PICC置管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對風險進行評估,制定風險控制量表,針對風險因素和評估結果制定護理計劃和流程。
1.2.3 加強與患者溝通? 向患者詳細講解PICC護理目標、標準、配合度以及PICC導管材料、價格區間、護理階段的維護成本,潛在的風險因素和解決措施。在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之后,實施PICC操作。在化療間隙期如果出院回家,將相關護理知識、導管維護知識等告知患者與患者家屬,要求每周回院維護1次導管,外地患者可以在所住地醫院中進行協助維護。
1.2.4 提高護理人員法律意識? 認真、及時、準確書寫PICC護理記錄,科室內組織討論、分析并總結風險管理事件,制定風險防范與應對措施,避免風險再次發生。
1.2.5 完善PICC維護過程? 布置相應的PICC維護理小組,定期記錄、歸納PICC置管信息,主要有穿刺位置、靜脈與導管規格、置管長度、穿刺流程和患者狀況[3],保證護理工作的有序性。對患者置管以后的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做好每次置管以后患者的實際情況記錄。保證可來福接頭、貼膜替換頻率為1次/周。在換藥過程中,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流程,密切觀察患者穿刺部位的動態變化,一旦出現滲液、腫脹狀況,采取相應治療方案[4]。
1.2.6 做好院外指導? 預留聯系方式,通過主動指導、被動咨詢,解決患者實際生活面臨的問題,答疑解惑,若有棘手問題,可通過入戶隨訪指導實踐。
1.3? 觀察指標
①護理人員PICC風險管理考試成績;②PICC護理風險事件(導管堵塞、破損、脫出、感染等);③PICC留置時間;④患者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計數資料應用t、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護理人員PICC風險管理考試成績(94.14±2.28)分、PICC留置時間(130.03±18.86)d、患者滿意98.18%高于對照組的(87.07±5.27)分、(92.26±21.26)d、88.89%(t/χ2=4.26,7.73,5.54,P<0.05);PICC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3.64%低于對照組22.22%(χ2=5.54,P<0.05),見表1。
3? 討論
現階段PICC置管的應用較為廣泛,將其放置于上腔靜脈、鎖骨靜脈處,化療藥物可以通過PICC抵達中心靜脈處,借助藥物滲透作用降低濃度值,有利于緩解外周血管與穿刺皮膚的沖擊度[5],盡管PICC的風險率不高,但導管長期滯留會引發導管堵塞、感染與靜脈炎等護理風險隱患[6],這些護理風險的成因主要包括:輸注刺激性化療藥物完畢后沒有及時清洗管腔;部分患者存在發熱現象,出汗量大,導致導管缺乏穩固性;患者自身缺乏護理知識,會出現活動量大、體位轉變等現象[7];護理人員敷貼過程中失誤,導致PICC護理過程中置管脫出;PICC護理工作中沒有遵循無菌操作規范,導致患者出現PICC置管感染;不標準PICC置管固定手段,均為PICC置管埋下安全隱患[8]。
護理風險管理主要是針對醫務人員、患者、醫療護理技術及制度、醫療環境、設備設施以及藥物等風險因素所開展的管理活動,目前已有諸多研究表明[9]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風險管理理念有利于減少風險事件、提高護理質量、規避護理投訴或者護患糾紛[10]。該院觀察組將風險管理應用于腫瘤患者PICC護理中,成立風險管理小組,均經風險管理培訓,保證腫瘤患者的PICC科學維護;在風險管理過程中,對患者及家屬展開普及教育活動,有利于增強患者對醫院的信賴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健全PICC管理體系和操作程序,提升了護理人員專業素養,形成正確的風險規避意識[11]。結果觀察組通過成立風險管理小組、評估PICC風險制定護理計劃、加強與患者溝通、提高護理人員法律意識、完善PICC維護過程、做好院外指導,護理人員PICC風險管理考試成績(94.14±2.28)分、PICC留置時間(130.03±18.86)d、患者滿意98.18%高于對照組的(87.07±5.27)分、(92.26±21.26)d、88.89%(t/χ2=4.26,5.73,4.11,P<0.05);PICC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3.64%低于對照組22.22%(χ2=5.54,P<0.05)。
綜上所述,針對腫瘤PICC患者護理中的常見問題,組建風險管理小組,全面提高護理人員對于PICC護理中風險因素的識別、分析和處理能力,嚴格執行相關操作規程,并針對常見的PICC風險事件開展針對性護理,延長腫瘤PICC置管時間,有效降低了PICC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值得使用。
[參考文獻]
[1]? 徐琳潔,謝珺.風險管理在急性腫瘤患者PICC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17,30(17):83-84.
[2]? 李祎.急性腫瘤患者PICC置管中存在的護理問題及風險管理[J].疾病監測與控制雜志,2016,10(11):943-944.
[3]? 陳雪玲.PDCA護理管理對腫瘤患者PICC護理效果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7):216-217.
[4]? 劉曉明,楊杰,王淑英.風險管理在腫瘤患者PICC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7,4(47):15434-15435.
[5]? 劉麗宏,郭彩霞,崔淑香,等.PICC患者基于風險評估的分級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臨床護理雜志,2018,17(4):60-61.
[6]? 張麗,陸箴琦,陸海燕,等.腫瘤患者PICC導管相關性血栓形成的相關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7,32(14):51-55.
[7]? 李穎,陳海燕.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維護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24(8):48-51.
[8]? 賴品英,葉宇梅,谷巖,等.FMEA模式管理在降低PICC置管風險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10):119-120.
[9]? 曹美嫦,歐利芳,李淑蘭,等.開設PICC專科護理門診對置管患者并發癥的影響[J].湘南學院學報:醫學版,2017,19(4):69-71.
[10]? 潘春秋,韋彩捌,覃美鳳.PICC置管患者的風險管理[J].當代護士,2014(5中旬刊):126-128.
[11]? 孫研文.PICC導管相關護理風險的防范管理與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17):154-155.
(收稿日期:2019-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