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韜 王昀

[摘要] 目的 探究提高檢驗工作質量的技術管理方法。方法 選取該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到該院檢驗科接受檢驗患者的60例(60份標本)為對象進行研究,采用數字表隨機法將其分為兩組,各30例(30份標本)。對照組檢驗期間實施常規管理,而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實施全面技術管理。比較兩組標本不合格率、檢驗質量評分、檢驗結果錯誤率以及患者滿意度。結果 在標本不合格率上,觀察組為6.67%較對照組20.0%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檢驗結果錯誤率上,觀察組為3.33%較對照組16.67%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檢驗質量評分方面,觀察組標本采集、操作程序、技術管理等各項評分較對照組均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醫院檢驗工作中加強全面技術管理的效果非常顯著,既能減少結果錯誤率和標本不合格率,還能提升檢驗工作質量以及患者滿意度,因此值得應用推廣。
[關鍵詞] 檢驗科;技術管理;工作質量;相關研究
[中圖分類號] R197.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a)-0165-02
檢驗科室是醫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室,而二級以上醫院涉及的專業檢驗科室主要包括生化科、血液科、免疫科等[1]。該科室大多數工作都由機器完成,因而檢驗工作能否順利完成直接受到機器是否正常運轉的影響,而在判斷一個疾病時,其精密程度也決定了指標的正確性[2-3]。檢驗工作中,其檢驗質量以及結果準確性也會受到標本采集、處理的直接影響,而通過對檢驗工作加強技術管理,不僅有利于提升檢驗質量,還能極大地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從而為患者的疾病診治提供可靠的依據[4-5]。因此該文選取該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到該院檢驗科接受檢驗患者的60例(60份標本)為對象進行研究,采用數字表隨機法將其分為兩組,各30例(30份標本),即對提高檢驗工作質量的技術管理方法做了探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到該院檢驗科接受檢驗患者的60例(60份標本)為對象進行研究,采用數字表隨機法將其分為兩組,各30例(30份標本)。其中,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為20~67歲,平均年齡為(35.06±10.24)歲。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為21~66歲,平均年齡為(36.21±9.58)歲。兩組患者基礎數據信息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檢驗期間實施常規管理,而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實施全面技術管理,即從臨床醫生申請、對患者采集標本、將標本運至檢驗科、質量管控、標本前處理、檢測、生成檢驗報告、信息反饋等各個環節實施技術監控和質量管理而具體措施為:①完善技術管理制度。即首先檢驗科需建立技術管理制度以及質量控制制度,要詳細規定檢驗操作程序和技術規范,并對各個崗位職責加以明確,要健全試劑配制制度,儀器、設備等檢測制度,同時完善標本送檢和監督管理制度,可安排專人對標本急性送檢。注意組織檢驗科人員對新增的設備、儀器等操作技能,并建立相應的檔案資料,以提升其操作技術水平。②開展技術管理培訓。即組織檢驗科工作人員以及臨床醫護人員等加強相關業務培訓,內容涉及既往病史采集、重視患者體檢等,同時檢驗項目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合理選擇。在對標本進行采集的過程中,需對患者體位、止血帶使用、采集部位、時間等結果可能產生的影響加以注意。在采集標本之前,注意保持盛裝容器干燥清潔,且要對各個標本采集方法予以熟練掌握,同時采集標本后需合理保存,并最大程度地縮短送檢時間。同時注意對檢驗操作程序加以規范,且對于可能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需予以全面掌握,以確保在檢驗期間有效規避,從而最大程度的保證檢驗結果準確性和可靠性等。③建立臨床協調機制。即檢驗科工作人員需與臨床醫護人員定期交流各溝通,要及時處理其提出的問題和意見,并詳細解答其提出的各種疑問。同時檢驗科與臨床需建立相應的協調機制,以確保相互之間有效聯系。當臨床醫護人員對檢驗質量以及結果產生疑問后,則必須立即審核檢驗環節,并積極參與患者管理,及時為患者提供相應的咨詢解疑服務,以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從而提升其滿意度。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檢驗結果錯誤率、標本不合格率、檢驗質量評分(采用醫院自制問卷調查表進行評估,內容包括標本采集、操作程序、技術管理等,各項分值均為100分,分值越高檢驗工作質量越高)。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標本不合格率對比
在檢驗結果錯誤率上,觀察組為3.33%較對照組16.67%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檢驗結果錯誤率對比
在標本不合格率上,觀察組為6.67%較對照組20.0%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檢驗質量評分對比
在檢驗質量評分方面,觀察組標本采集、操作程序、技術管理等各項評分較對照組均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其對醫院醫療水平和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作為醫療輔助的重要科室,檢驗科的工作質量和檢驗結果準確性,對患者疾病診治存在直接影響,任何一個檢驗環節出現差錯,都會對檢驗結果產生不利影響[6]。而在檢驗工作中,保證檢驗質量和結果準確的重要前提即為加強技術管理,即通過健全管理制度,加強科室人員對新增設備、儀器的學習和培訓,并規范標本采集、保存、送檢等各個緩解,確保保本質量,并加強檢驗科與臨床協調合作,促使臨床醫護人員與檢驗科工作人員積極交流合作,不僅有利于提升檢驗質量,還能極大的提升標本合格率和降低檢驗結果錯誤率,提升患者滿意度[7-8]。該文的研究中,在檢驗結果錯誤率上,觀察組為3.33%較對照組16.67%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標本不合格率上,觀察組為6.67%較對照組20.0%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檢驗質量評分方面,觀察組標本采集、操作程序、技術管理等各項評分較對照組均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見,在醫院檢驗工作中加強全面技術管理具有積極作用和價值。
綜上所述,在醫院檢驗工作中加強全面技術管理的效果非常顯著,既能減少結果錯誤率和標本不合格率,還能提升檢驗工作質量以及患者滿意度,因此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華.醫院檢驗科檢驗設備的質量控制[J].醫療裝備,2018,31(11):54-55.
[2]? 李江振.醫院醫療設備管理工作現狀、內容及方法[J].醫療裝備,2017,30(6):53-54.
[3]? 汪磊.探析提高檢驗工作質量的技術管理方法[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16):111-113.
[4]? 馬炳永.標準化管理在提高基層醫院生化檢驗質量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12):142-144.
[5]? 張永梅.提高醫院檢驗科技術管理質量的方法[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9):122-123.
[6]? 馮秀蘭.建立我國醫院消毒供應中心質量技術新的管理機制[J].護理學報,2012,19(11):1-3.
[7]? 梁學金.加強醫院檢驗科的技術管理提高檢驗工作質量的方法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1,8(26):119.
[8]? 汪曉攀,葉俊玲.規范條形碼技術管理在提高檢驗標本合格率中的作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1,11(5):369-370.
(收稿日期:201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