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霞 鐘鳳蘭 羅霞瓊 胡秀琴

【摘要】 目的 探討消毒供應中心的職業暴露與安全防護措施。方法 選取2018年1~12月消毒供應中心30名工作人員, 2018年1~6月實施常規風險管理, 2018年7~12月根據工作人員的職業暴露情況制訂安全防護措施。比較工作人員在2018年1~6月和2018年7~12月的職業暴露事件發生率以及安全防護知識評分。結果 2018年7~12月職業暴露事件利器刺傷、血液污染、化學消毒劑損傷、噪音損傷、燙傷發生率均顯著低于2018年1~6月,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018年7~12月工作人員職業暴露危害性評分、職業暴露風險因素評分、職業防護技巧評分分別為(96.58±2.89)、(95.87±3.46)、(95.32±3.17)分, 均顯著高于2018年1~6月的(86.43±1.24)、(85.57±2.31)、(84.76±1.48)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分析消毒供應中心職業暴露的原因, 充分認識到職業暴露的風險和危害, 以此為依據制訂安全防護措施, 能夠提高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的安全性。
【關鍵詞】 消毒供應中心;職業暴露;安全防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1.105
消毒供應中心主要負責清洗和消毒使用完的醫療器具、手術器械和相關物品等, 同時為醫院各個科室提供一次性的無菌物品。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與醫院感染發生情況有一定的聯系[1, 2], 集中回收污染物、病原菌生物、銳利器具和化學消毒劑等, 然后進行清洗和消毒, 機器會產生高溫以及各種粉塵、噪音等, 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所以醫院要高度重視消毒供應中心的職業危害, 并制訂科學、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 以保障工作人員的個人安全。本文研究探討消毒供應中心的職業暴露與安全防護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12月消毒供應中心共有30名工作人員, 其中男2名, 女28名;年齡24~47歲, 平均年齡(32.57±1.28)歲;職稱:副主任護師3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5名、護士2名, 無職稱19名。納入標準:參與研究的30名工作人員均有特殊工種合格證、職業資格證。排除標準:感染流行性疾病或患有精神類疾病者。
1. 2 方法 2018年1~6月, 本院消毒供應中心實施常規風險管理:口頭提醒工作人員做好職業防護, 根據醫院、科室的相關規定對醫療器械、用具進行回收、清洗、消毒滅菌、保存和發放。2018年7~12月, 本院消毒供應中心全面分析其職業暴露的具體原因, 立足于工作現狀制訂安全防護措施。30名工作人員共同組成安全防護小組, 分析、討論職業暴露的原因, 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提出合理建議, 上報醫院、科室的領導, 通過審核后落實。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2018年1~6月、2018年7~12月消毒供應中心血液污染、利器刺傷、化學消毒劑損傷、噪音損傷、燙傷等職業暴露事件的發生率。②比較2018年1~6月、2018年7~12月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對安全防護知識的掌握程度, 問卷內容包括職業暴露風險因素、職業暴露危害性、職業防護技巧。每項內容滿分100分, 評分越高表示對安全防護的認知程度越高。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30名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2018年1~6月、7~12月職業暴露事件發生率比較 2018年7~12月職業暴露事件利器刺傷、血液污染、化學消毒劑損傷、噪音損傷、燙傷發生率均顯著低于2018年1~6月,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30名工作人員2018年1~6月、7~12月安全防護知識評分比較 2018年7~12月工作人員職業暴露危害性評分、職業暴露風險因素評分、職業防護技巧評分均高于2018年1~6月,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3. 1 消毒供應中心的職業暴露原因分析 ①化學因素:工作中必須佩戴橡膠手套, 還要使用具有腐蝕性的消毒劑、洗滌劑等化學用品[3]。長此以往, 會一定程度的影響工作人員的個人健康, 部分工作人員存在過敏癥狀。②物理因素:在回收、清洗、清點等受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銳器時, 很容易因操作不當而刺傷或劃傷, 甚至引起感染[4]。干燥機、清洗機、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等設備會發出巨大噪音, 此外, 工作人員可能在操作設備的過程中不慎燙傷。③生物因素: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回收大量的醫療用品和廢棄物, 比如患者的分泌物、血液、排泄物、體液等, 很可能在回收過程中導致工作人員受致感染。此外, 超聲清洗時, 氣溶膠在空氣中散發;使用水槍的過程中, 工作人員的臉上、身上也可能濺上污漬;氣槍吹氣時, 水可能會濺到別處。
3. 2 消毒供應中心的安全防護措施 ①針對化學因素:嚴格按要求佩戴口罩和帽子;規范配置消毒液, 現配現用;密封保存消毒劑, 以免在空氣中揮發, 傷害工作人員[5, 6]。②針對物理因素:加強自身防護, 嚴格按照規范和流程清洗器械與物品;定期維護、保養機器設備, 按照說明書操作;從烘干機、清洗機中取物品時, 應佩戴防燙傷手套, 接觸高溫物品時, 除佩戴手套外, 還要穿長袖和長褲;在高壓蒸汽滅菌器運行過程中, 禁止工作人員擅自離崗, 應動態觀察工作儀表的各項參數[7-9];包裝物品時, 使用一次性手套、帽子與口罩, 以免吸入粉塵危害健康。③針對生物因素:工作人員每年體檢1次, 建立個人健康檔案, 每天消毒防護衣物和用具, 避免二次污染;定期培訓, 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意識[10-14]。