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熟理工學院 田雨璇 朱葉 吳怡嵐 吳潔
新媒體傳播是利用現代化移動互聯網,通過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平臺進行某種文化或產品宣傳,從而更大范圍普及文化或產品的一種新興傳播手段。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不僅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給檔案共享和傳播工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同時帶來機遇和挑戰。
(一)用戶范圍廣,信息關注度高。新媒體時代信息更新的急速增長與受眾對信息需求的不斷提高,使越來越多的人不滿足于傳統單一的媒介形式,進而轉向多媒體融合、反饋及時、互動感強的信息呈現形式。如用戶對于微信的使用,根據騰訊2018年季報數據,微信及WeChat合并MAU達到10.4億,超過2017年底我國7.53億的手機網民規模,微信已實現對國內移動互聯網用戶的大面積覆蓋,成為國內最大的移動流量平臺之一。各類媒體平臺運營技術的成熟不僅擴大了用戶范圍,也極大地拓寬了各類信息的傳遞渠道,這無疑給檔案的傳播帶來了機遇。以下從微信與嗶哩嗶哩等熱門社交軟件著手分析。1.微信的應用。據公眾號“檔案微平臺研究”(致力于全面調查和研究全國范圍檔案及相關行業微平臺運營情況)于2019年1月10日發布的“2018年度全國檔案微信公眾號排行榜”,對年度冠軍“金山記憶”、省級類“檔案春秋”“江蘇檔案”,高校類“檔案那些事兒”“上海交大檔案館”,企業類“數字檔案管理”“蘭臺之家”等微信公眾號近三年來“清博指數(WCI)”作對比分析。微信傳播指數WCI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文章的傳播度、覆蓋度及賬號成熟度和影響力來反映其整體熱度和發展趨勢,是考慮各維度數據后得出的綜合指標,故本文以WCI作為分析檔案類公眾號傳播力的關鍵指標。如“江蘇檔案”的2018年月均WCI值是由其2018全年總閱讀數、總點贊數、當期發布文章數、當期最高閱讀數、當期最高點贊數等數據通過計算得出的標量數值,評判維度廣、評價結果客觀。觀以上公眾號近三年WCI數據,發現這些檔案類公眾號微信傳播指數普遍呈逐年攀升的趨勢,這說明其整體熱度在逐步增長,數值高低從另一方面可以反映微信公眾平臺的受歡迎程度。2.嗶哩嗶哩的應用。嗶哩嗶哩(以下簡稱為B站)作為目前青年人熱衷的一款視頻網站,檔案的相關視頻在該網站的高播放量使這一新型傳播途徑不容輕視。例如,長達71集的紀錄片《X檔案》播放量高達7.8萬次;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而推出的6集系列紀錄片《你從井岡山走來》達1.4萬播放量;《檔案石涼版》《檔案·陳水扁》《檔案·蔣家王朝》等相關視頻也均達到3萬至6萬播放量。值得一提的是,以上紀錄片不僅采用了原始視頻、照片、錄音等真實資料,在解析近代重大槍殺案時也盡可能結合各類檔案還原案發現場。截至到2018年,B站頁面訪問量排全球第107位,月活躍用戶8500萬,青年用戶占公司總用戶的82%。目前,檔案相關部門尚未在B站有官方賬號對其拍攝的檔案視頻進行上傳與分享,但事實上B站存在巨大的潛在受眾群體。
(二)信息傳播便捷,利于熱點傳播。微信、嗶哩嗶哩等社交平臺,在大眾與信息服務提供者之間搭建起了直接溝通的橋梁,使得現今主體權威、制作精良、具有中國特色的節目、影片等越來越受大眾喜愛。但置身于快節奏中的人們往往很少有大塊時間觀賞“長篇大作”,微平臺可以利用自身“微”的特點,制作檔案紀實類短視頻等進行傳播。微信公眾號“檔案春秋”就曾與SMG“看看新聞”融媒體合作,將上海市檔案館策劃拍攝的8集微紀錄片《上海記憶:他們在這里改變中國》在“檔案春秋”微信號上獨家首發,通過“看看新聞網”視頻平臺進行全網獨家首播,同時借此擴大“檔案春秋”的受眾面,增強公眾號影響力。“熱點”“熱搜”話題在自媒體時代總是能迅速博得關注,檔案類微傳播主體不妨利用自身資源廣博與權威的優勢,適時結合熱點進行更有效的傳播。例如結合日本侵華戰爭、慰安婦、南京大屠殺等人們關心的史料進行整理、制作和傳播。這樣一來不僅能夠以小博大,利用最低的成本達到最好的傳播效果,而且在依托新媒體平臺打造的話題熱潮之中,增加人們對檔案這一領域的了解,引起人們對檔案以及檔案故事的興趣。

(三)技術條件日益成熟,優勢顯著。新媒體時代,隨著媒介技術的不斷滲透,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大數據、二維碼應用等不斷推動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檔案傳播帶來巨大優勢。例如博物館、藝術館、名人故居等都開始采用二維碼掃描閱讀檔案信息技術與語音播放技術相結合的方式,隨時隨地提取需要的信息。相比于單一的文字,這種技術以其方便快捷、受眾范圍廣、共享性強的特點受到大眾歡迎。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在檔案信息傳播上給予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在構建虛擬現實的檔案館中,用戶可以進入虛擬環境中,與之產生互動,進行交流,使得歷史得以生動再現。
