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璠

【摘要】 目的 探究乳腺外科患者圍術期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48例乳腺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24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圍術期護理模式,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比較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以及護理質量評分的差異。結果 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7%(4/2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為(85.41±3.56)分,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96±4.11)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服務態度、病房管理、技術能力、熟練程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乳腺外科患者圍術期采用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更好地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關注護理細節, 提高護理質量, 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 對于患者的治療更具保障。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乳腺外科;圍術期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1.092
乳腺疾病作為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 其發生率在近幾年逐漸升高, 主要包括乳腺癌、乳腺增生、囊腫等[1], 該疾病的誘發因素有很多, 如果不及時治療, 則會導致疾病的加重, 不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當乳腺出現惡性病變時則需要采用手術治療方案, 但是如何更好地預防不良事件發生, 降低手術治療的風險也是業內專家不斷討論的重點。本次實驗選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乳腺外科就診的患者, 通過分析不同護理方案的效果, 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選擇。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乳腺外科就診的4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24例。所有患者中, 年齡最小25歲, 最大38歲, 平均年齡(33.6±2.9)歲。納入標準:均符合乳腺疾病的診斷, 且有著良好的手術耐受性;患者對本次實驗表示知情, 并能夠配合各項手術、護理行為。排除標準:肝腎嚴重疾病、血液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圍術期護理模式, 主要是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撫, 講解基礎的疾病常識以及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 及時解決患者提出的問題。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護理風險管理, 具體如下。①護理人員要轉變傳統的護理服務意識, 實施人性化關懷, 給予患者鼓勵, 積極地面對治療中存在的問題, 幫助患者答疑解惑。②需要提升自身的護理水平、綜合能力, 能夠與患者、家屬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 這也是開展各項工作的前提基礎。在護理風險管理的過程中, 需要建立小組制度, 發揮團隊的作用, 積極、及時的解決工作中的困難, 調動好患者的情緒, 防止其由于不良情緒而導致的治療不理想。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 首先要落實崗位的責任制度, 召開護理風險事件的會議, 對安全隱患進行排除, 并制定預防措施。其次, 需要對護理人員展開培訓, 提升其專業服務水平、溝通能力, 并進行考核, 考核重點在于護理人員在面對風險問題時采取的解決方案以及是否能夠對高危因素進行排查, 無論是術前還是術后, 都需要堅持科學化的護理流程 [2]。③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需要做好心理溝通, 并與家屬做好配合, 明確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對已經開展化療治療的患者則需要進行疼痛護理管理、引流管管理、創面管理等, 將發生風險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以及護理質量評分的差異。生活質量采用36項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進行評價, 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3]。護理質量評分分為服務態度、病房管理、技術能力、熟練程度評分, 其中服務態度和病房管理由患者給出評價, 技術能力和熟練程度由護士長和小組組長給出評價, 評分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好[4]。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7%(4/2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為(85.41±3.56)分,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96±4.11)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服務態度、病房管理、技術能力、熟練程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乳腺疾病在手術后發生感染的幾率是比較高的, 且影響因素較多。而一旦發生護理不良事件, 則容易產生護患糾紛, 患者的治療也會受到較大的干擾。在實施臨床護理干預的過程中, 首先, 醫護人員需要加強自我能力、護理水平的儲備, 在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下開展工作。
分析乳腺手術圍術期的護理風險具有必要性, 能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并且可以作為核心步驟進行病例討論, 不斷地優化護理行為, 提升護理質量。據相關學者研究[5], 乳腺手術發生感染風險的原因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手術問題, 另一方面是基礎指標問題。這與患者的身體狀況、手術持續時間、年齡以及合并其他基礎疾病有著莫大的關系。而護理風險也包括職業風險, 即由于人為操作失誤、缺乏對患者指導而引發的各類不良事件。手術護理風險管理貫穿于患者入院治療期間, 無論是醫療設備的管理、疾病的治療分析都會對患者的病情產生指向性影響。成劍煥等[6]在護理改善的研究中對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等因素進行了分析, 其結果表明在實施風險管理之后, 患者的住院時間有所減少, 出血量也能夠更好地控制, 再次證明了護理風險管理的實踐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中, 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7%(4/2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為(85.41±3.56)分,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96±4.11)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服務態度、病房管理、技術能力、熟練程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明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觀察組護理效果更好, 并且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 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認識疾病, 做好與醫護人員之間的配合。使患者在家屬的支持、鼓勵下堅持治療, 保證治療成效。而醫護人員也不斷進行了護理質量的提升, 為患者提供更優質、舒適的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 乳腺外科患者圍術期采用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更好地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關注護理細節, 提高護理質量, 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 對于患者的治療更具保障。
參考文獻
[1] 王海鳳, 殷麗媛. 護理風險管理在乳腺外科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衛生產業, 2018, 15(8):78-79.
[2] 林暖君. 優質護理在麥默通乳腺腫瘤旋切術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95):216-217.
[3] 吳賢清. 全程優質護理在麥默通乳腺腫瘤旋切術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 包頭醫學, 2014, 38(4):230-232.
[4] 龔群芳. 護理風險管理在乳腺外科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基層醫學論壇, 2017, 21(33):4724-4725.
[5] 董龍梅, 丁曄. 護理風險管理在乳房外科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 當代護士(中旬刊), 2016(7):188-189.
[6] 成劍煥, 林小婷, 胡美笑, 等. 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模式在乳腺微創手術患者中的應用. 齊魯護理雜志, 2016, 22(22):58-60.
[收稿日期:2019-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