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萍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采購制度也逐漸完善,并且走向透明化。我國政府采購渠道逐步拓寬,規模日漸擴大,政府采購是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因此對其應該加強監督,政府采購審計是有效的外部監督手段。本文主要對于政府采購審計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根據自身工作經驗提出了相對應的解決辦法,希望相關人員有經驗和參考。
關鍵詞:政府采購;外部審計;問題監督
一、前言
我國政府采購規模呈現逐年擴大的趨勢,2017年總體規模已經突破32,000億元。約占全國財政支出的12.9%,占整個GDP的2.9%。相較于2012年政府采購規模,已經增長近30倍,使得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明顯得到提高,每年可為國家節約3000億元資金。同時政府采購范圍也在逐步擴大,物品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采購方式也更加向國際化接軌,政府采購結構性失衡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轉。政府制定了《政府采購法》,將政府采購以法律框架的形式確定下來,為依法開展政府采購活動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我國政府采購在擴大內需以及保障經濟增長中發揮了基礎作用,并且能夠規范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行為。但是需要看到的是,我國政府采購起步比較晚,法律完善性還不足,缺乏市場競爭,并且效率也有待提高,沒有形成較強的約束力。因此為了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加強政府采購體制改革,加強政府采購的外部監督管理工作,特別是財務審計,必須要發揮其免疫系統的功能。
二、目前政府采購審計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1)缺乏審計標準。政府采購審計主要是指審計人員對采購整體活動進行評價,作出審計的意見。雖然我國早已出臺了《政府采購法》,但是由于法律法規規范過于寬松,缺乏有效的可執行性,沒有統一的實施細則,各個地方政府都根據政府采購法制定了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細則,但是在造成政府采購各自為政,整體狀態較為混亂。我國政府采購規模逐漸擴大,但是對于政府采購審計難以找到相對應的審計標準或者是審計指南,因此審計部門在對政府采購活動進行審計時,缺乏必要的依據,導致外部審計對于政府采購活動的監督作用大打折扣。
(2)缺乏有效的預算管理。政府預算管理對于采購工作具有較強的約束力,其也是財務審計人員判斷采購活動合法性的主要依據。但是在現實中政府預算管理剛性不足,導致預算執行性較差,因此審計人員很難把控政府采購的全年基本情況,無法做出相對應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一,政府采購與各個部門之間的預算存在相應的脫節,在政府采購中,預算資金執行較為混亂;第二,政府預算在編制時缺乏有效的市場調研,隨意性比較大,缺乏標準科學的編制,政府預算的程序;第三,政府采購預算編制不夠詳細,編制的目錄較為模糊,可能會導致遺漏預算條目的現象。
(3)缺乏有效的審計深度。我國目前政府采購主要集中于采購目錄中的貨物,但是比如說工程建設的采購以及藥品的采購在政府支出中占比較大的項目,卻顯得整體比重較低。但是這些項目應該成為政府審計的重點內容。天然的缺陷性導致政府采購審計無法擴大范圍,并且審計時間較為缺乏,審計深度難以控制。對于政府采購的審計往往流于形式,采購審計人員很難對于采購工作進行細致的分析和評判。部分采購審批人員只是象征性的出席采購招標會,并沒有對于整個評標活動進行監督,也沒有對整個評標工作的公正性以及程序的合法性進行把關,并且在政府采購產品到位之后,也沒有對于產品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和監管,可能會造成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
(4)政府采購部門內部控制的缺失。政府采購審計工作可以利用內部控制的手段來控制錯誤的類型,同時需要積極考慮錯報的風險因素,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的整體程序。在我國推廣政府采購基本工作時,并沒有有專門的機構來負責政府采購。政府部門既要負責采購資金的預算審批,同時也要負責采購清單列表,因此這種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做法很難形成內部控制機制,也無法對于政府部門的采購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最近幾年來,我國政府在內部設立了專門的采購機構,但是采購機構名稱不統一,與政府的隸屬關系不清除,操作以及執行機構出現了各種模糊的情形,這種管采分離的制度并沒有得到具體的實現,因此導致政府采購審計工作速度缺乏,沒有形成完善的政府采購監督管理機制,同時也深刻影響政府采購管理部門的職能效率。政府財務部門有時也會出現職責不清,出現責任推諉扯皮的現象,因此導致整個審計內部控制達不到預期效果。
(5)與其他部門合作中出現問題。政府采購審計工作具有獨立性和權威性,他與內部監督有所區別,同時用于紀檢監察部門監督有所差異。同時受到自身專業性的缺陷,特別是目前對于政府采購審計工作手段較為缺乏,時間較為緊張,因此必須于作為監督部門形成合力,揚長補短,互相發揮其優勢,達到資源的高效的配合作用,共同來促進我國政府采購監督體系的形成。目前我國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部門還沒有形成相互制約以及互相制衡的管理體系,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加強政府采購審計的主要途徑
(1)健全政府采購審計的標準建設。必須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體系,體系要覆蓋政府部門、采購代理人、貨物供應商以及采購監管部門,為政府財務審計提供合理的,健全的審計標準,保障陽光公平的政府采購平臺。首先,政府要對于采購工作加強監督和約束。監督工作主要以政府采購法作為基礎性法規,然后結合多年的政府采購工作實踐經驗,建立政府采購法律制度體系,使得政府采購能夠在合法的范圍框架下依法展開相應的采購活動。第二是在政府采購審計的基礎之上,加快推廣績效審計規則以及審計指南的建設和完善工作,同時對于政府采購審計活動,需要建立一個可操作性較強的,能夠為社會公眾所認可的績效評價標準,這樣才能過為政府采購審計工作的質量監督提供標準和依據,使其做到有法可依,并且能夠有效的提升政府績效采購審計的質量。在政府采購審計中,還需要避免事后補漏的現象,需要建立健全政府采購審計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監督管理工作,需要落實全過程政府采購審計工作,對于政府采購進行多方位多角度以及多層次的跟進,落實好后期的監督和檢查工作。第三,對于政府的采購活動應該加強電子化進程的推進,在整個地區范圍內政府采購信息管理應該是用統一的標準,并且加快提升采購信息的整體質量,這樣才能夠使得審計更加真實,反應政府采購實際客觀性,達到共享性的要求。
(2)需要對于審計方案量身定做。審計方案需要針對于政府采購的特點進行量身定做,對于采購監督管理部門,應該對于政府年度預算是否符合采購活動進行監督,并且與政府采購提交的清單進行審核,同時對于政府采購的代理機構以及供應商資質進行審核,對于采購代理機構的合同以及招標文件是否合法合規進行審核;對于預算執行單位,應該采用執行審計以及收支審計相互結合的辦法,對于是否存在規避政府采購采購資金的來源是否合規等問題進行監督管理;對于政府采購代理單位,需要對其是否按照法律法規制度辦理相應的采購事宜進行監督,對于中介機構的資質進行嚴查,提升政府采購中介代理機構的門檻。
(3)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合作
對于政府采購活動進行審計,需要加強與其他監督管理部門的合作,共同來維護整個政府采購工作的健康發展。需要與組織人事部門加強合作,對于政府采購部門運作權力進行監督;與財務部門加強合作,強化資金審計工作;與政府稅務部門加強合作,加強依法征稅;需要嚴格監督檢查政府采購中的腐敗現象,嚴格遵循國務院三公的原則,重大項目采購要完全公開,實現相應的陽光采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采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八號)[S].2002
[2]王曉霞.政府采購績效審計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09(12):8-9
[3]楊凌云.對我國政府采購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分析[J].中國商貿,2011(9):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