新事物總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向前發展,新媒體平臺為用戶提供服務便利的同時,也暴露了自身發展的不足。
(一)平臺準入門檻低,信息難辨真偽。自媒體入門門檻非常低,如微博、微信這樣的自媒體平臺,用戶只需注冊賬號,就能輕而易舉撰寫和發布信息,在此過程中容易讓有心之人造假并傳播出去。而網絡平臺也會為了博關注,不辨真假、甚至不惜造謠而引起轟動,以達到自己贏利的目的。例如,在微博、微信中以“檔案”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時會出現很多以“檔案”相關字眼命名的賬戶,但發布的內容卻與“檔案”背道而馳。新媒體環境下,檔案傳播的即時性決定了信息的快速覆蓋,新媒體的開放性、缺乏拘束性也成了滋生惡劣事件的有利環境。
(二)傳播機制不健全,缺乏專業指導。相比傳統媒體,自媒體缺乏健全的制度、法律法規以及監管機制來保證檔案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因而用戶隨時隨地都可以發布未經專業審核的信息,致使違法或不真實的檔案在社會公眾群體中傳播,即使自媒體已經對一些不符合社會價值取向、違背檔案真實性的詞匯進行了限制,但仍舊無法實現完全徹底的控制。
(三)賬戶運營不專業,缺乏用戶交流。很多新媒體運營主體缺乏專業素質,尚未準確意識到該檔案傳播新領域的優勢與重要性。不少平臺不僅設置功能單一,甚至近似僵尸賬號;一些主體對機構賬號的作用和影響認識不明,發布的信息中混雜個人情感及偏頗的主觀看法;部分認證的檔案類微博,時常轉發廣告營銷類垃圾式文章。這些情況會顯著降低檔案新媒體傳播對檔案受眾的吸引力。另外,無論是門戶網站還是微信公眾號,都明顯存在重開通輕維護、重發布輕回應的問題。甚至很多賬號的開通也只是迫于形勢壓力。面對新媒體環境下檔案傳播存在的問題,檔案服務者還應正確地把握來自各方面的挑戰與風險,帶領檔案行業在新媒體浪潮中激流勇進,做新媒體檔案時代的“弄潮兒”。
處于發展起步階段的新媒體檔案行業,既面臨著時代提供的機遇,又遭遇著來自各方面的挑戰,為此,筆者在上文的基礎上提出四項優化方案。
(一)找準自身定位,優化傳播理念。據了解,大多數檔案公眾號都有比較明確的自身定位,能較好地把握內容重點。但由于檔案傳播內容較為復雜且交叉性極強,易導致公眾號偏離自身定位而無法及時傳播相關內容,各類公眾號分類界限不明晰,對用戶造成很大困擾。因此,各個檔案公眾號的運營者應找準自身定位,明確傳播理念,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媒體互動平臺。
(二)豐富檔案內容,活躍傳播形式。檔案內容和傳播數據顯示,大部分公眾對于檔案平臺的關注初衷僅僅停留在查檔上,對檔案的其他內容不甚關注。或許就檔案內容本身而言,更偏于莊重嚴肅,使公眾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距離感。因此在形式上,新媒體工作者要拓寬思路,勇于嘗試。如最近熱播的《國家寶藏》,就利用了網絡平臺播放與討論同步的方式,發掘檔案寶藏背后的故事,再以生動的方式講述出來,呈獻給大眾,并趁勢開通“CCTV國家寶藏”官方微博,打造檔案微博大V號,吸引更多的粉絲關注并了解檔案知識、檔案文化,揭開檔案神秘的面紗。
(三)關注用戶需求,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當前,使用最多的新媒體平臺便是微博和微信公眾號,我們正可以利用這些帶有反饋功能的平臺,與大眾進行互動溝通,傾聽大眾的思想,了解大眾的需求,在輕松、充滿文化氣息的氛圍中推動檔案文化的傳播。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為檔案文化和信息的傳播提供了開放便捷的平臺,使檔案管理者與公眾有了交流的機會,因此更要利用平臺的便捷與高效,在充分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鉆研技術領域在檔案服務方面的應用,也可同網絡技術公司合作,開發出更適合檔案服務領域的特色應用。
(四)學習傳播經驗,創新檔案服務。新媒體時代的迅速發展,需要檔案信息傳播工作者的專業素質跟得上時代發展。除了必備的基礎技能外,還應掌握相關的媒體技術操作技能;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培養從社會熱點中捕捉檔案信息的能力、預防與監測風險的能力;關注用戶體驗,將高質量的信息及時呈現給公眾。做“檔案人”,更要做“檔案媒體人”。
新媒體時代在為檔案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使檔案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方面,新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融入檔案工作,這為檔案事業的科學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另一方面,在攻克技術難關的同時,檔案工作者應盡快適應新媒體式的宣傳思路,促進檔案事業健康、穩定發展,為更多人提供便捷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