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惠中 陳定山 姚昱 姚佳


[摘要] 隨著中醫醫療機構的增加和中醫藥的蓬勃發展,為降低中醫醫療機構醫療事故的發生率和提高其醫療質量,中醫衛生監督成為醫療衛生監督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該文對揚州市中醫醫療機構衛生監督現況進行分析,探討在對中醫醫療機構監督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對策。
[關鍵詞] 中醫醫療機構;衛生監督;現況
[中圖分類號] R1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a)-0159-03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同疾病斗爭的經驗結晶,歷數千年而不衰,顯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是我國衛生事業所獨具的特點和優勢。中央一貫重視弘揚民族傳統文化,高度評價中醫藥學在保護人民健康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1],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的頒布和施行,中醫醫療機構日益增加,加強中醫監督執法以規范市場主體行為、打擊非法行醫、清理非法醫療廣告、維護中醫藥市場的正常秩序等成為衛生監督的重要工作內容[2]。
揚州位于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下轄邗江區、廣陵區、江都區3個市轄區和寶應縣1個縣,代管高郵市、儀征市2個縣級市。
1? 中醫衛生監督團隊
揚州市衛生監督所自2017年10月起設置醫療服務(中醫)監督科,將中醫監督設置成獨立的科室,并在18年年初的工作計劃中突出強化了中醫醫療機構的監督工作內容。除廣陵區,其他縣市區均設置中醫衛生監督員。由表1可以看出,中醫衛生監督員共80名,其中大部分衛生監督員的專業背景為公共衛生專業,共46人,占57.5%,中醫專業僅1人,占1.25%,相較之下具有中醫專業背景的監督員為稀缺人才。
2? 中醫醫療機構情況
該市中醫醫療機構主要是中醫門診部及中醫診所,占全市中醫醫療機構的90.4%,主要由市所的3個功能區分所以及各縣市區衛生監督所監管;中醫院(含中西醫結合醫院)為10家,大部分由市所監管。由此可見中醫監督的主要工作是由基層監督員承擔,市所主要是起到工作牽頭、指導工作等作用。見表2。
3? 2018年中醫醫療機構行政處罰情況
目前中醫醫療機構主要存在的違法行為是任用非衛生技術人員,主要是依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八條規定,衛生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處以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八十一條第一款“任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的,責令其立即改正,并可處以三千元以下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并可以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一)任用兩名以上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診療活動;(二)任用的非衛生技術人員給患者造成傷害。”進行處罰。有2起案件是藥房未取得《中醫診所備案證》擅自開展診療活動案,是依據《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第二十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未經縣級中醫藥主管部門備案擅自執業的,由縣級中醫藥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三萬元以下罰款,向社會公告相關信息”立案處罰,在對當事人處罰后,監督員向他們介紹《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并協助他們辦理《中醫診所辦案證》。見表3。
4? 目前存在的問題
4.1? 監督員人數不足
與被監督單位數量相比,衛生監督員人數相對不足。在基層,這個問題更加顯著。各縣市區大都是劃片區執法,每位監督員都有多種、多個相對人需要進行日常監督,基層衛生監督所難以成立獨立的中醫監督科室,并配備相應的監督員。
中醫監督執法具有獨特的中醫特點,對監督員要求有一定的中醫知識,而由表1可知,揚州市具有中醫專業背景的衛生監督員僅1個,兩級衛生監督所都缺乏具有中醫專業背景的衛生監督員。專業知識人員的缺乏會導致執法過程中準確性的降低,會造成執法標準不統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醫監督工作的效率[3]。
4.2? 監管方式方法有待提高和創新
監管方式創新不足,目前主要還是依靠日常監督和投訴舉報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公眾參與渠徑較少。在長效監管機制和技術性監管手段方面仍還未有突破。
4.3? 中醫備案診所狀況多
中醫備案診所作為一種新型醫療機構,自2017年12月《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實施后,揚州市出現數十個備案診所。在日常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部分備案診所存在超范圍診療行為,備案診所任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診療活動,備案診所法人、負責人不在診所中甚至難以聯系上,一個中醫師在多個備案診所執業等違法違規行為。
5? 對策
5.1? 建立中醫藥專家庫
目前該市負責中醫監督的監督員大部分是公共衛生專業,對于中醫相關專業知識掌握有限,對于工作中遇到的中醫專業問題特別是醫療服務質量方面的問題難以自行解決。名中醫師、中醫藥專家是中醫藥行業的寶貴財富,聯系該市甚至該省的中醫藥專家,形成中醫藥專家庫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監督管理中遇到的專業屏障問題,也可以進一步加強該市中醫藥文化建設,發展壯大高層次中醫藥文化專業人才隊伍。
5.2? 加大宣傳,組織相對人進行培訓
由表3可知,該市的中醫醫療機構目前還存在著中醫師備案混亂、醫療機構人員管理混亂、醫務人員缺乏依法執業意識等問題,究其原因是法制教育和宣傳培訓不到位。建議衛生行政部門對各級各類中醫醫療機構應加強《中醫藥法》《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專業法律知識培訓,提高專業法律知識認知度和管理規范的執行力,增強中醫醫療機構管理者和廣大醫務人員依法、依規開展中醫診療的意識。通過培訓,進一步增強中醫醫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依法執業和風險意識,提升各項工作管理水平。
5.3? 引導行業自律,有效相互監督
充分發揮行業自律,開展第三方醫療質量和安全檢驗、檢測、認證、評估等服務,培育和發展第三方醫療服務認證、醫療管理服務認證等服務評價模式,建立和完善中醫行業體系,促進行業內的相互學習、相互扶持、相互監督,提高中醫藥行業的服務質量。
5.4? 構筑平臺,加強部門聯動
目前,該市在中醫監督方面的工作屬于相對獨立,與其他部門聯動配合較少,執法過程存在一定程度的單獨性,這就降低了醫療衛生監督執法的力度[4]。在日后的執法中注意與其他部門之間的銜接配合,特別是衛生行政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等。各部門在執法中應注意銜接配合,一方面應該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履行管理責任,另一方面相互之間也要密切溝通,避免產生監管漏洞。搭建中醫監管平臺能夠從更高層次上加強中醫監管工作的組織領導,降低衛生計生部門單獨與公檢法等部門工作協調難度,避免監管手段與措施單一不足,形成打擊合力,提升打擊力度和監管效能。同時,政府應發揮統一領導、組織、協調作用,依法明確各部門在中醫藥管理方面的職責分工,并通過建立部門間的協調機制,做好部門之間執法信息的溝通和執法工作的協調配合[5]。
[參考文獻]
[1]? 黃瑩,張峘宇,劉文武,等.新形勢下加強中醫藥監督工作的思考[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7,24(4):303-305.
[2]? 馬韶青,郭斯倫.我國中醫藥監督執法體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醫學與社會,2016,29(6):84-87.
[3]? 董振軍,李曉軍.河北省中醫藥監督執法現狀分析及監管對策探討[J].河北中醫,2012,34(1):157-159.
[4]? 路義峰.醫療機構衛生監督執法工作淺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98):289-290.
[5]? 戰琪,王廣雷.中醫醫療機構不良執業行為及防范措施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法制,2014,22(5):53-56.
(收稿日期:201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