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芳

【摘要】 目的 研究實施遞進式目標護對股骨頸骨折術后的康復價值。方法 42例股骨頸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 各21例。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遞進式目標護理。比較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各項評分、臨床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分、活動度評分、關節功能評分分別為(36.11±4.23)、(4.56±0.23)、(39.33±2.67)分, 顯著高于參照組的(28.59±4.21)、(2.66±0.13)、(30.13±2.07)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5.24%(20/21), 顯著高于參照組的66.67%(14/2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為14.29%(3/21), 顯著低于參照組的57.14%(12/2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遞進式護理目標護理應用于股骨頸骨折術后患者的臨床護理中, 不僅能促使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 還能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股骨頸骨折;遞進式目標護理;康復;髖關節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1.095
股骨頸骨折作為一種臨床常見骨折, 大約占全身骨折的4%[1]。伴隨著社會老齡化群體的日益增多, 在老年群體中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逐漸增高, 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生存健康。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心理狀態發生明顯變化, 術后對外力幫助的依賴性增強, 自我效能感較差, 對患者的生存質量產生嚴重影響 [2]。為了探究遞進式目標護理對于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康復的臨床效果, 本院開展此項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11月本院就診的42例股骨頸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 各21例。研究組男11例, 女10例;年齡43~64歲, 平均年齡(45.0±7.3)歲;病情分類:摔傷10例, 交通傷9例, 砸傷1例, 高空墜落1例。參照組男12例, 女9例;年齡44~67歲, 平均年齡(46.0±7.7)歲;病情分類:摔傷12例, 交通傷7例, 砸傷1例, 高空墜落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1. 2. 1 參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 主要進行術前的各項常規檢查、術后做好患者生命體征的檢測等。
1. 2. 2 研究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遞進式目標護理, 醫護人員根據患者術后的基本情況, 為其制定遞進式目標護理, 將護理實施的總目標分為若干個小目標, 并逐步實現。
①術前護理:醫護人員依據不同患者的性格特征, 采用誘導式提問, 使患者向其訴說心理的困惑或苦悶, 繼而護理人員對其進行疏導, 排解其不良情緒, 以便患者能夠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進入手術 [3]。②圍術期護理: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腹式呼吸;在進行咳嗽訓練時, 指導患者保持半坐位, 用力吸氣屏氣并咳出, 并要求患者在此項訓練中為患者進行拍背;為預防壓瘡的發生, 護理人員及時為患者及家屬進行壓瘡預防的示范, 并指導患者自行進行操作[4]。③術后護理:術后醫護人員應及時告知患者手術實施情況, 以便消除患者的恐懼及焦慮心理。同時, 醫院應盡可能為患者營造安靜的環境, 保證病房內的安靜整潔, 當患者出現身體不適或疼痛時, 護理人員應及時觀察, 一旦疼痛加劇, 及時給予藥物治療, 防止出現意外 [5]。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采用Harris評分法對患者髖關節功能進行評估, 總分100分, 其中關節評分47分, 疼痛程度評分44分, 關節活動度評分9分, 分值越高, 表示髖關節功能越好[6]。②比較兩組臨床效果。參考文獻[7]分為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③比較兩組并發癥(泌尿系統感染、便秘、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髖關節功能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分為(36.11±4.23)分, 活動度評分為(4.56±0.23)分, 關節功能評分為(39.33±2.67)分;參照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分為(28.59±4.21)分, 活動度評分為(2.66±0.13)分, 關節功能評分為(30.13±2.07)分;研究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參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中顯效11例, 有效9例, 無效1例, 臨床總有效率為95.24%;參照組患者中顯效9例, 有效5例, 無效7例, 臨床總有效率為66.67%。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中出現泌尿系統感染1例, 便秘2例, 下肢深靜脈血栓0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4.29%。參照組患者中出現泌尿系統感染5例, 便秘4例, 下肢深靜脈血栓3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57.14%。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股骨頸骨折作為一種常見的下肢骨折, 其治療以手術療法為主。但術后患者往往存在嚴重的不良情緒反應等, 在術后的各項護理中配合度不佳, 導致術后并發癥風險上升, 因此加強護理工作十分必要[8]。遞進式目標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方案, 主要是通過制定實現小目標, 逐步實現大目標, 從而實現患者術后功能康復訓練效果最大化的目標, 將其應用于股骨頸骨折術后護理中能夠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9]。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分、活動度評分、關節功能評分分別為(36.11±4.23)、(4.56±0.23)、(39.33±2.67)分, 顯著高于參照組的(28.59±4.21)、(2.66±0.13)、(30.13±2.07)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5.24%(20/21), 顯著高于參照組的66.67%(14/2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為14.29%(3/21), 顯著低于參照組的57.14%(12/2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股骨頸骨折患者實施遞進式目標護理, 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促進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 將遞進式護理目標護理應用于股骨頸骨折術后患者的臨床護理中, 不僅能促使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 還能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鐘璐穎, 羅秋雙, 謝娜. 遞進式目標護理在股骨頸骨折術后功能康復訓練中的應用.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4):56-58.
[2] 徐麗華. 漸進式目標護理在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功能康復訓練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基層醫學論壇, 2018, 22(30):4300-4301.
[3] 相容英. 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股骨頸骨折半髖關節置換術后臨床護理效果分析. 中國衛生產業, 2016, 13(11):63-65.
[4] 張明鳳.綜合康復訓練在老年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應用價值研究.中國醫學裝備, 2014(3):88-90.
[5] 陳海英. 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圍術期護理. 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5, 1(4):89-91.
[6] 王冬兒. 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應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早期康復護理效果分析. 飲食保健, 2017, 4(4):184-185.
[7] 曾曉燕, 丁媛. 老年股骨頸骨折髖關節置換術后早期康復護理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82):254-256.
[8] 王春艷, 任靜. 遞進式目標護理對股骨頸骨折患者自我效能及并發癥的影響. 山西醫藥雜志, 2019, 48(1):116-118.
[9] 余慶豐. 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18例臨床護理及康復指導. 當代臨床醫刊, 2015, 28(5):1689-1690.
[收稿日期:2019-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